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炭耦合C_(3)N_(5)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废水中Cr(Ⅵ)的去除
1
作者 陈崇明 李栋 +1 位作者 郁金星 车凯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9,共9页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 为了实现对火力发电厂脱硫废水中高毒性Cr(Ⅵ)的去除,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备了活性炭(AC)耦合富氮氮化碳(C_(3)N_(5))复合材料(C_(3)N_(5)/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N2吸附脱附仪(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稳态荧光光谱仪(PL)、电化学交流阻抗谱仪(EIS)等对C_(3)N_(5)/AC的物相晶型、特征基团、元素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孔径、光谱吸收范围和响应强度、光生载流子复合能力、电荷传导阻力等进行了详细的表征,考察了C_(3)N_(5)/AC处理含Cr(Ⅵ)模拟废水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AC耦合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达到了51.24 m^(2)/g,是纯C_(3)N_(5)的8倍。AC耦合提高了C_(3)N_(5)材料的可见光响应强度,实现了光生载流子的高效分离,有效降低了电荷传导阻力。C_(3)N_(5)/AC表现出良好的Cr(Ⅵ)去除活性,AC耦合量3%的C_(3)N_(5)/AC在可见光照射下对Cr(Ⅵ)的去除率达到了92.46%,循环5次后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推测C_(3)N_(5)/AC光催化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机理:酸性条件下,e^(-)和O_(2)^(·-)将Cr(Ⅵ)还原为Cr(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C_(3)N_(5) 光催化 cr()废水 协同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淤泥综合作用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欣 梁贤军 张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4-947,962,共5页
以实验室产生的Cr(Ⅵ)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废水的特点,选取鱼塘淤泥、长江回流区纳污淤泥、校园景观池塘淤泥,利用淤泥还原、吸附、络合等综合特性研究其处理Cr(Ⅵ)废水的效果及主要条件。结果表明,鱼塘淤泥是最佳污泥,当pH值为3~4... 以实验室产生的Cr(Ⅵ)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废水的特点,选取鱼塘淤泥、长江回流区纳污淤泥、校园景观池塘淤泥,利用淤泥还原、吸附、络合等综合特性研究其处理Cr(Ⅵ)废水的效果及主要条件。结果表明,鱼塘淤泥是最佳污泥,当pH值为3~4时处理效果强于pH值为弱酸或中性时,对所选废水Cr(Ⅵ)浓度达27mg/L时,泥水比为15g/150mL已经足够;去除率在泥水混合45h后基本稳定在93%以上。结果表明,淤泥是处理实验室Cr(Ⅵ)废水方便、高效、简便易得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综合特性 实验室cr()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合成层状超分子化合物去除实验室废水中Cr(Ⅵ) 被引量:1
3
作者 朱霞萍 王雪瑾 +3 位作者 蓝路梅 左红保 白德奎 李铭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即时合成了含Cr(Ⅵ)的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Mg/Al-Cr(Ⅵ)-LSC),通过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表征其结构,并探讨了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当Mg、Al摩尔比为2∶1、pH为9.0~10.0、常温反应10min时... 即时合成了含Cr(Ⅵ)的镁铝层状超分子化合物(Mg/Al-Cr(Ⅵ)-LSC),通过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和BET比表面积分析表征其结构,并探讨了对Cr(Ⅵ)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当Mg、Al摩尔比为2∶1、pH为9.0~10.0、常温反应10min时,废水处理效果最佳,含50.0mg/L Cr(Ⅵ)的实验室废水经一次工艺处理后,Cr(Ⅵ)剩余质量浓度小于0.5mg/L,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Mg/Al-Cr(Ⅵ)-LSC中Mg^(2+)、Al^(3+)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构成材料的骨架,废水中CrO_4^(2-)通过静电引力吸附进入层状超分子材料层间,平衡层板的正电荷,并作为层间阴离子被去除。(3)Mg/Al-Cr(Ⅵ)-LSC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再生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超分子化合物 实验室废水 cr()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Y@Zr-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荧光传感检测Cr(Ⅵ)离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洋 刘洁 +3 位作者 秦颖彤 翟薇丽 王志刚 李庆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离子共存时,依然显示出高抗干扰检测能力。荧光演化研究发现,对Cr_(2)O_(7)^(2-)和CrO_(4)^(2-)离子的检出限(DL)值分别低至6.88μg/L和6.93μg/L,荧光猝灭常数(K_(SV))值分别高达1.55×10^(5) L/mol和1.05×10^(5) L/mol,并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有机框架 后修饰 cr() 荧光传感检测 高灵敏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麻倩倩 苏秀霞 +1 位作者 张婧 常瑞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含Cr(Ⅵ)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净化水环境中的Cr(Ⅵ)不容忽视。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含Cr(Ⅵ)废水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开发经济...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含Cr(Ⅵ)废水的排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害。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净化水环境中的Cr(Ⅵ)不容忽视。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处理含Cr(Ⅵ)废水最有前途和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开发经济高效的吸附剂是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关键。综述了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吸附法处理含Cr(Ⅵ)废水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 污染 废水 吸附法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絮凝剂PDTAM去除水中Cr(Ⅵ)的抗环境干扰性研究
6
作者 杨晓敏 王刚 +2 位作者 王雪 桑芳娟 杨凯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230,共8页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 探究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聚二硫代羧基化丙烯酰胺(PDTAM)去除Cr(Ⅵ)的性能,以实验室配制的含Cr(Ⅵ)模拟废水样为考察对象,通过PDTAM投加量、絮凝水力条件和初始pH值等确定了PDTAM去除废水中Cr(Ⅵ)的最佳絮凝条件;参考实际含Cr(Ⅵ)废水中常见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浊度作为环境干扰因素,研究了其对PDTAM处理含Cr(Ⅵ)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样初始pH值为3.0时,在最佳絮凝水力条件为120 r/min快搅1.5 min、40 r/min慢搅15 min下投加540 mg/L的PDTAM,Cr(Ⅵ)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7.51%。在PDTAM低投加量下共存物质对去除Cr(Ⅵ)皆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通过增加PDTAM的投加量来减弱或消除;但是共存离子IO_(3)~-、BrO_(3)~-、Ba^(2+)和Ni^(2+)对PDTAM去除Cr(Ⅵ)仍存在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揭示了PDTAM对Cr(Ⅵ)的去除机理主要有氧化还原、螯合沉淀和以吸附架桥为主的絮凝沉降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絮凝剂 cr()废水 共存物质 絮凝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铁去除Cr(Ⅵ)的批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园英 刘菲 鲁雅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9-351,共3页
零价铁去除Cr(Ⅵ )的一系列批实验结果表明 :水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 ;对于相同粒度的铁屑 (比表面积 2 .89m2 / g) ,固液比由 0 .5 g/ 10 0mL增加到 2 .0 g/ 10 0mL ,Cr(Ⅵ )质量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所需反应时间从 2 6... 零价铁去除Cr(Ⅵ )的一系列批实验结果表明 :水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 ;对于相同粒度的铁屑 (比表面积 2 .89m2 / g) ,固液比由 0 .5 g/ 10 0mL增加到 2 .0 g/ 10 0mL ,Cr(Ⅵ )质量浓度达到排放标准所需反应时间从 2 6 .7min降为 3.6min ;在固液比相同、原水中Cr(Ⅵ )质量浓度不超过 30mg/L时 ,原水质量浓度增大 ,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反应时间增加 ;其他条件相同 ,升高温度可提高零价铁与Cr(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去除效率 cr() 实验 氧化还原反应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r(Ⅵ)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轲 徐夫元 +1 位作者 降林华 段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含Cr(Ⅵ)废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含Cr(Ⅵ)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含Cr(Ⅵ)废水处理研究成... 含Cr(Ⅵ)废水若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含Cr(Ⅵ)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吸附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本文结合近几年含Cr(Ⅵ)废水处理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各种方法处理含Cr(Ⅵ)废水的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废水 吸附法 膜分离法 离子交换法 电化学法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亚铁处理含Cr(Ⅵ)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赵玉华 王成雨 +1 位作者 李洋洋 魏志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1043-1045,1050,共4页
目的采用硫化亚铁(FeS)处理含Cr(Ⅵ)废水,达到降低污水毒性的目的.方法采取化学氧化还原方法,把毒性很强的Cr(VI)还原成Cr(III),以便通过沉淀、吸附加以去除.结果随着投加的FeS粒径减小,水的pH下降,Cr(Ⅵ)去除率增加.在1... 目的采用硫化亚铁(FeS)处理含Cr(Ⅵ)废水,达到降低污水毒性的目的.方法采取化学氧化还原方法,把毒性很强的Cr(VI)还原成Cr(III),以便通过沉淀、吸附加以去除.结果随着投加的FeS粒径减小,水的pH下降,Cr(Ⅵ)去除率增加.在10-35℃范围内,FeS对Cr(Ⅵ)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35-40℃时,FeS对Cr(Ⅵ)去除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试验条件下,pH4.5,粒径0.08-0.11 mm,温度25-30℃,是去除水中Cr(Ⅵ)含量的适宜条件.该条件下,当FeS投加量≥2 g/L时,Cr(Ⅵ)去除率99%以上.结论FeS可显著降低含Cr(Ⅵ)废水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废水 FES 氧化还原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铁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r(Ⅵ)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佳玮 罗太安 +1 位作者 朱业安 陈泉水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3-356,共4页
以载铁方式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溶液pH、温度、吸附时间、改性膨润土用量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借助SEM及FTIR分析改性前后的膨润土吸附Cr(Ⅵ)后的组成变化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膨润土载铁改性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 以载铁方式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溶液pH、温度、吸附时间、改性膨润土用量对Cr(Ⅵ)吸附率的影响;借助SEM及FTIR分析改性前后的膨润土吸附Cr(Ⅵ)后的组成变化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膨润土载铁改性后,比表面积大大增加,更有利于吸附废水中的Cr(Ⅵ);溶液pH对Cr(Ⅵ)吸附率影响最大,pH=6时,Cr(Ⅵ)吸附率达85.8%;改性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机制主要是与Cr(Ⅵ)发生羟基配合反应及离子交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铁 改性 膨润土 废水 cr() 吸附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沉淀及过滤效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玉华 魏志宇 +1 位作者 王成雨 李洋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40,共4页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 目的研究硫化亚铁(FeS)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产生的沉淀物质与水分离的特性.方法采用硫化亚铁(FeS)与废水经化学还原反应后,沉淀、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方法.结果在单纯FeS还原反应-沉淀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和沉淀时间的增加,对Cr(Ⅵ)的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实验中,絮凝时间对Cr(Ⅵ)的去除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投加絮凝剂后对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在絮凝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90 min的时候,投加絮凝剂PAC对Cr(Ⅵ)的去除率为63.47%.过滤后,去除率可达99.77%和99.89%,Cr(Ⅵ)质量浓度降至0.16 mg/L和0.08 mg/L,达到排放标准.结论FeS的化学还原-沉淀-过滤法和化学还原-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沉淀-过滤法均能有效去除Cr(Ⅵ)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废水 硫化亚铁 化学还原 分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废水迁移对河流亲水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以湘江下游长株潭段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韵琴 刘云国 胡新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86,共7页
针对湘江长株潭段河水中的Cr(Ⅵ)废水污染的水质、河道底泥、亲水岸动植物以及沿河居民健康状况等生态因子,采用GIS定位采样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它们的生态风险暴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中,Cr(Ⅵ)废... 针对湘江长株潭段河水中的Cr(Ⅵ)废水污染的水质、河道底泥、亲水岸动植物以及沿河居民健康状况等生态因子,采用GIS定位采样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它们的生态风险暴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中,Cr(Ⅵ)废水对湘江长株潭段重金属污染的贡献率为13.21%,河水中Cr(Ⅵ)含量超标3~6倍;水生和湿地植物种群数量锐减了约23%,亲水岸和水生动物血检和身体机理化验出Cr(Ⅵ)平均超标1.5~4.5倍;沿岸受Cr(Ⅵ)废水污染的居民寿命较过去平均减少了两岁,各种普通疾病的罹患率提高了25%,Cr(Ⅵ)污染引发的癌症发病率增长了3.05%,生态风险暴露状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废水 迁移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美金 冯鸿 +1 位作者 郭海霞 刘松青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6,共5页
研究了pH、时间、温度、干扰离子等对酵母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r(Ⅵ)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以灭活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时,溶液中干扰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一定范围内温... 研究了pH、时间、温度、干扰离子等对酵母菌吸附电镀废水中Cr(Ⅵ)的影响,并对其等温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以灭活酵母菌作为生物吸附剂时,溶液中干扰离子的存在会降低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吸附时间为9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效果最佳的溶液pH值为2,吸附剂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电镀废水进行Cr(Ⅵ)吸附试验,发现Cr(Ⅵ)的吸附率可以达到71.71%~7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吸附 电镀废水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铝土矿浮选尾矿处理含Cr(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兰叶 王毓华 李艳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以铝土矿尾矿为原料,氯化铁为改性剂,制得改性尾矿,用其吸附高浓度含Cr(Ⅵ)溶液中的Cr6+。试验表明,在环境温度为30℃,改性尾矿投加量为0.2 g/mL,pH值为3.52条件下,对Cr(Ⅵ)含量为150 mg/L的溶液,Cr(Ⅵ)去除率可达到90.9%。改性尾矿对Cr... 以铝土矿尾矿为原料,氯化铁为改性剂,制得改性尾矿,用其吸附高浓度含Cr(Ⅵ)溶液中的Cr6+。试验表明,在环境温度为30℃,改性尾矿投加量为0.2 g/mL,pH值为3.52条件下,对Cr(Ⅵ)含量为150 mg/L的溶液,Cr(Ⅵ)去除率可达到90.9%。改性尾矿对Cr2O72-的吸附复合Langmu ir方程和Freund lich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浮选尾矿 改性 吸附 cr()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对载铁改性膨润土吸附废水中Cr(Ⅵ)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佳玮 罗太安 +2 位作者 牛建国 陈泉水 朱业安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研究了过氧化氢对载铁改性膨润土从废水中吸附Cr(Ⅵ)的影响。通过改变废水初始pH及过氧化氢浓度,考察载铁改性膨润土吸附Cr(Ⅵ)的机制,并利用SEM、FTIR观察分析吸附Cr(Ⅵ)前后的改性膨润土的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废水pH在3-6范围... 研究了过氧化氢对载铁改性膨润土从废水中吸附Cr(Ⅵ)的影响。通过改变废水初始pH及过氧化氢浓度,考察载铁改性膨润土吸附Cr(Ⅵ)的机制,并利用SEM、FTIR观察分析吸附Cr(Ⅵ)前后的改性膨润土的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废水pH在3-6范围内,添加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能提升载铁改性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能力,吸附率可达95%以上。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向载铁改性膨润土中添加过氧化氢有利于羟基的生成,可促进载铁改性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负载 过氧化氢 废水 cr()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电镀废水中Cr(Ⅵ)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征帆 杨艳丽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8期40-42,共3页
以恒电流库仑分析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以永停终点法指示库仑滴定终点,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相吻合。该方法与分光光度法相对比具有设备简单、快速、灵敏等优点。为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恒电流库仑滴定 cr() 电镀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浩 李雪梅 +2 位作者 刘国昌 吕经烈 周从章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实验通过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与氯离子,研究了运行时间、运行压力、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Cr(Ⅵ)及氯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运行时间和溶液高pH对Cr(Ⅵ)分离性能基本无影响;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 实验通过纳滤分离模拟电镀废水浓缩液中Cr(Ⅵ)与氯离子,研究了运行时间、运行压力、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Cr(Ⅵ)及氯离子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运行时间和溶液高pH对Cr(Ⅵ)分离性能基本无影响;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水通量实验表明,运行压力和离子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考察了膜性能衰减情况,结果表明,经过60天实验,膜的脱盐性能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cr()废水浓缩液 膜分离 纳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处理Cr(Ⅵ)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鹤峰 李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6,共4页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 以土豆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再进行黄原酸化反应制备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利黄原酸酯吸附电镀废水中的Cr(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黄原酸酯对含Cr(Ⅵ)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ρ[Cr(Ⅵ)]=25mg/L时,以40r/min慢速搅拌,在pH=8,反应t为40min,投加4g/L黄原酸酯时,Cr(Ⅵ)去除率为99.7%,Cr(Ⅵ)的出水质量浓度为0.075mg/L,低于国家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中的新建电镀企业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 cr() 电镀废水 重金属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润土在含Cr(Ⅵ)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0,共5页
利用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是目前废水处理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膨润土的改性方法、机理,综述了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r(Ⅵ)废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指出改性膨润土在处理Cr(Ⅵ)废水的技术前景及其在其... 利用改性膨润土对废水中的Cr(Ⅵ)进行吸附是目前废水处理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膨润土的改性方法、机理,综述了改性膨润土处理含Cr(Ⅵ)废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指出改性膨润土在处理Cr(Ⅵ)废水的技术前景及其在其他类别电镀废水处理方面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润土 cr()废水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粉煤灰处理实验室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5期101-103,107,共4页
以活化粉煤灰为材料,以实验室废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投加量、时间、温度、pH值、转速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当活化粉煤灰处理剂用量4g,处理时间为20min,温度为20℃,pH=7... 以活化粉煤灰为材料,以实验室废水为吸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投加量、时间、温度、pH值、转速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活化粉煤灰对实验室废水中的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当活化粉煤灰处理剂用量4g,处理时间为20min,温度为20℃,pH=7时,转速为70r/min,Cr(Ⅵ)的去除率高达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粉煤灰 实验室废水 cr(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