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实践的感性活动基础与育人价值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元祥 马晓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2,F0003,共9页
感性关涉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以及人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它既指感性认识,也指人的主观感受能力,更指实践的感性活动。人的完整性在于其实践性,形成于实践的感性活动,实践体现了感性的核心要义。学科实践是感性学习活动与理性学习活动的深... 感性关涉人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以及人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它既指感性认识,也指人的主观感受能力,更指实践的感性活动。人的完整性在于其实践性,形成于实践的感性活动,实践体现了感性的核心要义。学科实践是感性学习活动与理性学习活动的深度融合,它在本质上是以学科为载体、面向感性的现实世界、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科实践具有深刻的感性活动基础:其一,学科实践是认识性实践与改造性实践的统一;其二,作为学科实践主体的学生是具有感性意识和感性需要的感性存在;其三,学科实践是学生以外部世界和自我为对象的感性活动。深化实践育人,要求回应学科实践的感性活动基础。由感性直观到感性实践,确立学科实践的感性表达;超越知识符号,促进学生面向现实世界的学习;发展思维,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设计多样化的学科或跨学科的感性活动,丰富学生的主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感性活动 感性与理性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主题出版审视: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剖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蔚华 叶蕤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2024年,主题出版在政策扶持和引导方面更加具体、全面,突出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关注老年群体的主题出版阅读。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主题出版的研究性著作,弥补了长期以来主题出版研究的不足。在实践领域,各出版单位聚焦自身优... 2024年,主题出版在政策扶持和引导方面更加具体、全面,突出时代性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时关注老年群体的主题出版阅读。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主题出版的研究性著作,弥补了长期以来主题出版研究的不足。在实践领域,各出版单位聚焦自身优势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挑战,主题出版只有坚守初心定位并不断创新,才能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主题出版 政策支持 理论研究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内外之道:中国宗族实践的儒学人类学面向
3
作者 宋雷鸣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6,共12页
作为儒学的一种礼仪形态,宗族实践理应结合儒学的角度来思考。儒学中的“礼”是人类共性的表现,它贯通着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是一个超出“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它提醒研究者应在更为宏大的宇宙论场景中来考察宗族。“礼... 作为儒学的一种礼仪形态,宗族实践理应结合儒学的角度来思考。儒学中的“礼”是人类共性的表现,它贯通着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是一个超出“社会”和“文化”内涵的概念,它提醒研究者应在更为宏大的宇宙论场景中来考察宗族。“礼”又是“道”的表现形式,道不仅贯通万物,还统合内外,而“心性”是统合内外的枢纽,甚至有“心即宇宙”的说法。这些思想为弥合现代学术中常见的二元裂痕提供了启示。基于上述理论逻辑,“礼”“道”“心性”等概念为缓和宗族研究中的众多争论,以及推动相关研究的进展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知识带回实践:学科实践的知识逻辑与教学转向
4
作者 闫守轩 宫克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4,共9页
传统实践学习注重学生技术知识的获得,未能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价值,致使实践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浅表、趋于固化。学科实践是以学科知识的实践育人价值为逻辑起点,重构学科知识的多维育人属性,引导学... 传统实践学习注重学生技术知识的获得,未能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在实践中的基础性、导向性价值,致使实践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流于浅表、趋于固化。学科实践是以学科知识的实践育人价值为逻辑起点,重构学科知识的多维育人属性,引导学生实现从学科知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升华,有效化解了传统实践学习的浅表化、形式化窠臼。实现把知识带回实践学习、带入学生生命,学科实践教学亟须呈现出新的表达方式。具体来看,需要以学生的智力激情为出发点,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默会知识为突破口,倡导认知推理的实践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智慧为落脚点,积极开展社会化的实践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知识育人 知识逻辑 教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本位学习视域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重构
5
作者 郝天聪 王福建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78,共8页
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手段,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对于打造高水平“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从本质上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是一种工作本位学习活动,二者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职教教师企业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明确的... 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手段,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对于打造高水平“双师型”职教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从本质上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是一种工作本位学习活动,二者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职教教师企业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明确的角色支持、真实的工作环境,为教师的工作本位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在工作本位学习视域下,职教教师企业实践面临一系列现实挑战。教师企业实践缺乏科学标准,导致工作本位学习内容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教师企业实践缺乏项目支撑,导致工作本位学习角色融入出现困难;教师企业实践缺乏部门协作,导致工作本位学习环境打造效果不佳。面向未来,需要基于工作本位学习要求重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一是精准挖掘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学习需求,分专业、分生涯阶段开发教师企业实践标准;二是强化教师职前企业工作经历要求,以项目为载体打造多层次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体系;三是完善区域教师企业实践协同支持机制,落实激发企业支持教师实践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本位学习 职教教师 企业实践 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认同”: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的特征与发展
6
作者 高文珺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6,共14页
在社会-科技-个体多重因素作用下,青年网络文化实践不再局限于亚文化参与而是日趋日常化。本研究根据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的共性特点,提出“参与-认同”二维框架,将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区分为卷入式、社交式、表达式和浏览式四种类型... 在社会-科技-个体多重因素作用下,青年网络文化实践不再局限于亚文化参与而是日趋日常化。本研究根据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的共性特点,提出“参与-认同”二维框架,将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区分为卷入式、社交式、表达式和浏览式四种类型。并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文化发展满意度调查”中18720名青年数据的分析,来探究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的特点。结果发现:(1)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以满足认同感为主要动机,并具有“产消式”参与文化内容生产的鲜明特征。(2)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有时代烙印,与社会经济地位有所关联。(3)青年日常网络文化实践与文化自信关联紧密,满足青年认同感、促进“产消式”主动参与文化生产能够提升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网络文化实践 参与式文化 产消者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实践的云南省蓝莓栽培基质特性研究
7
作者 苏泽春 杨燕林 +4 位作者 和志娇 毕海林 木永青 和建平 和加卫 《农学学报》 2025年第7期44-50,共7页
为优化和改进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选取云南省内12个种植品种相同且树龄一致的蓝莓基质栽培基地,在盛果期采集基质样品,测定其容重、EC值、pH、通气孔隙度、持水能力、气水比、≤1 mm粒径重、>1 mm粒径重、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 为优化和改进云南省蓝莓基质栽培,选取云南省内12个种植品种相同且树龄一致的蓝莓基质栽培基地,在盛果期采集基质样品,测定其容重、EC值、pH、通气孔隙度、持水能力、气水比、≤1 mm粒径重、>1 mm粒径重、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等指标,并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对所测数据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基地的基质在各项指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依据隶属度从大到小排序,结果为:砚山>兰坪>蒙自>石林>玉龙>澄江>景东>弥勒>建水2>建水1>麒麟>丘北。其中,砚山基地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基质配比为椰糠:草炭:珍珠岩=2:1:1;兰坪基地次之,基质配比为椰糠:草炭:珍珠岩=4:3:3;蒙自基地排第3位,基质配比是椰糠:椰块:珍珠岩=2:1:2。研究分析发现,草炭的加入有助于提升基质性能,但当前市面上的优质草炭相对较少。鉴于此,在生产中,建议优先将椰糠作为基质的主要成分,并适当添加珍珠岩以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同时,不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基质配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栽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特性 基质配方 生产实践 隶属函数 养分管理 蓝莓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新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金融观察与创新方略》评介
8
作者 刘瑞东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必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必然要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全面参与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应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完善金融体系功能,推动金融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如何以金融之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这是金融研究领域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 金融体系 金融观察 湖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工作的生活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9
作者 芦恒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2,共9页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 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促使社工提供精准化服务,赋能社区治理。数字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建基于“生活性”,具有生活导向。在“生活性”框架下,时下社会工作的数字化发展在客观和主观层面都面临困境:客观层面表现为生活空间的抽离、时间的边界模糊和历史生成性缺失;主观层面表现为生活常规被忽视和生活情感的缺失。为此,数字社会工作应在生活情境搭建、智治空间整合、数字时间体验、社区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夯实客观性生活基础,整合线上的“虚拟性、变动性、精英性”与线下的“现实性、稳定性、大众性”;在数字化常规化行为、情感表达的完整性等方面夯实主体性基础,实现线上“特殊性、客体性”与线下“常规性、情感性”相统一。双重统一能够促使社会工作在更好适应数字化时代之变的同时,坚持生活中的不变,帮助服务对象在数字化环境下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推动社区智治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性 数字社会工作 生活实践 生活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融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新超越
10
作者 汪仕凯 许墨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I0003,共11页
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现代民主政治的高级形态应该是将人民主权落实为人民治权即人民当家作主,而要落实人民治权就必须保障民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以代议制为核心的间接民主将民主局限在选举上,导致了虚化人民主权的后... 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现代民主政治的高级形态应该是将人民主权落实为人民治权即人民当家作主,而要落实人民治权就必须保障民众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以代议制为核心的间接民主将民主局限在选举上,导致了虚化人民主权的后果。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协商为基本技术程序,将直接民主嵌入间接民主之中从而实现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结合,改变了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实践中的间接民主取代直接民主的趋势,在落实人民治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上开创了新局面。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融合是通过协商实现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扎实推进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民主实践形式 间接民主 直接民主 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启蒙劳动实践的植物标本制作及应用
11
作者 马叶情 孙敏 +3 位作者 周逸韵 尚小玉 高全宝 孙文礼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4期207-209,共3页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技能实践与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地质园,基于职业启蒙劳动实践建设,依托校内植物资源,开展植物标本制作,进行植物科普内... 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技能实践与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意识能力的重要途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地质园,基于职业启蒙劳动实践建设,依托校内植物资源,开展植物标本制作,进行植物科普内容创作,开展植物科学普及活动和劳动实践。通过感知、体验、实操等,激发青少年学生探究植物知识的兴趣、科学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学普及 植物 劳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遮蔽·澄明:乡村教师公共生活实践的三重审视
12
作者 王晓丽 卢鉴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45,共9页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 当前,学界对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多持乐观态度,期望乡村教师能够成为公共精神的传承者、公共事务的参与者、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链接者。但在现实教育语境下,乡村教师的公共生活实践面临文化责任缺位、场域环境脱嵌、政策授权缺失三重遮蔽。面向新时期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现实逻辑,乡村教师应立足自身职业角色本位,通过乡村学校乡土文化责任的唤醒、乡村教师核心责任的厘清、政策领域修法立规的完善,为乡村教师个体的公共生活实践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公共生活实践 职业角色 乡土文化责任 乡村教师核心责任 修法立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学与改革——以“土壤地理学”为例
13
作者 文宏达 吉艳芝 +1 位作者 李淑文 焦会青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驾驭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传统“土壤地理学”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体系“点-线-面”割裂、教学手段更新慢、实践参与度与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创新... “土壤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知识驾驭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传统“土壤地理学”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体系“点-线-面”割裂、教学手段更新慢、实践参与度与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遵循OBE教学理念,进行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改革。结果表明:(1)通过课程内容的模块化构建,“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启发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更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点-线-面”贯通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通过教学进程中课程思政、耕读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培育的融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野外实践能力和“三农”践行能力,实现了“专-创-思-劳”融合的课程培养目标,为创建“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学 创新实践 教学改革 “专-创-思-劳”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何以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基于嘉兴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望 樊炳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运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内涵基础上,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推进路径。首先,基于技术与组织和制度的互动关系,... 运用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阐释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内涵基础上,以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为指导,探讨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的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与推进路径。首先,基于技术与组织和制度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价值引领下技术与制度共轭的分析框架;其次,以嘉兴实践为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过程逻辑,认为价值引领、技术调试、制度调试以及技术与制度共轭演化是数字化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创新的关键过程,体现了需求导向与价值引领、组织张力产生与数字技术采纳、数字技术嵌入与体制机制创新激活、数字技术迭代升级与制度再生产的演化逻辑;最后,在案例实践基础上,遵循“价值—技术—组织—制度”四位一体治理生态的思路,提出了以公共价值创造为统领,加强数字平台顶层设计,建立整体智治组织网络,构建可持续性制度安排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治理创新 嘉兴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内涵、逻辑起点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长吉 姜栋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学科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逻辑。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根据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求中提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旨在将学科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实践取向”的内涵。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哲学理论的产物,是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学思想的延伸,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的拓展。教学方法向“实践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向“知行合一”转变以及评价方式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基础教育 学科实践 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学科实践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维 范蔚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8,共7页
学科实践是素养时代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语文学科实践是以学生生命的整全发展为旨归,以语文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指向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 学科实践是素养时代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抓手。语文学科实践是以学生生命的整全发展为旨归,以语文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类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指向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积极的语文学科实践有助于推动知识观从学科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助力学习方式从坐而论道走向知行合一,促进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研究认为,深化语文学科实践的行动路径包括:以核心素养为旨归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以任务群为组织形式合理统整学习内容;以真实情境为载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以信息科技为动力高效赋能语文教学。由此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以文化人”的独特价值,助推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语文学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与实践的张力与弥合:芬兰研究本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17
作者 曹艳玲 王岩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共12页
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长期存在二元割裂困境,芬兰通过“研究驱动实践”的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双向互构的创新路径。其研究本位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智慧的“研究型实践者”,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 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长期存在二元割裂困境,芬兰通过“研究驱动实践”的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双向互构的创新路径。其研究本位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智慧的“研究型实践者”,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教学模式的系统设置,为师范生开展研究活动并运用研究整合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生层次教师所具备高阶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芬兰经验表明,师范生可通过实践型研究联结抽象理论和具象实践,通过构建“理论-研究-实践”的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提升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兰 理论-实践鸿沟 研究本位教师培养模式 “研究驱动实践”机制 研究生层次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薪火映方寸:家庭场域中代际学习信息实践的系统化解析与框架构建
18
作者 李金昊 赵宇翔 +2 位作者 吴晨煜 赵延柯 朱庆华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2,共13页
在老龄化与数智化叠加背景下,推动老年群体有效融入数字社会,提升其数字素养,已成为实现“积极老龄观”与“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从信息实践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家庭场域中代际学习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支持机制,揭示其作为... 在老龄化与数智化叠加背景下,推动老年群体有效融入数字社会,提升其数字素养,已成为实现“积极老龄观”与“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议题。文章旨在从信息实践视角出发,系统探讨家庭场域中代际学习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支持机制,揭示其作为一种协作性信息实践的结构特征与行为逻辑;同时引入活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结合元人种志方法,对多源文本资料中的代际学习信息实践活动进行概念提炼,识别八大核心要素,并构建四大系统结构;进一步基于“活动-行动-操作”的行为层级分析模型,划分代际学习信息实践的三个演化阶段:需求驱动,学习实践与结果反馈。研究表明,家庭代际学习是一种嵌入社会文化情境的系统化信息实践活动,静态上表现为信息生产、代际交流、代际分享与任务协作四大系统的交互联动;动态上呈现出层级分明的行为结构与阶段递进的演化路径,揭示了代际互动中数字技能培育与情感联结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学习 信息实践 数字素养 数字融入 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学科实践的内涵、价值与落实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婷 刘旷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41,共5页
学科实践是新课程的关键词,意味着素养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形成。学科实践的二重性在于学科性与实践性,具体到数学学科即是以数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从教学目标层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学科实践是新课程的关键词,意味着素养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形成。学科实践的二重性在于学科性与实践性,具体到数学学科即是以数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从教学目标层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从教学过程层面化解数学题海训练的弊端,从教学方式层面撬动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型。数学学科实践的落实需要突出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别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用“实践”统领素养为本的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和课程标准三个层面: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数学教材编写;审视课程教学,全面重新设计数学学科实践活动;依托课程标准,实践引领新课程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数学学科实践 数学核心素养 学科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同构:阅读教学中语言实践的历程及其本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泽元 边伟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6,共8页
语言实践视角下,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融从而对文本展开意义建构,是一个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语言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同构”的历程:既强调“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又要在诸多的“个性化”产生冲突时... 语言实践视角下,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融从而对文本展开意义建构,是一个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的过程。阅读教学中,语言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同构”的历程:既强调“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又要在诸多的“个性化”产生冲突时,以文本“同构”确保文本原初意义的核心结构不被扭曲,使师生在“个性化”与“同构”的辩证中展开意义协商、达成意义共识,消解“僵化复原”“创意解读”以文本或教师独断意义的痼疾。超越技术化的教学过程,本体论意义上的“个性化同构”指向生命成长与社会建构的共生:一方面,“个性化”通过唤醒、充盈学生的心灵而为其提供生命的寓所和精神的家园;另一方面,“同构”使学生汲取共有的知识基础和文化遗产以构筑共情的社会,在辩证中实现生命成长为社会建构铸魂、社会建构为生命成长筑基的双向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同构 语言实践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