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电站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系数实验关联式 被引量:54
1
作者 杜小泽 杨立军 +2 位作者 金衍胜 姜剑波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2-37,共6页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对确定机组冷端的热负荷能力、进而确定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与机组排汽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机组优化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数据。针对目前我国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典型结... 不同工况下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的传热系数,对确定机组冷端的热负荷能力、进而确定环境条件和运行参数与机组排汽压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机组优化运行最重要的基础数据。针对目前我国600 MW直接空冷机组冷端系统的典型结构,利用直接空冷凝汽器单体性能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凝汽器翅片侧无量纲努塞尔数随空气流动雷诺数的变化曲线,拟合出相应的准则关联式,并进行了系统的误差分析。该关联式可为描述变工况条件下空冷系统的性能奠定基础,并为不同环境、气候和气象条件下机组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传热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水动力学强化垂直平板凝结换热的实验关联
2
作者 万金庆 郁鸿凌 李瑞阳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在分析EHD(电水动力学)强化凝结换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对工质R113在垂直平板上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凝结换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液膜波动和减薄组合参数与电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实验关联式... 在分析EHD(电水动力学)强化凝结换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对工质R113在垂直平板上受直流高电压作用下的凝结换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表明,液膜波动和减薄组合参数与电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实验关联式.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水动力学 强化换热 虚拟重力加速度 组合参数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式省煤器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3
作者 楚洁品 韩松 +1 位作者 陈福 宋泽普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5,共4页
根据电厂对省煤器改造的实际需要,通过热风洞试验台,对国产膜片管束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并回归出有实用价值的关联式.
关键词 膜式省煤器 传热系数 实验关联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束间狭窄通道单相及沸腾流动传热实验关联式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桂生 路广遥 王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6-270,共5页
以R113为工质,对不同当量直径管束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单相强制对流实验数据与Sieder-Tate、Dittus-Boelter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管束间狭窄通道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通过... 以R113为工质,对不同当量直径管束通道内的流动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对单相强制对流实验数据与Sieder-Tate、Dittus-Boelter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了适合管束间狭窄通道的单相强制对流传热关联式;通过分析管束间狭窄通道中流动沸腾的传热特性,得到了可用于该通道的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柬通道 流动沸腾 强制对流换热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较大直径倾斜圆管内蒸汽凝结换热实验关联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胜 杨建国 +1 位作者 鞠晓丽 代善良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2,共4页
对较大直径倾斜光滑圆管内蒸汽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hah、Würfel和Akhavan-Behabadi关联式应用于较大管径倾斜管道的凝结换热误差均大于30%,但Akhavan-Behabadi关联式的误差相对较小;对Akhavan-Behabadi关... 对较大直径倾斜光滑圆管内蒸汽凝结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hah、Würfel和Akhavan-Behabadi关联式应用于较大管径倾斜管道的凝结换热误差均大于30%,但Akhavan-Behabadi关联式的误差相对较小;对Akhavan-Behabadi关联式进行修正得到了1个新的实验关联式,将该实验关联式应用于较大管径倾斜管道的凝结换热,其误差小于15%。因此,修正后的凝结换热关联式适用于较大管径的倾斜换热管道凝结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较大直径 倾斜管 凝结换热 实验关联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填料型除湿器新传质关联式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凌士 肖赋 陆韬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填料作为溶液除湿器的重要部件,其传质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好坏。本文搭建了逆流填料型溶液除湿实验台,以Li Cl溶液为除湿溶液,对高比表面积波纹纤维规整填料(650 m2/m3)进行了除湿实验研究。以气液界面的水蒸气... 填料作为溶液除湿器的重要部件,其传质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性能的好坏。本文搭建了逆流填料型溶液除湿实验台,以Li Cl溶液为除湿溶液,对高比表面积波纹纤维规整填料(650 m2/m3)进行了除湿实验研究。以气液界面的水蒸气分压差为传质驱动力,获得了新的传质系数实验关联式和除湿效率实验关联式。并对该填料的除湿效果与文献中的不同填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填料具有最高的单位体积传质系数,且填料的单位体积传质系数随着填料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传质系数实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在±20%以内,除湿效率实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在±15%以内。新的传质关联式可以比较精确的计算除湿器的传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 传质系数 效率 实验关联 蒸气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适用于裂变关联实验的孪生屏栅电离室 被引量:2
7
作者 韩洪银 包宗渝 +1 位作者 陈锦华 黄胜年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35,共7页
设计制作了一个适用于裂变多参量关联实验的孪生屏栅电离室,用^(252)Cf转移裂变源分别研究了以氩-甲烷混合气体和纯甲烷为工作气体时探测器的性能。结果表明,探测裂变碎块时电离室的能量分辨不劣于金硅面垒探测器;从栅极信号确定碎片发... 设计制作了一个适用于裂变多参量关联实验的孪生屏栅电离室,用^(252)Cf转移裂变源分别研究了以氩-甲烷混合气体和纯甲烷为工作气体时探测器的性能。结果表明,探测裂变碎块时电离室的能量分辨不劣于金硅面垒探测器;从栅极信号确定碎片发射角的cosθ值时的分辨(FWHM)约为0.03。具有相同形状的快上升前沿波形的阴极输出信号,可作为多参量关联实验中的时间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生屏栅 电离室 裂变 关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的光滑波纹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性能及关联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谷波 彭文豪 曾炜杰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0,共6页
本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光滑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空气侧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实验研究,分别以Colburn换热因子和Fanning摩擦因子表征空气侧换热及阻力特性,对比分析了翅片形式对光滑波纹翅片类型的空气侧性能影响,发现当雷诺数大于5500时,... 本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光滑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空气侧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实验研究,分别以Colburn换热因子和Fanning摩擦因子表征空气侧换热及阻力特性,对比分析了翅片形式对光滑波纹翅片类型的空气侧性能影响,发现当雷诺数大于5500时,两种换热器换热因子j相差6.4%以上,摩擦因子f相差7.8%;同时,验证了3种不同类型的换热实验关联式对光滑波纹翅片类型的预测情况,结果表明现有关联式预测偏差较大;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方法拟合得到新的换热及阻力实验关联式,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9%和6.75%,误差分布均匀,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现有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侧特性 光滑波纹翅片 雷诺数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冷却轴线处的雾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绍彦 阮琳 康玉慧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5-229,共5页
喷雾冷却具有极强的冷却能力,在电力电子设备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传热机理一般认为与其雾化特性具有重要关联。对喷雾冷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喷嘴口径、喷雾压力及喷雾介质对喷嘴雾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喷嘴的雾化性... 喷雾冷却具有极强的冷却能力,在电力电子设备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传热机理一般认为与其雾化特性具有重要关联。对喷雾冷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出喷嘴口径、喷雾压力及喷雾介质对喷嘴雾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喷嘴的雾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因次分析建立了喷嘴轴线处的雾滴sauter平均直径(SMD)与喷雾压力、喷嘴口径、喷雾高度、雾化介质的物性参数之间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该实验关联式可以较为准确的描述轴线处的雾滴粒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将为喷雾冷却系统设计中喷嘴的选型、喷雾压力的设定和喷雾效果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雾化特性 SMD 因次分析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卓健 陈美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S1期65-68,共4页
本文讨论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及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加研究和设计实验、开设综合实验等,并指出该课程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关联实验 综合实验 核磁共振 锁相 斩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换热模型分析与实验
11
作者 黄楚 谷波 +1 位作者 田镇 沙宇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1,共9页
本文对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流动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现有换热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结构特点的集中参数形式的换热因子关联式。通过实验对比了筒型和普通型的换热因子,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现有换热... 本文对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侧流动特点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现有换热模型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结构特点的集中参数形式的换热因子关联式。通过实验对比了筒型和普通型的换热因子,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现有换热模型对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预测误差较大,平均相对误差达到81.16%;对传统换热器预测较准,平均误差为7.53%;使用本文实验数据拟合后的新关联式对筒型换热器平均相对误差仅为8.86%,对传统换热器平均误差为8.80%,且误差分布均匀,大幅提高了关联式对筒型翅片管换热器的预测精度,也保持了对传统换热器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换热因子 实验关联 变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圈动力学的THMCB多元关联过程及其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思敬 王恩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地圈中广泛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属于多元关联过程,它们是在岩土圈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它们的活动可以概括为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物质运动的作用及系统的演化。由于它们之间有着互动影响... 地圈中广泛发育的动力学过程属于多元关联过程,它们是在岩土圈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它们的活动可以概括为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本物质运动的作用及系统的演化。由于它们之间有着互动影响和制约,以及由此引发的能量的转换和参数的变异,因而密切相关。本文建议确立THMCB多元关联过程的概念,开展多元关联过程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对地圈动力学过程进行系统有效的综合评价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圈动力学 地圈运动的相互作用 THMCB多元关联过程 关联性数值分析 关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斯民 肖娟 +2 位作者 王家瑞 简冠平 文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37-4544,共8页
针对现有平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相邻折流板与壳体间存在的三角漏流区,提出了一种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基于实验研究分析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对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壳程对流传热和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针对现有平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相邻折流板与壳体间存在的三角漏流区,提出了一种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基于实验研究分析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对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并拟合了壳程对流传热和阻力系数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当壳程体积流量相同时,随着螺旋角的减小,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总压降增加,壳程管束压降增加,壳程膜传热系数提升,综合性能增强;相同壳程体积流量下,随着搭接度的增加,壳程总压降也增加,壳程膜传热系数增加,综合性能提高。实验研究表明螺旋角18°、搭接度50%的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最佳。将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螺旋角和搭接度作为修正因子拟合到了实验关联式中,对比发现实验值与Nu实验关联式计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3%,与f实验关联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4%,说明了拟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面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流动 传热 三角漏流区 实验验证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气防冰系统内表面弦向传热性能衰减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卜雪琴 彭珑 +1 位作者 林贵平 周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反向热流法实验研究了弦向3排射流喷口,且中央喷口正对前缘驻点结构下射流冲击热气防冰系统前缘内表面的局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了喷孔射流出口雷诺数Rej、笛形管相对于前缘的距离与孔径比Zn/d、射流冲击驻点区弦向弧长与孔径比r/d... 利用反向热流法实验研究了弦向3排射流喷口,且中央喷口正对前缘驻点结构下射流冲击热气防冰系统前缘内表面的局部传热特性。重点研究了喷孔射流出口雷诺数Rej、笛形管相对于前缘的距离与孔径比Zn/d、射流冲击驻点区弦向弧长与孔径比r/d对冲击前缘靶面的局部传热性能分布的影响。实验中Rej范围为2.5×104~1×105,Zn/d范围为1.736~27.5,r/d范围为13.21~61.5。结果表明,局部传热性能分布曲线为从驻点开始向两侧衰减的钟形曲线,包括稳定段、下降段和结束段3部分,其中稳定段只受参数r/d的影响,而参数Rej、Zn/d和r/d均能够明显影响下降段的下降速率,参数r/d则几乎不会改变下降段的总下降幅度。总结了此类喷口结构下射流冲击前缘换热性能衰减分布曲线的通用实验关联式,以指导防冰系统的设计和热性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气防冰系统 笛形管 射流 局部传热特性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化床磁稳流化区域的确定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迎慧 归柯庭 施明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luidized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gnetic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diameters(from 213 μm to 512 μm)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such factors as intensity of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fluidized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magnetic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average diameters(from 213 μm to 512 μm)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The effects of such factors as intens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diameter of the particles,on the stable zone in the magnetically fluidized bed we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Based on the experiments,by using the dimensionless analysis method,an experimental correlation to calculate the stable zone with three dimensionless numbers,i.e. the ratio of magnetic potential to gravity potential E_r,Archimedes number Ar and Reynolds number Re,was proposed.In addition,the level of significance of the correlation was teste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stable fluidization zone was E_r,and Ar was the second,while Re was the least significant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化床 磁稳流化区域 实验关联 显著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流变学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阳倦成 徐鸿鹏 李凤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99-205,共7页
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viscoelastic fluid based nanofluid,VFBN)是一种具有湍流减阻和对流换热相对强化特性的新型换热工质,其湍流减阻机理与流变学特性关系密切。通过对以2.5×10-3、5×10-3、1×10-2三种质量分数的十... 黏弹性流体基纳米流体(viscoelastic fluid based nanofluid,VFBN)是一种具有湍流减阻和对流换热相对强化特性的新型换热工质,其湍流减阻机理与流变学特性关系密切。通过对以2.5×10-3、5×10-3、1×10-2三种质量分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杨酸钠水溶液为基液,粒子体积分数为0.1%、0.25%、0.5%、1.0%的铜纳米流体的剪切黏度、零剪切黏度以及松弛时间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VFBN有明显的剪切稀变特性,同时纳米粒子的添加增大了基液的零剪切黏度,并导致基液黏弹性增强。以Giesekus本构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实验参数得到了描述VFBN剪切黏度的实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黏弹性流体 界面流变学 剪切黏度实验关联 纳米粒子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叶孔支撑板换热器壳程流态及其传热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宫本希 王昊 +2 位作者 邢继远 王丹 王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4,共7页
为了研究四叶孔支撑板换热器壳程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利用CFD软件建立了周期性全截面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形态及四叶孔板的间距和开孔高度对换热器壳程热工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了四叶孔支撑... 为了研究四叶孔支撑板换热器壳程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利用CFD软件建立了周期性全截面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流动形态及四叶孔板的间距和开孔高度对换热器壳程热工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测量了四叶孔支撑板换热器壳程特殊点的轴向流速,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换热器壳程流体总体呈纵向流动,四叶孔支撑板对其可以产生明显的射流作用;流体在通过第1块支撑板后,其流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随着支撑板间距和开孔高度的减小,换热器壳程传热系数和压降均增大,而其综合性能降低,四叶孔板间距和开孔高度对壳程压降的影响程度强于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在雷诺数Re为10000~30000的范围内,得到了换热器壳程努塞尔数Nu和压降的实验关联式,两者计算偏差都在±10%以内。本文的数值模型及结果对于核电站系统中换热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四叶孔支撑板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测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敏 卢佳华 +3 位作者 杨乐 陈健华 车贞花 谢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53,149,共5页
以苹果、黄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采后果实热空气处理中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得到换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空气温度下,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果实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采后果实作为生物体,... 以苹果、黄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采后果实热空气处理中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得到换热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空气温度下,果实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果实径向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采后果实作为生物体,由于自身的蒸腾作用,传热过程中出现了流体的相变,进而导致换热效果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果实 热空气处理 对流换热系数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式循环柴油机旋转床吸收器气体压降模型
19
作者 贺国 马龙 +3 位作者 郭朝有 陈国钧 邓先和 安玉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2,共5页
分析了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旋转床CO2吸收器内气液流动特点,建立了流经碟片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气体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实验及编程计算,得到了气体压降数学模型中实验关联系数值。经不同工况下气体压力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表明两者... 分析了闭式循环柴油机(CCD)旋转床CO2吸收器内气液流动特点,建立了流经碟片填料旋转床吸收器气体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实验及编程计算,得到了气体压降数学模型中实验关联系数值。经不同工况下气体压力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表明两者相对误差小于15%,可用于实际CCD系统旋转床CO2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循环柴油机(CCD) 旋转床 气体压力降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炉渣淬火后含渣水的表面蒸发
20
作者 何川 王延军 龙天渝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对水冷式除渣系统中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进行实验,探讨了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了1个大气压下风速为0.5m/s时,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与表面温度(30~75℃)和相对湿度(40%~90%)之间的实验关联式。实验测量了按不同比例稀释的含... 对水冷式除渣系统中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进行实验,探讨了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因素,得到了1个大气压下风速为0.5m/s时,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与表面温度(30~75℃)和相对湿度(40%~90%)之间的实验关联式。实验测量了按不同比例稀释的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并与纯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实验范围内水温高于50℃时纯水表面蒸发速率约为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1.1~1.2倍,水温低于50℃时倍数略高,而一定范围内浓度的改变对含渣水表面蒸发速率的影响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渣水 表面蒸发速率 实验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