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静脉畸形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作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脑动静脉畸形(AVM)实验性动物模型建立是研究AVM必不可少的。建立脑AVM实验性动物模型最常用的动物是猪,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猪的脑AVM模型建立的方式:利用猪的自然奇网模式,颈动脉颈内静脉瘘模式,奇网海绵窦交通模式,利用导管形成AVM模... 脑动静脉畸形(AVM)实验性动物模型建立是研究AVM必不可少的。建立脑AVM实验性动物模型最常用的动物是猪,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猪的脑AVM模型建立的方式:利用猪的自然奇网模式,颈动脉颈内静脉瘘模式,奇网海绵窦交通模式,利用导管形成AVM模型以及颈总动脉与颈外静脉端端吻合模式。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完善,对脑AVM的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的认识定会进一步提高,这将会更有力地有助于AVM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实验动物模型 实验性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建立 脑AVM 血流动力学 颈总动脉 病理生理 静脉瘘 颈动脉 海绵窦 端吻合 静脉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肿瘤眼眶病中常见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金茹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眼肿瘤眼眶病是一类危害人类视功能,甚至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多数眼肿瘤眼眶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这给其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医学实验动物模型是利用动物体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实验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 眼肿瘤眼眶病是一类危害人类视功能,甚至生命的严重疾病.目前多数眼肿瘤眼眶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这给其治疗带来了不利影响.医学实验动物模型是利用动物体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实验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了解疾病本身的病因、病理机制,而且可以为其治疗提供研究平台.尽管眼肿瘤眼眶病较眼科其他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较少,但近年来有关眼肿瘤眼眶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仍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就几种常见的眼肿瘤眼眶病相关动物模型,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动物模型、眼眶腺样囊性癌动物模型、视网膜母细胞瘤(RB)动物模型、葡萄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眼眶炎性假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肿瘤 眼眶病 动物模型/实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基因对实验性裸鼠肺癌细胞休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延军 刘伦旭 +2 位作者 车国卫 朱文 朱大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实验性裸鼠肺部的肿瘤细胞休眠模型,并验证nm23-H1基因是否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休眠的作用。方法:L9981-nm23-EGFP是nm23-H1基因以真核载体pEGFP质粒转染L9981所构建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EGFP是转染真核... 目的:建立人非小细胞肺癌实验性裸鼠肺部的肿瘤细胞休眠模型,并验证nm23-H1基因是否具有促进肿瘤细胞休眠的作用。方法:L9981-nm23-EGFP是nm23-H1基因以真核载体pEGFP质粒转染L9981所构建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EGFP是转染真核空载体pEGFP质粒的不合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以L9981-nm23-EGFP肺癌细胞作为实验组,空载高转移性肺癌细胞株L9981-EGFP作为对照组,分别接种裸鼠,8周后处死全部裸鼠,检测2组裸鼠肺部肺癌细胞的Ki-67增殖指数,凋亡指数,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裸鼠肺组织的调亡指数和G_0/G_1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结果:L9981-nm23-EGFP组免疫组化增殖指数、凋亡指数和VEGF的表达均低于高转移性L9981-EGFP组。流式细胞术检测裸鼠肺组织的凋亡指数亦支持免疫组化的结果。实验组G_0/G_1期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裸鼠肺部有肺癌休眠细胞存在,实验组裸鼠肺部肺癌休眠细胞多于对照组。nm23-H1基因可能具有促进肺癌细胞休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休眠 nm23-H1肺癌 实验性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医学与实验动物医学
4
作者 刘瑞三 孟宪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7期48-49,30,共3页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程绍迥副院长推荐,应我国农业部邀请,美国卫生部顾问、马里兰州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主任、美籍华裔学者徐兆光教授于去年12月10日至20日来我国参观访问,作了多次比较医学与实验动物医学的学术报告。本文系根据徐教授...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程绍迥副院长推荐,应我国农业部邀请,美国卫生部顾问、马里兰州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主任、美籍华裔学者徐兆光教授于去年12月10日至20日来我国参观访问,作了多次比较医学与实验动物医学的学术报告。本文系根据徐教授的报告与有关资料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医学 比较医学 动物疾病 实验性动物模型 兽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分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天水 官大威 +6 位作者 程子惠 赵锐 胡更奕 朱瑞霞 王玲 郭晓冲 王昌亮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8-171,241,共5页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 目的建立一个控制性、重复性好,并可分级的骨骼肌挫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机械式撞击装置,以撞击速度(velocity,v)和形变(deformation,DF)作为外力参数,并保持较恒定的撞击时间,使击锤打击瞬间速度不同,造成轻、中、重不同程度的大鼠腓肠肌挫伤。结果在肉眼、HE染色观察下,39只大鼠腓肠肌出现可分级的病理学改变。在低撞击水平(v:2m/s,DF:5.5mm),轻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局限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腓肠肌表层部位;在中度撞击水平(v:2.5m/s,DF:6.5mm),中度挫伤组病理改变可见于大鼠腓肠肌肌外膜和大部分腓肠肌;在高撞击水平(v:3m/s,DF:7.5mm),重度挫伤组病理改变除中度挫伤组累及部位外,还伤及比目鱼肌。结论该模型制作出常见的钝力性骨骼肌挫伤,以撞击速度和形变作为外力参数,成功建立了机械骨骼肌挫伤分级模型,致伤程度较一致,是骨骼肌挫伤研究较合适的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钝力性骨骼肌挫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骨骼肌挫伤 实验性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七年制医学专业《临床免疫学》教学 被引量:2
6
作者 丛敏 尤红 +2 位作者 马红 阴赪宏 贾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教学 医学专业 七年制 免疫相关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实验性动物模型 基础免疫学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