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試论脑力劳动型的实践活动方式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国林
-
机构
大连陆军学校理论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2期31-33,共3页
-
文摘
脑力劳动型的活动能否称为实践活动?它与传统的实践定义有无矛盾?对此,拟作如下探讨:我认为,以脑力型劳动为主的活动,可以称为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是由实践活动本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决定的。实践活动是伴随着脱离了动物界的人类的出现而出现的,是具有能动性的自觉活动。与其他事物一样,在其产生后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对刚刚脱离了动物界的人来说,实践的活动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即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物质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人们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也出现了新的形式,其突出表现是:物质性的活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脑力劳动的活动,实践的结果也越来越多地打上了意识性的烙印。正象恩格斯说的:“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6页)在这种复杂的实践过程中。
-
关键词
实践活动方式
实践过程
发展历史
科学技术
能动性
发展过程
意识性
辩证唯物主义
脑力劳动
实践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主体的地位、活动与能力
- 2
-
-
作者
张南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7年第6期66-70,89,共6页
-
文摘
为着全面、准确、科学地规定主体,本文试图探讨主体的地位、活力与能力。一要对主体做出科学的规定,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就是主体的地位问题。主体的地位是什么?就是支配者的地位。也就是主宰者的地位,主人的地位。人被称为主体,首先就意味着他拥有支配的地位和主宰的权力,当然也就包含着以人为主的意思。相应地,客体就是一种被支配、被主宰的东西,它听命于主体,服从于主体,并为满足主体的需要服务。
-
关键词
实践活动方式
实践能力
主体
客体
认识活动
认识能力
评价活动
自然界
地位
马克思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
- 3
-
-
作者
丁原明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0-70,共1页
-
文摘
读《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丁原明高晨阳先生撰写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近30万字的学术专著,由动笔到最终出版,历时七八年,可谓是一部灌注着作者心血的开拓性研究的力作。周立升教授在此书的《序》中指出,“该书内容丰富,评析中...
-
关键词
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
探索与创新
中西文化比较
哲学思维方式
传统哲学
显著特点
思维方式的特点
实践活动方式
-
分类号
B804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
-
题名人的主体性意识建构论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苟文均
-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哲学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69-77,共9页
-
文摘
文章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如何处理自己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一个最根本的普遍性的实践问题,因而不能简单地把人的主体性等同于主观性或主观能动性,而应当科学地理解为主体通过实践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内在尺度与物的外在尺度的真善美的统一的能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深入到人的主体性的深层结构——人的主体性意识,重点探讨了人的实践活动、主体性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与人的主体性意识发生、发展和建构的关系。
-
关键词
主体性意识
实践活动方式
主体地位
主观能动性
真善美
历史主体
社会经济状况
内在尺度
对象化活动
人与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