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实验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张宏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罗汉松科的系统位置及系统发育关系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本文对此三科在实验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作了综述。
关键词 红豆杉科 三尖杉科 罗汉松科 实验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的实验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永红 诚静容 《中国麻业》 2004年第4期164-169,共6页
本文对16省市27地县采集的300多份大麻腊叶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新疆、甘肃、内蒙、河北、北京、山东和云南等地的栽培、野生和逸生大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采集,并考察其习性、生态等,统一条件下栽培、杂交,对大麻在我国的实际分布、生... 本文对16省市27地县采集的300多份大麻腊叶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对新疆、甘肃、内蒙、河北、北京、山东和云南等地的栽培、野生和逸生大麻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采集,并考察其习性、生态等,统一条件下栽培、杂交,对大麻在我国的实际分布、生态习性等得到一定的认识大麻无论栽培、野生或逸生,均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雌雄异株,罕同株。植株高矮、茎分枝多少、节间长短、叶的着生方式、叶的形状、叶的大小、花序紧密程度、果实形状和大小以及苞片形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植物形态基本相似,通常栽培大麻植株高大,果实较大,野生植株矮小,果实也较小。野生或逸生大麻成片生长或雌雄相伴散生,雄株散粉后即枯死,雌株至霜期冻死。得出初步结论大麻属只有一个种(cannabissativaL.)熏其下分为两个变型,即C.sativaf.sativa是栽培型,C.sativaf.indicaClam.C.Y.ChengetY.H.Yang.stat.nov.是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实验分类学 栽培 野生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秋季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附生大型海藻的实验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瑶 闫璟 +5 位作者 黄冰心 郭优璇 梁俊霞 王雪聪 闫盼竹 丁兰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3-501,共9页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 秦皇岛海域属于我国渤海区域典型的大型海藻分布区,该海区资源丰富,在我国大型海藻区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于2021年秋季在该海域采集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样品进行活体培养,对其藻体附生的其他季节大型海藻的状况加以观察研究。通过实验生物学方法对石花菜附生藻生殖特征和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合附生藻形态特征进行物种分类鉴定。经过培养与鉴定,确定该水域石花菜的附生大型海藻共有7种,其中红藻4种,即丛出旋体藻(Audouinelladaviesii)、旋体藻(Auduinella sp.)、茎丝藻小枝变型(Stylonema alsidii f. ramosum)和日本新管藻(Neosiphonia japonica);绿藻2种,即苍白刚毛藻(Cladophora albida)和浒苔[Enteromorpha (Ulva) prolifera];蓝藻1种,即丝状鞘丝藻(Lyngbya confervoides);丛出旋体藻、茎丝藻小枝变型和苍白刚毛藻为河北海域的新记录物种。研究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培养可作为个体微小的附生大型海藻分类鉴定的有效补充方法,也能为分子鉴定提供纯净的样品来源,同时也可为研究附生藻的季节变化以及分析生物地理学分布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秋季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附生藻 培养 实验分类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4
作者 周亚东 杨过 管毕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0,125,共6页
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高校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植物分类学重要的实践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借助校园植物、标本馆、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场地,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植物分类的基本体系。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植物DN... 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高校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植物分类学重要的实践环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借助校园植物、标本馆、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场地,帮助学生快速建立植物分类的基本体系。随着生物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植物DNA中携带的遗传信息来鉴定植物种类,植物DNA条形码技术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植物鉴定手段。因此,在高校的植物分类学实验中引入植物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其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素养。以校园常见裸子植物为例,利用ITS2和rbcL序列对其进行DNA条形码研究,探讨这些类群的亲缘关系,为准确鉴定提供分子证据。同时,提出基于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高校植物分类学实验中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形态和分子角度理解常见校园植物的特征和演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教学实践 裸子植物 DNA条形码技术 ITS2 R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实验”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欢 方强恩 +1 位作者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1-1417,共7页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数字化 课堂 混合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间下的“植物分类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彪 魏万红 +4 位作者 董召娣 丁海东 杜坤 黄金林 潘志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190,205,共5页
以提升学生植物多样性调查能力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植物分类学实验",构建了基于网络、实验室、植物生长场所"三维"空间下的"植物分类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 以提升学生植物多样性调查能力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植物分类学实验",构建了基于网络、实验室、植物生长场所"三维"空间下的"植物分类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体系,形成了"三位一体"实验教学平台,并以此为载体,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调整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实验室课堂的系统学习与基于网络和植物生长场所的碎片式学习"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结合 教学体系 植物分类学实验 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岭柏 韩海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通过实验获取和巩固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进化系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辨别能力以及与其它生物教学课程衔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通过实验获取和巩固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进化系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辨别能力以及与其它生物教学课程衔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根据集宁当地培养本科院校高素质、高标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实验 多元学习评价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引种后性状变异及分类 被引量:6
8
作者 严福林 何顺志 +2 位作者 徐文芬 郭宝林 杨相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153-156,共4页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中国淫羊藿属植物性状的影响,对引种到贵州正常生长3年左右的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2个种的植株性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株高、花果期、腺毛与非腺毛、花瓣、花药颜色...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中国淫羊藿属植物性状的影响,对引种到贵州正常生长3年左右的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12个种的植株性状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移植后的淫羊藿属植物性状变化主要表现在株高、花果期、腺毛与非腺毛、花瓣、花药颜色等方面;一些种类性状稳定,几乎无变化;同时对中国淫羊藿属药用植物进行实验分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分类学 中国淫羊藿属 性状变化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资源繁缕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建超 陈旭波 叶挺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综述了中药资源繁缕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繁缕属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综合相关文献,着重探讨了在形态学、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属资源丰富,特有性高,但研究范围较窄,多种分类方法的有效结合是该... 综述了中药资源繁缕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进展,以期为繁缕属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综合相关文献,着重探讨了在形态学、实验分类学、化学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属资源丰富,特有性高,但研究范围较窄,多种分类方法的有效结合是该属分类的最好手段。该属分类学的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调查种子资源,扩大研究对象,增加分子标记等手段,结合药理学研究以发掘新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资源 繁缕属 分类 形态学 实验分类学 化学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