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蓝点马鲛种群变动与海表面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凯迪 于华明 +1 位作者 于海庆 伊藤進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40,共10页
本文基于1992—2012年黄渤海海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获量,利用实际种群分析方法推算了蓝点马鲛再生产成功率(Recruitment Per Spawner,RPS),并研究了其与黄渤海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研究表... 本文基于1992—2012年黄渤海海域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获量,利用实际种群分析方法推算了蓝点马鲛再生产成功率(Recruitment Per Spawner,RPS),并研究了其与黄渤海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关系。研究表明,蓝点马鲛RPS与SST于4月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负相关性较强,于5月在海州湾与长江口附近负相关性较强,于6月在辽东湾、莱州湾、海州湾负相关性较强,于8—11月在黄海西南部海域负相关性较强,以上相关性均达0.6以上(P<0.05)。根据负相关性较强区域的出现位置与时间,推测过高的SST抑制了性成熟成鱼产卵和当年幼鱼的摄食过程,从而影响次年的补充量,导致RPS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洋渔业的保护、管理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种群变动 实际种群分析方法 再生产成功率 海表面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