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本体论美学的学术品格与理论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长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刘纲纪以"实践本体"为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形成了一个层层推衍又互为支撑的立体网络思想体系。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迥然有别于中国其他马克思主义美学家...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刘纲纪以"实践本体"为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形成了一个层层推衍又互为支撑的立体网络思想体系。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迥然有别于中国其他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理论,具有严整精审的体系性、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溯根寻源的历时性、弥纶群言的容涵性等学术品格。实践本体论美学把美学建立在实践本体上,为中国的哲学和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科学地解释审美现象、深入地解决美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问题指出了一条可行路径,为实践论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纲纪 实践本体论美学 学术品格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实践美学”:前进还是倒退?——对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理论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1-38,共8页
“后实践美学”主张“突破”和“超越”“实践美学”,从“生命”和“生存”寻求美学的理论深化。本文认为,必须分清“实践美学”和“实践本体论美学”,正确把握实践和美学之间的中介与切入点,不能离开实践唯物主义去认识“生命”和... “后实践美学”主张“突破”和“超越”“实践美学”,从“生命”和“生存”寻求美学的理论深化。本文认为,必须分清“实践美学”和“实践本体论美学”,正确把握实践和美学之间的中介与切入点,不能离开实践唯物主义去认识“生命”和“生存”,审美功能论上的非实践观点只能使美学陷于自我幽闭。中国当代美学应十分珍惜20世纪中叶选择的“实践”这个理论基点,现在需要的是回到实践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美学,才能真正超越“实践本体论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实践本体论美学 实践唯物主义美学 生命观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