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自由与马克思法哲学的当代思维
1
作者 李朝东 周晓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6,共4页
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要求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使现代法权的自由观重新回到了人们关注的视野。许多学者力图通过重新解读黑格尔法哲学中关于自由以及将自由纳入具体社会领域加以考虑的思想,找到个人自由与公共自由和... 现代社会个性的张扬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协调要求之间日益加深的矛盾,使现代法权的自由观重新回到了人们关注的视野。许多学者力图通过重新解读黑格尔法哲学中关于自由以及将自由纳入具体社会领域加以考虑的思想,找到个人自由与公共自由和解的途径。其实,马克思的法哲学中关于实践的自由观更加深刻地分析了自由与法的现实物质基础、阶级基础以及社会历史条件,这对于我国当代从自由的角度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法哲学之内在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法哲学 实践的自由 法的本质 历史逻辑 法的当代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然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10期29-31,共3页
重新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然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说它是老课题是指它贯穿哲学史的始终,说它是新课题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自由和必然关系的理解仍然带有机械论的色彩。表现在:人们不是从相互... 重新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然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说它是老课题是指它贯穿哲学史的始终,说它是新课题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自由和必然关系的理解仍然带有机械论的色彩。表现在:人们不是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行发展的角度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重新理解 自由和必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践的自由 哲学史 黑格尔 政治自由 人格的自由 自由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美学研究中的几个不同学派
3
作者 奔骥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1年第3期53-53,共1页
美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科学领域。美感和审美的问题,虽然同哲学、艺术,美的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却往往为人们,甚至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们所忽视。这种情况是急需加以扭... 美学研究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科学领域。美感和审美的问题,虽然同哲学、艺术,美的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对于美学理论的探讨,却往往为人们,甚至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人们所忽视。这种情况是急需加以扭转的。 为了促近这一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这里对我国美学界有争论的几个不同学派做一个介绍。 我国美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美,即美的本质问题。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种观点和学派。 一、主观论的观点(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这一派认为“美是人的观念”,“同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这是吕荧的看法)。高尔太则认为“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研究 学派 吕荧 鉴赏者 人的观念 中心问题 实旨 学科研究 实践的自由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逻辑与感知的世界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松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在理论哲学的自然同实践哲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这一问题,人们通常采取的解决方式往往不能诠释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因而总还会面临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分离。如果通过逻辑构成世界的可能性证明以及世界还原为逻辑的证明... 在理论哲学的自然同实践哲学的自由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对这一问题,人们通常采取的解决方式往往不能诠释自然与自由的关系,因而总还会面临自然与自由之间的分离。如果通过逻辑构成世界的可能性证明以及世界还原为逻辑的证明,就会得出这样的认识:逻辑是构成世界的充分必要条件,并且这个世界是被逻辑图式决定着的。再以佛教缘起性空的思想为契机,就可说明事物概念并不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而是由人们的感知得出的纯概念的对象,它仅仅表现在语言上。作为事物概念的延伸,运用心理学哲学再作一系列论证,就可说明自由也只是人们感知得到的概念,因而自由感就是自由的实质,并且在感知的限度内自由是有意义的。由此,通过把自由概念还原为作为自然实质的自由感,就实现了从理论哲学的自然向实践哲学的自由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哲学的自然 实践哲学的自由 逻辑证明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