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系生活实际 灵活运用教材 坚持精讲多练 提高解题能力
1
作者 王金荣 《成人教育》 1982年第2期32-34,共3页
数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要使学员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一个数学概念或定理,也只有经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这样反复的认识过程。商业战线职工教育的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数是十年动... 数学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广泛应用。要使学员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一个数学概念或定理,也只有经过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这样反复的认识过程。商业战线职工教育的教学对象都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数是十年动乱中的高、初中毕业生。有文凭没有水平是其共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能力 精讲多练 职工教育 四则混合运算 有理数加法 认识过程 一元一次方程 生产生活实际 讲授时间 自来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的重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成员资格确认标准释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温世扬 刘昶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9-253,I0008,共16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并未完全解决成员资格认定的问题。在成员资格确权时,户籍作为成员资格确认的首要标准,对于户籍仍然保留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不需要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以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财产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并未完全解决成员资格认定的问题。在成员资格确权时,户籍作为成员资格确认的首要标准,对于户籍仍然保留在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不需要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以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财产为基本生活保障”作为限制条件。通过历史考察可得,虽然农村户籍的赋权功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内涵,但是户籍作为农民在集体化政策时期为集体资产形成作出贡献的证明,以户籍赋权系尊重历史的体现,故前述两项限制条件不构成户籍赋权的前提。况且,作为相对稳定的公示方式,户籍呈现出唯一性与确定性的特征,以户籍赋权可以实现集体所有权的事实归属,并可避免成员资格标准的实质化带来的弊端。然而,以户籍作为赋权的唯一标准不仅忽视了不断变化的生产生活关系,且易误将户籍存续作为集体成员资格保留之前提,故应以成员权确权为时间节点,区分特定情形下户籍与成员资格相分离的不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户籍 成员权 折股量化 实际生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的作用
3
作者 浦振中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30,共2页
中学化学教学不仅是为高考服务,更主要是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我们应该把化学教学与教学紧密地跟生产生活的实际相联系的作用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 教学效果 化学科学 学生日常生活 生产生活实际 新颖有趣 学习动机 片面追求升学率 化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22所高校学子在滇切磋兴农之技——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
4
作者 《云南农业》 2024年第2期6-7,共2页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产学研用推陈出新。2024年1月7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在云南大理闭幕。本次大赛以“解民生、治学问”为主题,评比过去一年科技小院深入农... ——科技创新顶天立地,产学研用推陈出新。2024年1月7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在云南大理闭幕。本次大赛以“解民生、治学问”为主题,评比过去一年科技小院深入农业农村一线,针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科技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创新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创新 科技小院 创新大赛 产学研用 生产生活实际 研究生 应用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启发程序教学法进行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炳荣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5,共3页
1985年以来我校在探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以启发式为主有一定程序的教改方法,我们叫它为《启发程序教学法》,从命名看,好像有些洋味,其实它不是“舶来品”,也不是国内他校样本的移植,而是土生土长的土特产。
关键词 化学教学改革 程序教学法 中学化学教学 他校 阅读提纲 化学课堂 生产生活实际 教学效果 激趣 反应方程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特色
6
作者 曹少波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教学特色 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生产生活实际 直观性 思维能力 板书课题 投影片 课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儿的人们视野宽——参观广厚大队民校散记
7
作者 房国东 《成人教育》 1982年第6期41-,共1页
龙江县广厚公社广厚大队第五小队的高墙大院里,竟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么?每天晚上,社员们放下饭碗,在家里呆不住了,就往那里聚集。特别一到星期六晚上,连附近小队的男女老少、中小学校的老师,都往那个大院里挤。究竟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话... 龙江县广厚公社广厚大队第五小队的高墙大院里,竟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么?每天晚上,社员们放下饭碗,在家里呆不住了,就往那里聚集。特别一到星期六晚上,连附近小队的男女老少、中小学校的老师,都往那个大院里挤。究竟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呢?话得从大院西南角那满登登一场院粮食说起。龙江通广厚的公共汽车,正贴这场院边上过,参观的人见了场内一列列、一排排火车似的豆垛,一滩滩黄乎乎、金灿灿的玉米,无不发出惊叹。都不约而同地相互感慨:“人家是怎么搞的?”今年伏里七十多天无雨,又有虫害,是个遭灾之年。广厚五队,却在这多灾之年夺得了好收成。光大豆就能向国家交售一百吨。社员劳动日值创历史最高记录,十个工分,二元五角。问广厚五队的大个子队长孙秉义,靠什么夺来的好年成?他回答得干脆:“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科学。我们从八○年冬,办起了民校,把青年社员都组织起来学文化、学农业技术,生产上确实借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广 历史最高记录 三十岁 文化生活 文娱晚会 面墙 精神文明建设 生产生活实际 英明决策 基层文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