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涛 黄文娟 张振梅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还存在认知、行为与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阻碍,已有的专业发展模型主要是外源性的,缺乏对教师主体性的观照。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赋能因子的关键在于通过智能技术确定教师所处的发展阶段,消除和减少发展阶段间的各种阻碍因素,达成专业发展进入下一阶段的条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以此为切入点从教师主体性的视角,在现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模型中融入人工智能因子构建的人工智能增强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型(AIeTPD),具备发展计划可定制、发展过程可调控、发展成效可评价的特点,可通过教师学习、智能研修、教学创新三条路径,支持诊断式学习预测、个性化在线学习、混合式智能研修、交互式虚拟教研、孪生式混合课堂、智能化教学反馈以及综合化教师评价等应用场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演化,重塑教师学习者、互学者、促学者角色,为数字时代大规模个性化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专业发展 AIeTPD模型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学理阐释与实践探索
2
作者 周铭扬 谢正阳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1,共15页
数据要素是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型制造,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数据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学理阐释,系统揭示数据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应用场景以及主体互动、资源整合、... 数据要素是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型制造,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数据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学理阐释,系统揭示数据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应用场景以及主体互动、资源整合、能力协同、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审视数据驱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中的制度性、市场性以及保障性制约因素。研究据此提出发展方略:推进数据确权以及政策适配,优化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的制度生态;释放数据要素资产价值潜能,加快推进体育用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健全数据安全监管保障体系;培育高素质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用品服务型制造 数据要素 学理阐释 实践场景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范式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演进与场景化实践 被引量:8
3
作者 辛杰 吴创 +1 位作者 刘欣瑜 屠云峰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运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推演方法,借鉴生态共生理论和量子管理理论,总结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演进的内在规律,指出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原子范式的困境需要共生演进的量子范式进行消解。构建量子范式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场景模式,提出基于... 运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推演方法,借鉴生态共生理论和量子管理理论,总结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演进的内在规律,指出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原子范式的困境需要共生演进的量子范式进行消解。构建量子范式下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生态场景模式,提出基于“生态—使命—组织—关系—治理”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场景化实践路径,即打造共同认知的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共生生态、提升互惠共生的企业社会责任使命、培育赋能共治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叠加联动交互的企业社会责任共生关系、确立合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规则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企业社会责任 共生演进 场景实践 量子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格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英语实践课上的创造性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威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40,共2页
随着数字化教学设备的发展,使微格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教学设备,构建模拟仿真实践场景,使用微格教学方法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突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技能的训练,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职... 随着数字化教学设备的发展,使微格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实践课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教学设备,构建模拟仿真实践场景,使用微格教学方法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突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技能的训练,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格教学 数字化教学设备 模拟仿真 实践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敏 刘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8,共11页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工作、反排斥与反歧视社会工作和批判社会工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它们都认同人是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观点,主张通过权力关系的分析和平等关系的倡导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改变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多元价值的倡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社会结构视角面临不确定性、多元主义和主体性不足的严峻挑战,需要汲取中国哲学的精神资源,围绕"变化"重新理解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场景实践整合起来,以过程唯物论作为多元社会下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真正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呈现人文关怀,为本土经验的国际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工作 场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心理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在地性审视及其理论重构 被引量:9
6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7,共8页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步入深度职业化阶段并且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本土实践要求与西方实践逻辑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厘清学科属性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逻辑及...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逐渐步入深度职业化阶段并且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本土实践要求与西方实践逻辑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因此,厘清学科属性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考察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实践逻辑及其在地性内涵可以发现,西方社会工作采取抽离场景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专业实践逻辑,依据的是科学实证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这不仅使在地性长期处于理论建构的边缘,而且导致学科属性始终摇摆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中国社会工作不同,它依据“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入式的现代化道路,需要把场景及其在地性的考察作为整个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采取融入场景的人与环境协同改变的专业实践逻辑,以拓展心理的社会属性和社会的心理属性,增强现实生活中人的理性自决。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者才能让生活属性回归社会工作,创建具有“制度自信”和“实践自信”的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理论 在地性 场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