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时代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及实践回应
1
作者
刘来兵
苏琛翔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共10页
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本回归,是数字文明对个体生命记忆产生冲击下的学理回应。教育史研究在数字化作用下正经历从历史记忆到生命记忆、从事实逻辑到生命关联、从文本依托到生命动态展示的生命...
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本回归,是数字文明对个体生命记忆产生冲击下的学理回应。教育史研究在数字化作用下正经历从历史记忆到生命记忆、从事实逻辑到生命关联、从文本依托到生命动态展示的生命记忆转向;究其根本是数字文明对个体生命记忆所产生的以权利释放、情感失真和伦理危机为核心的多维冲击。基于此,教育史研究应当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生命记忆,思考契合时代刚需和教育本质的研究理念,以达到数字技术理性和生命记忆情感的动态平衡。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人本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叙事语境转变为形式、以数字驱动为外力的生命记忆转向下教育史学的实践回应,在遵循数字文化和个体生命记忆发展规律的同时,促进数字文明与生命记忆双向融合,是建设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生命记忆
教育史研究
实践回应
双向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之建树、不足和补足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晖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4,共16页
随着我国法律和法治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也从蹒跚学步日渐迈向繁荣成熟,在学理建树、学术影响、教学影响以及实践回应等方面,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它还存在创造不足、自我重复、逻辑欠缺、闭门造车等诸多不...
随着我国法律和法治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也从蹒跚学步日渐迈向繁荣成熟,在学理建树、学术影响、教学影响以及实践回应等方面,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它还存在创造不足、自我重复、逻辑欠缺、闭门造车等诸多不足。因之,设法从规范为主、兼顾事实,司法为主、兼顾其他,制度为主、结合学说,法律方法为主、兼顾法学方法等方面出发,以寻求补足之,是构建主体在场的我国法律方法论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方法
学理建树
实践回应
主体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时代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及实践回应
1
作者
刘来兵
苏琛翔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共10页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教育记忆视角下青少年的革命文化记忆塑造与历史变迁研究(1949—2022)”,项目编号:COA230328。
文摘
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是数字时代背景下对教育活动主体的人本回归,是数字文明对个体生命记忆产生冲击下的学理回应。教育史研究在数字化作用下正经历从历史记忆到生命记忆、从事实逻辑到生命关联、从文本依托到生命动态展示的生命记忆转向;究其根本是数字文明对个体生命记忆所产生的以权利释放、情感失真和伦理危机为核心的多维冲击。基于此,教育史研究应当通过关注教育过程中人的生命记忆,思考契合时代刚需和教育本质的研究理念,以达到数字技术理性和生命记忆情感的动态平衡。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人本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叙事语境转变为形式、以数字驱动为外力的生命记忆转向下教育史学的实践回应,在遵循数字文化和个体生命记忆发展规律的同时,促进数字文明与生命记忆双向融合,是建设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
关键词
数字时代
生命记忆
教育史研究
实践回应
双向赋能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之建树、不足和补足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晖
机构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34,共16页
文摘
随着我国法律和法治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也从蹒跚学步日渐迈向繁荣成熟,在学理建树、学术影响、教学影响以及实践回应等方面,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它还存在创造不足、自我重复、逻辑欠缺、闭门造车等诸多不足。因之,设法从规范为主、兼顾事实,司法为主、兼顾其他,制度为主、结合学说,法律方法为主、兼顾法学方法等方面出发,以寻求补足之,是构建主体在场的我国法律方法论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法律方法
学理建树
实践回应
主体在场
Keywords
legal methods
academic achievements
practical response
the presence of subject
分类号
D903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时代教育史研究的生命记忆转向及实践回应
刘来兵
苏琛翔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我国法律方法研究之建树、不足和补足
谢晖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