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实践审视与路径优化
1
作者 陈经富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6期40-43,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思想新理论指引下,高质量发展有着丰富的理论意涵。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治理的高效有力。以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思想新理论指引下,高质量发展有着丰富的理论意涵。乡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治理的高效有力。以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审视当前的乡村治理,存在治理人才数量不够充足、治理技术手段有待提高、治理方法比较单一、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等不足,发现问题、找寻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的新路径:多渠道充实治理人才队伍、强化乡村治理科技支撑、优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完备的乡村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乡村治理 实践审视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审视——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 被引量:11
2
作者 黎大志 彭琪珺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0,112,共8页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中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推手,在促进高等师范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审视专业认证实践可知,部分院校专业对认证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少数现场考查专家对认证标准的把...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中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推手,在促进高等师范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审视专业认证实践可知,部分院校专业对认证政策的理解与执行、少数现场考查专家对认证标准的把握与判断、认证机构对活动的组织与完善现行标准三个主要环节依然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从问题缘由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深入宣传和拓展培训内容,消解执行主体理念的偏差;优化组织与协调,重视专家组长的选派和合理配备成员,监督执行过程和审核结果运用,制定并使用激励性政策工具,以提升执行效能和保证执行质量;依照实践问题完善认证标准和深化理论研究,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 实践审视 教育政策 政策执行 认证机构 师范院校 师范专业 认证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师教学研究的实践审视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典兵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3,共5页
教学研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应当融入大学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成为大学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专业生存智慧和专业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来解读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备课是一种决策性、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 教学研究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它应当融入大学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成为大学教师的一种专业自觉、专业生存智慧和专业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来解读大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备课是一种决策性、策略性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性、实验性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经验性研究;听评课是一种比较性、诊断性研究;读书是一种创生性、能力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教学研究 实践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实践审视 被引量:7
4
作者 韦诗业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5,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形式上表征为上层建筑,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本质上却终归是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反映,因此其建构工作不应是纯粹理性批判式的理论推演,而应是秉持实践根基,以实践需要为基本逻辑起点、以实践检验为唯一评判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形式上表征为上层建筑,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在本质上却终归是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反映,因此其建构工作不应是纯粹理性批判式的理论推演,而应是秉持实践根基,以实践需要为基本逻辑起点、以实践检验为唯一评判标准、以实践路径为价值实现渠道的原生性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构建 实践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视野、中国实践审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选送——读张民选教授著《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
5
作者 赵中建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5-176,共2页
坐在书桌前拜读张民选教授著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一书,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出民选教授和我之间的些许往事。民选教授和我都在1970年初期从上海前往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后在1982年我们相识于安徽师范大学。在1990年代初期,民选和我... 坐在书桌前拜读张民选教授著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选送》一书,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出民选教授和我之间的些许往事。民选教授和我都在1970年初期从上海前往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后在1982年我们相识于安徽师范大学。在1990年代初期,民选和我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从各自的视角开始研究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师范大学 国际视野 安徽农村 人才培养 高校学生资助制度 实践审视 民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审视及推进建议 被引量:5
6
作者 金鹏 蒋永贵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5,共4页
课程标准的价值虽得到了大家的基本认同,但其受关注度则是非常低。当前,绝大部分老师并不是依据课程标准而是教材教参、考点、经验等,"跟着感觉"进行教学,以致于存在太大的随意性,更缺少正当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关联性较... 课程标准的价值虽得到了大家的基本认同,但其受关注度则是非常低。当前,绝大部分老师并不是依据课程标准而是教材教参、考点、经验等,"跟着感觉"进行教学,以致于存在太大的随意性,更缺少正当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关联性较强的层面:一是课程标准,缺少对实践非常重要的表现标准;二是学习评价,没有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位目标评价学生学习表现;三是教师教育,有关课程标准的专题培训较少且实践性不强;四是教师自身,误解和不理解课程标准及其相关内容;五是教参,其实就是变相的教学大纲。相应的,至少可给我们三方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1亟待开发与内容标准相对应的表现标准;2加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以及操作性培训;3用"指挥棒"实施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实践审视 推进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地理教材:路径与实践审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鹏韬 杨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在课程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根铸魂的基础性工程,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经过编码分析发现,地理教材蕴含广泛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国家层面价值观及与国情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材的独特育人优... 在课程教材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根铸魂的基础性工程,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经过编码分析发现,地理教材蕴含广泛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国家层面价值观及与国情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材的独特育人优势。地理教材通过大视野描绘祖国概况、分区域讲授国家民族、多维度激发爱国热情等路径,有重点地融入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认为:在教材编写和使用实践中,应强化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功能,立足课程内容灵活融入核心价值观,面向教学实际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推进核心价值观从进教材到进课堂、进头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教材 融入路径 实践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内涵、逻辑主线与实践审视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6-30,共5页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和评判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内涵应包含: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同时也是衡量和评判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内涵应包含: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支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彰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优越性。其逻辑主线应把握: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发展基点;激活多元办学关键内核;拓展多维融合基本路径;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其实践路径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审视:树立大职业教育观,更新教育教学思维理念;聚焦制度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新格局;重构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办学开放化;围绕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适应性 核心内涵 逻辑主线 实践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型属性下职业教育实践的审视:演进、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1
9
作者 盛立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立足类型属性审视职业教育实践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原始人技能代际传递的萌芽期、传统学徒制的雏形期、学校职业教育的成型期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赋新期。我国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立足类型属性审视职业教育实践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原始人技能代际传递的萌芽期、传统学徒制的雏形期、学校职业教育的成型期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赋新期。我国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面临着行政机制疏离产业部门、企业主体缺位教育活动、专业设置囿于学科中心、教学标准脱离职业标准的多重困境,折射出职业教育实践对类型属性的偏离。从国家、育人主体、专业及教学等层面,处理和把握好“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习与工作”四组关系,是职业教育回归类型属性、纾解困境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属性 实践审视 现代职教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