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风西N_(2)^(1)致密油藏注减氧空气驱油机理与效益开发模式的实验对比
1
作者 谢琳 李显明 +5 位作者 倪诚 唐浩文 犹遵艳 潘毅 欧成华 孙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78-14186,共9页
青海油田风西N_(2)^(1)油藏特点独特,迫切需要开展效益开发模式研究。采用多维度测试技术,围绕风西N_(2)^(1)油藏特点,基于地层油欠饱和相态特征,揭示了油藏流体注减氧空气增容膨胀、多次接触混相、溶解气弹性膨胀及萃取轻烃等驱油机理... 青海油田风西N_(2)^(1)油藏特点独特,迫切需要开展效益开发模式研究。采用多维度测试技术,围绕风西N_(2)^(1)油藏特点,基于地层油欠饱和相态特征,揭示了油藏流体注减氧空气增容膨胀、多次接触混相、溶解气弹性膨胀及萃取轻烃等驱油机理,明确了减氧空气在风西N_2~1油藏中增能物理化学驱油的可行性。进一步利用现场岩心制作了长岩心测试岩石样品,使用井口取样复配了油样和水样,设计了衰竭式开发、水驱油开采、减氧空气驱、减氧空气-水交替驱等开发模式,依靠长岩心模拟技术开展对比测试分析,论证了风西地区N_(2)^(1)致密油藏早期注水、接续注减氧空气-水交替增能开发模式的科学合理性。所得认识为风西N_(2)^(1)油藏_1及与之同类型的致密、欠饱和低能量油藏早期补能开发方式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西N_(2)^(1)致密油藏 减氧空气驱 驱油机理 效益开发模式 实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结构模态仿真与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赵猛 张以都 +1 位作者 马良文 赵丽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93,共3页
在装配结构接合面处添加附加面,利用多点约束(MPC)技术,将装配结构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定义附 加面的材料属性来达到模拟装配零件之间实际连接刚度的目的。在MSC/Nastran平台上,对一种典型的、经过附加面处 理的装配结构进行了模态... 在装配结构接合面处添加附加面,利用多点约束(MPC)技术,将装配结构连接在一起,通过合理定义附 加面的材料属性来达到模拟装配零件之间实际连接刚度的目的。在MSC/Nastran平台上,对一种典型的、经过附加面处 理的装配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并与刚性连接、一体化结构的模态分析结果以及模态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 十分有益的结论,对实现复杂装配结构的模态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结构 刚性连接 模态实验 刚度 模态分析 平台 复杂 实验对比 检测结果 接合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5M微波测风雷达原理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13
3
作者 翁宁泉 肖黎明 +1 位作者 龚知本 马大安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6,共5页
本文讨论了一种用于探测晴空大气边界层的微波风廓线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测量100~3000m风的垂直廓线,另外附加一套无线电声学探测装置,还可以测量100~1000m的温度廓线.首先介绍了雷达的测量原理和性能指标,在此基... 本文讨论了一种用于探测晴空大气边界层的微波风廓线雷达.这种雷达可以测量100~3000m风的垂直廓线,另外附加一套无线电声学探测装置,还可以测量100~1000m的温度廓线.首先介绍了雷达的测量原理和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测量的几个因素,最后给出了苦于对比实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大气边界层 实验对比 微波雷达 测风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层过滤除尘和分级过滤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竹林 许世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5,共5页
IGCC和PFBC-C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均涉及高温除尘问题,目前尚未取得突破。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该文针对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建立离散颗粒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模... IGCC和PFBC-C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均涉及高温除尘问题,目前尚未取得突破。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该文针对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在建立离散颗粒运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模拟计算了粉尘颗粒与过滤层颗粒碰撞次数与系统风速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过滤介质颗粒与不同粒径粉尘颗粒间的碰撞机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过滤颗粒层对不同粒径粉尘颗粒的选择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随系统风速的变化,粉尘颗粒与过滤层颗粒的碰撞频次与除尘效率之间存在定性的一致,单一粒径颗粒组成的过滤层对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有显著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层 过滤除尘 分级过滤特性 数值模拟 实验对比 燃煤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态与瞬态冲击射流换热性能实验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明阳 常士楠 杨波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9-623,共5页
为了对比研究稳态与瞬态单孔冲击射流的传热性能,采用热色液晶测温技术获取实验件被冲击表面的传热系数分布。实验中改变了冲击雷诺数Re和冲击孔直径比L/d,利用工业相机拍摄实验件凹表面颜色变化过程,计算并对比两种射流条件下局部努塞... 为了对比研究稳态与瞬态单孔冲击射流的传热性能,采用热色液晶测温技术获取实验件被冲击表面的传热系数分布。实验中改变了冲击雷诺数Re和冲击孔直径比L/d,利用工业相机拍摄实验件凹表面颜色变化过程,计算并对比两种射流条件下局部努塞尔数Nu_D的分布,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稳态冲击射流,瞬态冲击射流的传热性能更佳。通过记录整个冲击射流过程,得到Nu_D随时间t变化关系。驻点附近NuD随冲击的进行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随冲击雷诺数Re增大或冲击孔直径比L/d接近6,瞬态冲击射流的强化传热效果逐渐明显,强化效果可达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冲击射流 热色液晶 传热强化 实验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新生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实验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赵来 李江 +10 位作者 黄茂武 武晓君 董福春 罗长全 朱桦 孟令英 李国强 李学林 李庶鸿 田振生 田少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74,78,共5页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体育选项课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体育选项课是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并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锻...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对一年级新生开设体育选项课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体育选项课是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并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锻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级新生 体育选项课 增强体质 运动技能 开设 体育活动 高等农业院校 实验对比 锻炼 培养学生
全文增补中
ORAC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的体内外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建 宋亮楠 +1 位作者 刘薇 文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讨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荧光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的体内体外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以VC和3种保健食品为样品,用ORAC荧光法作为检测方法,用抗氧化能力(即Trolox当量)作为定量依据,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测... 目的:探讨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荧光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的体内体外实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以VC和3种保健食品为样品,用ORAC荧光法作为检测方法,用抗氧化能力(即Trolox当量)作为定量依据,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测定保健食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ORAC荧光法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体内体外的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当体外检测样品抗氧化值折合小鼠灌胃剂量大于25μmol Trolox/kg时,用该样品连续灌胃小鼠30d,动物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呈现阳性。结论:通过ORAC荧光法体外实现测定保健食品抗氧化能力,能够推测用同样方法检测动物体内抗氧化实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健食品 抗氧化能力 ORAC法 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水冷915MHz与2450MHz微波消融的猪活体肝脏的实验对比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方义 于晓玲 +3 位作者 梁萍 王旸 程志刚 于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对比植入式水冷915MHz和2450MHz微波在活体猪肝脏消融实验中的消融范围及热场特性。方法根据频率不同分两组实验。915MHz和2450MHz微波天线沿特制支架插入活体猪肝脏后,平行天线裂隙旁开5mm、10mm、15mm、20mm间距的A(5,0)、B(10,0)... 目的对比植入式水冷915MHz和2450MHz微波在活体猪肝脏消融实验中的消融范围及热场特性。方法根据频率不同分两组实验。915MHz和2450MHz微波天线沿特制支架插入活体猪肝脏后,平行天线裂隙旁开5mm、10mm、15mm、20mm间距的A(5,0)、B(10,0)、C(15,0)、D(20,0)四点分别放置测温针,均以60W、600s条件辐射,计算机采集测温数据,消融后测量消融区范围并比较两组消融范围的大小,分析温升曲线并比较两组的温升速率及所达最高温度。结果915MHz微波较2450MHz微波在活体猪肝消融中可获得更大的消融横径和纵径;915MHz微波和2450MHz微波两者距离天线越近的位点温升速率越快,所达最高温度亦越高;对应B、C、D点上915MHz微波较2450MHz微波具有更快的温升速率及更高的温度。结论915MHz微波与2450MHz微波相比,915MHz微波可获得更大的消融范围,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肝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运动的理论模拟和风洞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岳高伟 毕伟 贾慧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8,共8页
针对输沙率这一风沙运动的重要问题,在沙坡头野外风洞进行了实验观测,同时建立热对流一扩散作用下的风沙运动多场耦合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观测和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实验和理论模拟得到的风速... 针对输沙率这一风沙运动的重要问题,在沙坡头野外风洞进行了实验观测,同时建立热对流一扩散作用下的风沙运动多场耦合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观测和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实验和理论模拟得到的风速和输沙率都比较吻合,风速近似可分为两部分,在35cm高度以上,风场受沙粒的影响较弱,风速服从对数分布,与净风场一致;在0~35cm高度区间,受大量跃移运动沙粒的阻滞作用使得风速单调减小,随着风速加强,跃移运动沙粒的数量也在增大,风速梯度逐渐减小。在风沙流发展过程中,开始阶段输沙率随时间呈指数增大,而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动态稳定;随着风速加强,输沙率变大,风沙运动达到动态稳定的时间变短。风洞实验和理论模拟的输沙率结果在10cm以上吻合得很好,但在10cm以下,风洞实验和理论模拟差别较大。同一风速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风洞实验和理论模拟的输沙率进行拟合并得到拟合公式:输沙率沿高度呈指数规律递减。同时,在不同风速下对同一高度层输沙率对比分析表明,贴近地表处(0~10cm)高度层内输沙率随风速增大所占的百分率降低;而在10cm以上高度层内,随着风速的增大,其输沙率所占总输沙率的百分比却有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率 风洞实验 理论模拟 拟合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条件下射流实验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振山 陈永平 +1 位作者 张长宽 王娅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5-721,共7页
利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分别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条件下垂向圆管射流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在规则波条件下,靠近自由表面的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双峰"现象,相较而言不规则波条件下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保持更好的... 利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分别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条件下垂向圆管射流的流场进行了测量。在规则波条件下,靠近自由表面的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双峰"现象,相较而言不规则波条件下射流垂向速度横剖面保持更好的高斯分布,"双峰"现象更不明显。在波能密度和波能通量一致的比选原则下,射流在规则波条件下的轴线速度衰减在初始段较不规则波条件要快一些,这与上述"双峰"现象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 规则波 不规则波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焦点控制磁力驱动的控制特性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佟玲 吴利平 +2 位作者 金嘉琦 孙凤 张晓友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为了满足激光焦点控制系统的位置和速度响应要求,设计了一种轴向放置、轴向磁化的环形永磁体自复位的3自由度激光焦点磁力驱动微动平台。根据该微动平台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动平台的比例、积分、微分... 为了满足激光焦点控制系统的位置和速度响应要求,设计了一种轴向放置、轴向磁化的环形永磁体自复位的3自由度激光焦点磁力驱动微动平台。根据该微动平台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微动平台的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实验和鲁棒控制实验。通过两种不同控制策略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都能实现微动平台的稳定驱动,但是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下,响应速度更好,在鲁棒控制策略下,抗干扰能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驱动 鲁棒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对比实验 差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架轻轨噪声预报模型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瑞仪 车驰东 谢鲁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3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城市高架轻轨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其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噪声问题。因此,其噪声预报开始逐渐受到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轨道交通噪声沿水平方向传播的计算模型,把通过的列车看作一有限长线声源,将声场分为... 城市高架轻轨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给其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噪声问题。因此,其噪声预报开始逐渐受到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轨道交通噪声沿水平方向传播的计算模型,把通过的列车看作一有限长线声源,将声场分为声影区和声照区。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直达声的影响,还附加考虑声照区内的地面反射声、声影区内桥面与地面间的混响声以及地面振动引起的二次辐射声的贡献。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对上海市某高架轻轨运行段进行实测,测试与计算结果的趋势保持一致。通过不同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可见:在近场区增加混响声、地面反射声和地面辐射声,修正后的预报结果误差明显减小;在远场区,三种修正的影响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为声场趋于自由场。因此,所提出的预报模型可以作为高架轻轨声学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噪声预报 高架轻轨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泵浦铷蒸气激光器理论与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琳 谭荣清 +1 位作者 徐程 李志永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7-1120,共4页
以三能级速率方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实验,研究了单程泵浦铷蒸气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理论计算了铷激光器中泵浦光线宽、输出耦合率和铷室温度的最佳取值范围,以及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关系曲线,并分别与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值与... 以三能级速率方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具体实验,研究了单程泵浦铷蒸气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理论计算了铷激光器中泵浦光线宽、输出耦合率和铷室温度的最佳取值范围,以及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关系曲线,并分别与实验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值与理论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泵浦 铷蒸气激光器 理论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非线性颤振分析的KBM法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翊仁 倪樵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5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本文讨论由初偏间隙型弹簧连接的三角翼带外挂系统的极限环颤振。分别用基于KBM法一次渐近解、二次渐近解的等效线化方法对初偏间隙型非线性作等效线化处理,并将颤振分析结果与模型风洞实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单稳定... 本文讨论由初偏间隙型弹簧连接的三角翼带外挂系统的极限环颤振。分别用基于KBM法一次渐近解、二次渐近解的等效线化方法对初偏间隙型非线性作等效线化处理,并将颤振分析结果与模型风洞实验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于单稳定极限环颤振或是双稳定极限环颤振,基于KBM法二次渐近解的等效线化分析都比描述函数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对于初偏间隙型非线性,当极限环幅值不大时,高次谐波项对系统的响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 颤振 结构非线性 极限环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无氧阈机制的人体与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凤阳 管振龙 +2 位作者 高家平 张宏磊 张立立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87-388,共2页
运动中体内的糖代谢由有氧氧化向糖酵解转变的机制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缺氧造成的。近十年来,在运动生理学界有大量实验证明转变时体内并不缺氧,故引起对"无氧阈"概念准确性和转变机制的深入探讨。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 运动中体内的糖代谢由有氧氧化向糖酵解转变的机制问题,过去一直认为是缺氧造成的。近十年来,在运动生理学界有大量实验证明转变时体内并不缺氧,故引起对"无氧阈"概念准确性和转变机制的深入探讨。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转变机制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是为了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作用,以保证其快速供能,与缺氧与否无关的理论假说。依据文献资料,抓住转变时生理生化的机理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了人体与动物实验的对比研究,以证明该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氧阈机制 人体 动物实验 对比研究 肌肉收缩 丙酮酸 血乳酸 氧分压 运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巷道破坏模拟和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书贤 张森林 +1 位作者 魏晓刚 路沙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1-667,共7页
基于工程结构波动及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煤矿采空区岩层的动力学方程,将小型室内相似振动台实验结合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巷道的地震动力破坏特征。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在拱形和圆形巷道的几何中心水平线正负45°区域以... 基于工程结构波动及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煤矿采空区岩层的动力学方程,将小型室内相似振动台实验结合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巷道的地震动力破坏特征。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在拱形和圆形巷道的几何中心水平线正负45°区域以及拱形巷道底角处的剪应力、主应力最显著,而在拱形巷道的两底角及顶板处易产生破坏,圆形巷道的顶板产生了裂纹,圆形巷道的最大主应力及剪应力分布偏向右侧;拱形巷道最大主应力偏向右侧,剪应力呈对称分布,拱形巷道的两底角及顶板易产生破坏。在巷道的抗震设计中,可对巷道受力薄弱处加强加固和采取抗震措施,提高巷道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地震波 ANSYS 相似材料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庭两种排烟方案的实验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甘廷霞 夏莹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55-1158,共4页
根据中庭式建筑的特点,提出"房间+回廊+中庭顶部"的三级排烟方案和"房间+中庭顶部"的二级排烟方案,并通过全尺寸火灾实验对上述两种方案的排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级排烟时,回廊排走大量烟气且回廊内温... 根据中庭式建筑的特点,提出"房间+回廊+中庭顶部"的三级排烟方案和"房间+中庭顶部"的二级排烟方案,并通过全尺寸火灾实验对上述两种方案的排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级排烟时,回廊排走大量烟气且回廊内温度变化较大,少量烟气进入中庭内且中庭内温度变化较小;二级排烟时,回廊内烟气不蓄积且回廊温度变化较小,大量烟气进入中庭且在中庭顶部蓄积,中庭内温度变化较小。研究建议当回廊较宽、较长时,采用三级排烟方案;当回廊较窄、较短时,采用二级排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庭 烟气控制 温度 全尺寸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绕管式换热器单相流计算方法及实验对比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新萍 丁聪 +1 位作者 薛林锋 秦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4,68,共6页
为了绕管式换热器的准确设计计算,针对Schmidt和Gilli关于绕管式换热器单相流的管程和壳程的对流换热及流动压降的计算关联式,文中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给出了修正关联式。制作了一台按照典型绕管换热器结构设计的试件,用于水-水对流换... 为了绕管式换热器的准确设计计算,针对Schmidt和Gilli关于绕管式换热器单相流的管程和壳程的对流换热及流动压降的计算关联式,文中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给出了修正关联式。制作了一台按照典型绕管换热器结构设计的试件,用于水-水对流换热实验,得到了分别改变管程水速和壳程水速的传热系数图和流动压降图。通过Schmidt和Gilli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采纳了Schmidt关于管程对流换热的计算关联式,对壳程对流换热计算关联式以及管程和壳程的流动压降计算关联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计算关联式进行计算后的传热系数及流动压降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管换热器 实验验证 对流 传热计算 压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风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对随机的抽取的一个班级,通过为期一年的学风建设,依据SCL-90测试的数据对比研究,说明了学风建设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健康向上的学风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分析... 对随机的抽取的一个班级,通过为期一年的学风建设,依据SCL-90测试的数据对比研究,说明了学风建设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健康向上的学风会使学生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分析了通过学风建设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得出了学风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学风建设 心理素质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滴与聚氧化乙烯液滴撞击荷叶表面的实验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佑林 姜水生 +1 位作者 文华 张新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445-4455,共11页
为探究荷叶表面的液滴撞击行为规律,本文利用高速摄像机以14000帧/秒的帧率分别记录水滴和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水溶液液滴竖直撞击荷叶表面的动力过程,其撞击速度为0.3~3m/s。实验结果表明,水滴与... 为探究荷叶表面的液滴撞击行为规律,本文利用高速摄像机以14000帧/秒的帧率分别记录水滴和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水溶液液滴竖直撞击荷叶表面的动力过程,其撞击速度为0.3~3m/s。实验结果表明,水滴与低相对分子质量(5×10^(4))的PEO液滴撞击荷叶表面的行为现象相似,两者随撞击速度增加依次有规则反弹、向上发射卫星液滴、不规则反弹(或部分反弹)、液滴破碎和液指断裂分离小液滴等现象发生,但水滴的接触时间更短,最大铺展系数也更小。中等相对分子质量(3×10^(5))PEO液滴在低速和高速撞击时分别为振荡弹起模态和振荡模态,临界速度为1.13m/s。高相对分子质量(1×10^(6)、4×10^(6))的PEO液滴,其高分子长链与表面交互作用显著增强,表现出很强的黏性,撞击后反弹完全被抑制,均黏附沉积于荷叶表面;液滴发生沉积的临界Oh数为0.0544,且Oh数越大,液滴越难发生反弹。速度一定时,相对分子质量3×10^(5)以上的3种PEO液滴的最大铺展系数均小于水滴;三者的上升系数随速度增加先减小后保持基本稳定或略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荷叶 超疏水 动力行为 可视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