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病理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勤 项晓人 +2 位作者 詹臻 刘涛 徐兰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AN)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针刺疗法对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 ,建立大鼠EAN动物模型。针刺组取腰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 ,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AN)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针刺疗法对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 ,建立大鼠EAN动物模型。针刺组取腰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 ,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 30天后 ,动物处死取坐骨神经 ,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呈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节段性脱髓鞘改变 ,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针刺组和药物组神经纤维中偶见炎性细胞的浸润 ,出现再髓鞘化。结论 :建立的病理模型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GBS)的病理特征相类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病理学 病理形态学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腾多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周围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萍 吕传真 乔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免疫后23d EAN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和时限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量炎性细胞侵入坐骨神经,多数神经纤维呈现严重的髓鞘脱失和相当程度的轴索变性;位于郎飞结间隙和近结旁段的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基本检测不到(P<0.05,与对照组比较)。TPG干预显著减轻了CMAP波幅的降低和潜伏期与时限的延长,坐骨神经炎性反应和脱髓鞘减轻,部分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得以保留(P<0.05与EAN组比较)。结论:TPG作为一种可能减少格林-巴利综合征持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腾多甙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轴膜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6β4和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3
作者 谢志刚 钟延丰 +4 位作者 杨金辉 张黔英 王盛兰 王薇 郭笑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6和 β4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experimentalallergicneuritis,EAN)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表达变化与病变过程中髓鞘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建立Lewis大鼠EAN动物模型 ,分别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模型鼠坐骨神经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α6、β4及层黏连蛋白的蛋白表达状况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α6 β4的mRNA的表达状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β4在急性期表达减少 (P <0 .0 5 ) ,恢复期表达无明显变化(P =0 6 84 0 )。α6和层黏连蛋白在病变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 (α6P =0 .0 75 1 ,层黏连蛋白P=0 .2 0 4 7) ,原位杂交也得出相似结论 (急性期 β4P <0 .0 5 ,恢复期β4P =0 .82 3;α6P =0 .81 )。 结论 :炎症损伤影响了施万细胞 (Schwanncell,SC)整合素的表达 ,其表达模式与周围神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α6 ,β1及β4的表达变化相似 ,推测 β4与髓鞘再形成的关系更加密切。α6和 β4表达变化与髓鞘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6Β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施万细胞 髓鞘损伤 修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40/OX40L 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中的动态变化
4
作者 张宁 李刚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蔡艳 孙新刚 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4-968,共5页
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ford 40 ligand(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动态变化。方法: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 目的:研究Oxford 40(OX40)和Oxford 40 ligand(OX40L)mRNA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gic neuritis,EAN)大鼠坐骨神经、脾脏、外周血和淋巴结中的动态变化。方法:36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分别在第9天、第17天、第26天处死动物,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坐骨神经根、脾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淋巴结中OX40和OX40L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疫后第17天达到发病高峰,OX40和OX40LmRNA在第9天(发病早期)和第17天时表达均较高,与第26天(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A组大鼠无症状;EAN组中OX40和OX40LmRNA在坐骨神经和淋巴结中各时间点表达均升高,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微量表达。结论:OX40/OX40L可能与EAN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 OX40:OX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早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视神经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伟 陈蕾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早期视神经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EAE模型组及β-榄香烯干预组小鼠视神经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二组视神经...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早期视神经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EAE模型组及β-榄香烯干预组小鼠视神经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二组视神经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β-APP)、2,3-环核苷3磷酸二酯酶(2,3-cyclic nucleopide 3-phosphdiesterase,CNPase)蛋白表达。结果:β-榄香烯干预组小鼠视神经的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髓鞘蛋白CNPase的表达较模型组增加(31.8±1.0vs10.6±0.7,P<0.05),轴索损害的标志物β-APP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减少(80.4±9.4vs182.7±9.1,P<0.05)。结论:β-榄香烯可保护EAE小鼠视神经的髓鞘及轴索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2 3-环核苷3磷酸二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AM-1和MCP-1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视神经内的表达
6
作者 曹小鹏 曹芃 +4 位作者 高晓唯 刘李平 雷英 郭月英 贺陆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视神经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变化,为研究视神经炎(optic neurikis,ON...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视神经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变化,为研究视神经炎(optic neurikis,O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用豚鼠脑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诱导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免疫后7d、12d、18d、25d组,通过行为学观察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视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VCAM-1和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至18d,达到最大的1.9分。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组织结构正常,而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出现结构的异常,免疫后18d,病变程度达最高峰,这和功能评分的结果相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没有VCAM-1和MCP-1表达;免疫后7d,VCAM-1和MCP-1开始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45±8.65和47.86±9.65;免疫后12d,VCAM-1和MCP-1表达均进一步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34±5.76和86.45±5.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后18d,VCAM-1和MCP-1表达达到高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53±9.56和153.56±12.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后25d,VCAM-1和MCP-1表达减少,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23±7.58和116.49±8.83。结论 VCAM-1和MCP-1参与了ON的发病过程,ON是一种免疫因素介导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多发硬化 神经炎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DNF及其受体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招兰 曹文宇 +5 位作者 王雪琴 段娟 王洪涛 张娟 李芳 李昌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及其受体(Sortil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上、下背部左右两侧及左、右侧尾根部分2次予以MOG35...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中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及其受体(Sortilin)的表达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上、下背部左右两侧及左、右侧尾根部分2次予以MOG35-55抗原多肽进行免疫,建立EAE模型。EAE组又分为发病前期(9 d)、发病初期(17 d)、发病高峰期(25 d)和发病缓解期(32 d)四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ro-BDNF及Sortilin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表达变化。结果:pro-BDNF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第17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在发病缓解期即第32 d时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Sortilin在EAE模型小鼠的皮质、胼胝体、海马、脊髓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第9 d出现下降,在发病高峰期即第25 d表达增加,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o-BDNF与Sortilin在EAE小鼠模型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其病情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EAE病理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多发硬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枢神经系统内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潘大津 郑荣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不同剂量胍丁胺(分别为25、50、100 mg/kg)对EAE大...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观察不同剂量胍丁胺(分别为25、50、100 mg/kg)对EAE大鼠脑和脊髓组织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胍丁胺可降低Wistar大鼠EAE的发病率,减轻其临床症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的IFN-γ水平增加和IL-10水平降低(P<0.05或P<0.01),而胍丁胺干预的3组大鼠CNS内脑和脊髓组织中的IFN-γ水平降低和IL-10水平增加。结论:胍丁胺能调节EAE中的Th1/Th2比例平衡,降低IFN-γ水平,升高IL-10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胍丁胺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髓鞘修复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守刚 靳峰 +3 位作者 汪春娟 唐洲平 陈寒 张苏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髓鞘修复的意义。方法:培养、纯化OECs后,移植组将OECs悬液注入EAE大鼠的侧脑室;假手术组按以上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二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神经元...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OECs)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髓鞘修复的意义。方法:培养、纯化OECs后,移植组将OECs悬液注入EAE大鼠的侧脑室;假手术组按以上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二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神经元细胞凋亡表达情况。结果:OECs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织病理切片可见嗅鞘细胞移植组髓鞘修复明显优于假手术组;OECs移植组在各时间点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OECs移植可以促进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髓鞘修复,改善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程度,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移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梅 刘瑞春 +1 位作者 郭力 李春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多病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豚鼠全脊髓匀浆(GPSCH)为抗原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的动物模型,并在光镜下观察不同发病类型EAE的病理改变。结果: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将Wistar大鼠EAE模型分为5种发病形式:急性型、缓解-复发型、持续进展型、良性型和隐匿型。光镜下可见不同发病时期的EAE的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但都以血管“袖套”状改变、脑室周围及白质有脱髓鞘改变为主,伴有神经元肿胀变性。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鼠多病程的EAE,是研究多发性硬化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多发硬化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学志 王赵伟 +3 位作者 李剑敏 张正学 尤文挺 朱洁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169-171,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行为学变化,LFB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EAE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下...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脑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进行干预,观察行为学变化,LFB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EAE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下降,病程缩短,而且恢复较快。脑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略有减轻。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改善EAE大鼠临床症状,抑制炎症细胞浸润,促进恢复,对EAE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姜黄素 炎症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联合磁化传递对比成像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芳 陆菁菁 +3 位作者 金征宇 徐雁 关鸿志 蔡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1,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检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病变的敏感性及其增强病灶的磁化传递率(MTR)的变化。方法11只EAE组大鼠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行常规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T...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SPIO)增强磁共振(MR)检出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病变的敏感性及其增强病灶的磁化传递率(MTR)的变化。方法11只EAE组大鼠及10只对照组大鼠行常规T1加权像、T2加权像、三维T1磁化传递、三维T1非磁化传递、钆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增强T1加权像及USPIO增强T2加权像扫描。计算USPIO及钆增强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EAE组大鼠第1次出现US-PIO异常强化的区域及前一次扫描相应区域的MTR。大鼠脑组织行HE及髓鞘染色。结果钆对比剂增强扫描未发现EAE大鼠脑内异常对比增强灶,USPIO增强扫描显示11只大鼠脑内均有异常沉积。EAE组大鼠USPIO异常强化区的MTR值与出现强化前同一区域的MTR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SPIO强化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脱髓鞘改变,对照组大鼠MR平扫及增强扫描无阳性显示。结论USPIO增强MR检出EAE病变的敏感性高。与USPIO增强扫描相结合,磁化传递成像能够提示EAE病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对比剂 多发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急性期炎性反应和髓鞘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康宁 樊永平 +4 位作者 陈克龙 周建平 邵燕 刘洪艳 杨文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大鼠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1∶1混合,制成乳剂作为免疫抗原,给Lewis大鼠4足垫内注射,建立大鼠EAE... 目的观察二黄胶囊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模型大鼠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用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1∶1混合,制成乳剂作为免疫抗原,给Lewis大鼠4足垫内注射,建立大鼠EAE模型。观察二黄胶囊对EAE大鼠发病情况、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及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的影响。结果 二黄胶囊可显著改善EAE的发病程度,降低血清MBP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黄各剂量组大鼠大脑的2个取材部位、小脑、脑干炎性反应细胞浸润灶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黄各剂量组大脑和小脑、脑干的髓鞘病变灶计数均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黄中剂量组脊髓纵切标本、二黄大、中剂量组脊髓横切标本的髓鞘病变灶计数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黄胶囊对EAE大鼠的体质量、动物发病情况和脑、脊髓病理改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二黄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视神经内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小鹏 高晓唯 +2 位作者 曹芃 雷英 刘李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28,共4页
背景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 背景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ml,同时于即刻和48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d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95d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9,P〈0.05),免疫后18d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髓鞘碱蛋白 多发硬化 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雅菲 高娟 +2 位作者 檀国军 杨静 郭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3-536,共4页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lergic encephalom yelitis,EAE)大鼠,探讨药物对于疾病发病、炎性细胞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干预,观... 目的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 allergic encephalom yelitis,EAE)大鼠,探讨药物对于疾病发病、炎性细胞浸润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匀浆诱导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口服给药干预,观察药物对大鼠发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及TNF-α和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大鼠发病率(P<0.05),改善了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P<0.05),抑制了炎性细胞向脊髓组织的的浸润(P<0.05),降低了脊髓中iNOS的表达(P<0.05),但对于血清中TNF-α的水平没有影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大鼠的发病率,减轻了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脊髓炎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及炎性细胞的浸润、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硬化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阿托伐他汀 肿瘤坏死因子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外周血SIL-2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和忠 余昌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394-1396,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清S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0.2mg/(kg.d),0.4mg/(kg.d)],...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外周血清SIL-2R表达的影响。方法:模型组采用豚鼠髓鞘蛋白匀浆和福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急性EAE,治疗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予以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0.2mg/(kg.d),0.4mg/(kg.d)],观察临床表现并评分;HE染色和Loyez氏髓鞘染色观察病理和髓鞘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的SIL-2R水平。结果:高剂量组未出现临床症状;低剂量组EAE临床症状较模型组轻。高剂量组SIL-2R浓度为(36.43±5.43)mg/mL,与模型组和低剂量Tri组比较P<0.01和P<0.05;脑和脊髓小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髓鞘结构完整。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EAE的治疗有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与抑制SIL-2R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雷公藤内酯醇 可溶白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克生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施 方恢林 +3 位作者 朱振国 朱攀 曾庆意 郑荣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8周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组和...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idazoxan,IDA)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选用36只8周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组和IDA干预组各12只,采用MOG35-55诱导经典EAE模型,干预组采用IDA 2mg/kg腹腔注射、每天两次、共15d。观察每组大鼠发病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HE染色和LFB髓鞘染色方法观察病理改变,采用伊文思蓝荧光定量方法检测BBB通透性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BBB紧密连接超微结构,并用Western blot检测BBB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JAM-1的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动物无一发病,与EAE组比较,IDA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炎性病灶和脱髓鞘病灶明显减少,BBB通透性明显降低,BBB超微结构的破坏明显减轻,BBB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Claudin-5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可能通过上调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从而减轻EAE时的血脑屏障破坏而发挥对EAE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克生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龙保护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中轴突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顺和 谭晓姝 +1 位作者 李苒 石海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枢神经轴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炎症反应及髓鞘脱失的关系。方法用MOG35-55蛋白多肽免疫C57BL/6J小鼠复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枢神经轴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炎症反应及髓鞘脱失的关系。方法用MOG35-55蛋白多肽免疫C57BL/6J小鼠复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动物模型EAE,采用轴突的Bielschowsky染色结合常规形态学染色和神经系统髓鞘染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泼尼松龙能促进EAE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中枢神经轴突损伤,同时能清除病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及降低神经髓鞘的脱失。但是当停止用药后,该疾病又复发,轴突的损伤与未治疗对照组相同。结论泼尼松龙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缓解,对轴突损伤有短暂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突损伤 泼尼松龙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臂丛神经炎4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卜晖 何俊瑛 卜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5,共1页
变态反应性臂丛神经炎较少见,现将我们诊治的4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变态反应臂丛神经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穹窿下器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建亚 马常升 +1 位作者 曹翠丽 李聪慧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SFO室管膜细胞在发病潜伏期出现胞间连接扩大现象,其他各期少见。本研究发现SFO室管膜下组织与血管之间由完整的隔膜分开。结论 SFO在EAE时发生的改变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参与脑的免疫调节。隔膜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 穹窿下器 室管膜细胞 胞间连接 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