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1
作者
孔易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实践和认识
人的主体性
认识
和
实践
认识
活动
实践
理念
能力结构
人的素质
认识
结构
主体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题班会评议课制度的实践和认识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志正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99-102,共4页
如何把班会课上得生动活泼既深受学生喜爱,又有教育实效;如何把班会课纳入评议课并使之成为—-种制度。曾进行探索性的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这里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
主题班会课
实践和认识
班主任
教师
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
制度
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水平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践目的的要素、层次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吕国忱
高立胜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27-32,共6页
《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关于实践目的问题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再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一、实践目的及其要素与层次。 目的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主体对未来实践预期达到的结果的观念模型...
《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关于实践目的问题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再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一、实践目的及其要素与层次。 目的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主体对未来实践预期达到的结果的观念模型,是指导实践活动的主观意向。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目的,而实践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目的的指引下进行的,即通过物化活动过程,使外界对象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向发生预期的变革,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重要特点。恩格斯深刻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认识
论
预测客体
起始点
要素与层次
客体对象
实践和认识
神学目的论
科学的目的
认识
来源
实践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践和思维主体的形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景源
《人文杂志》
1985年第5期9-16,32,共9页
考察实践和认识、思维的关系,不能撇开主体这个环节。人既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认识和思维的主体。实践和认识、思维的相互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介,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总是复归于主体。因此,实践对认识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具体认识过程和内...
考察实践和认识、思维的关系,不能撇开主体这个环节。人既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认识和思维的主体。实践和认识、思维的相互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介,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总是复归于主体。因此,实践对认识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具体认识过程和内容上,而且表现在认识主体本身的发展上。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实践活动对主体形成和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具体地说,人作为认识和思维的主体,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思维器官、思维能力、思维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逻辑
客观逻辑
思维主体
人脑
实践
活动
动作思维
人的思维
三级区
物质活动
实践和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也论认识的本质——与马俊峰同志商榷
5
作者
龚奎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47-52,共6页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这是马俊峰同志《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载《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马文”),给笔者的两点启示。但马文将物质和认识对置,把物质理解成认识的他物,进而解证出所谓认识区别于物质的特质——“反映”,起点尚嫌太低,立论似嫌单薄,论证有些牵强,笔者提出如下意见求教于马俊峰同志及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的本质
认识
本质
对置
实践和认识
反映论
认识
论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化
列宁
客体主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永昌
《河北学刊》
1986年第1期35-38,共4页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环节?我以为是由“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认...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环节?我以为是由“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说的理论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反映的概念和原理系统,即从客观实际引出来又在实践中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系统.这里说的实际是个广泛概念,是指特定条件下一定理论的对立物,泛指一切现实的和历史的东西,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及其统一的实践过程.所谓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发展中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性的东西,只要具备条件,它就重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
发展
理论和实际
认识
和
实践
主体和客体
认识
活动
客观事物
实践和认识
内在活动
认识
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理认识怀疑论
7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怀疑论
哲学史
合理性
怀疑精神
怀疑思维
建构功能
本质特征
哲学问题
客观真理
实践和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认识工具的涵义、形式和属性──兼与张尚仁同志商榷
8
作者
王会军
《求是学刊》
1985年第3期4-9,共6页
关键词
认识
工具
硬件工具
主体和客体
涵义
属性
实践和认识
认识
活动
人的活动
软件工具
主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价值范畴应引入认识论
9
作者
李辛生
李小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实践的效应和人的认识目的、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新的进展和深化.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认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价值范畴应否引入认识...
在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实践的效应和人的认识目的、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新的进展和深化.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认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价值范畴应否引入认识论,目前分歧甚大.现试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对价值范畴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范畴
认识
论
反映性
评价性
认识
实践和认识
性
实践
主客体
认识
过程
人的价值
自我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思维方法的立体动态联系
10
作者
孙奎贞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39-41,共3页
科学的思维方法究竟有多少种?恐怕谁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没有搞清楚有多少科学思维方法之前,是否可以揭示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呢?我以为是可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去揭示这种联系。
关键词
思维方法
动态联系
科学思维方法
立体动态结构
纵向结构
信息反馈法
垂直结构
部分内容
纵向联系
实践和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会计主体新议
11
作者
李婉丽
《财会月刊》
1995年第12期8-8,共1页
会计主体被认为是会计的基本假定之一。一般认为: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就企业等组织究竟是不是会计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会计主体应是会计人员。所谓主体,是指能动活动的承担者,指具有意...
会计主体被认为是会计的基本假定之一。一般认为: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就企业等组织究竟是不是会计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会计主体应是会计人员。所谓主体,是指能动活动的承担者,指具有意识,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既然会计是一种工作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主体
会计人员
会计活动
社会系统
会计单位
公司会计准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科学涵义
会计系统
实践和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毛泽东同志的自觉能动论
12
作者
上进
马仲杨
《中州学刊》
1984年第3期43-49,共7页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贯通起来,彻底否定了把人消极化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从人出发”,把人主观化、抽象化的唯心主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类思...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贯通起来,彻底否定了把人消极化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从人出发”,把人主观化、抽象化的唯心主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我们把这一学说称为“自觉能动论”,并就此谈点学习体会。 一 人与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机器”,他们看不到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自觉能动性。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则把精神活动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可是无视人的物质活动的力量,因而把人的自觉能动性抽象化了。费尔巴哈虽然把人看作有血有肉的人,但他所说的人仍然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类”,人这一类生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类,仅仅在于他有感情,能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论
自觉能动性
毛泽东同志
人的自觉
自觉活动
认识
活动
人的问题
实践和认识
物质条件
改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
13
作者
陈瑞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27-28,15,共3页
关键词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
党的思想路线
从实际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传统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实践和认识
认识
与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1
作者
孔易人
机构
浙江财经学院马列部
出处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智能结构
实践和认识
人的主体性
认识
和
实践
认识
活动
实践
理念
能力结构
人的素质
认识
结构
主体差异性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题班会评议课制度的实践和认识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志正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90年第3期99-102,共4页
文摘
如何把班会课上得生动活泼既深受学生喜爱,又有教育实效;如何把班会课纳入评议课并使之成为—-种制度。曾进行探索性的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这里谈谈我们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
主题班会课
实践和认识
班主任
教师
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
制度
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水平
初中生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践目的的要素、层次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被引量:
2
3
作者
吕国忱
高立胜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27-32,共6页
文摘
《云南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关于实践目的问题的讨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再就这一问题发表一些意见。 一、实践目的及其要素与层次。 目的属于主观意识范畴,是主体对未来实践预期达到的结果的观念模型,是指导实践活动的主观意向。人们总是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目的,而实践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目的的指引下进行的,即通过物化活动过程,使外界对象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向发生预期的变革,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重要特点。恩格斯深刻指出:“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动物也有一部历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认识
论
预测客体
起始点
要素与层次
客体对象
实践和认识
神学目的论
科学的目的
认识
来源
实践
活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践和思维主体的形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景源
出处
《人文杂志》
1985年第5期9-16,32,共9页
文摘
考察实践和认识、思维的关系,不能撇开主体这个环节。人既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认识和思维的主体。实践和认识、思维的相互联系始终以主体为中介,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总是复归于主体。因此,实践对认识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具体认识过程和内容上,而且表现在认识主体本身的发展上。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实践活动对主体形成和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具体地说,人作为认识和思维的主体,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思维器官、思维能力、思维形式。
关键词
思维逻辑
客观逻辑
思维主体
人脑
实践
活动
动作思维
人的思维
三级区
物质活动
实践和认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也论认识的本质——与马俊峰同志商榷
5
作者
龚奎洪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6期47-52,共6页
文摘
“凡立言,先定所用之名,以定命义之所在”,本质概念的明确性释义,是无歧义地译解认识本质的先决性前提;满足本质的第一要义(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恒定联系)和第二要义(某物籍以与他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是认识本质界说成立、必真的充要条件。这是马俊峰同志《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的本质》一文(载《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6期,以下简称“马文”),给笔者的两点启示。但马文将物质和认识对置,把物质理解成认识的他物,进而解证出所谓认识区别于物质的特质——“反映”,起点尚嫌太低,立论似嫌单薄,论证有些牵强,笔者提出如下意见求教于马俊峰同志及学界同仁。
关键词
认识
的本质
认识
本质
对置
实践和认识
反映论
认识
论
主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化
列宁
客体主体化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永昌
出处
《河北学刊》
1986年第1期35-38,共4页
文摘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环节?我以为是由“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说的理论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反映的概念和原理系统,即从客观实际引出来又在实践中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系统.这里说的实际是个广泛概念,是指特定条件下一定理论的对立物,泛指一切现实的和历史的东西,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及其统一的实践过程.所谓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发展中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性的东西,只要具备条件,它就重复出现.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
发展
理论和实际
认识
和
实践
主体和客体
认识
活动
客观事物
实践和认识
内在活动
认识
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理认识怀疑论
7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怀疑论
哲学史
合理性
怀疑精神
怀疑思维
建构功能
本质特征
哲学问题
客观真理
实践和认识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认识工具的涵义、形式和属性──兼与张尚仁同志商榷
8
作者
王会军
出处
《求是学刊》
1985年第3期4-9,共6页
关键词
认识
工具
硬件工具
主体和客体
涵义
属性
实践和认识
认识
活动
人的活动
软件工具
主客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价值范畴应引入认识论
9
作者
李辛生
李小鲁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6,共6页
文摘
在科技革命和社会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变革的洪流中,社会实践的效应和人的认识目的、功能、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当前认识论研究中新的进展和深化.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认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价值范畴应否引入认识论,目前分歧甚大.现试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对价值范畴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探.
关键词
价值范畴
认识
论
反映性
评价性
认识
实践和认识
性
实践
主客体
认识
过程
人的价值
自我调节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思维方法的立体动态联系
10
作者
孙奎贞
机构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6期39-41,共3页
文摘
科学的思维方法究竟有多少种?恐怕谁也回答不上来。那么在没有搞清楚有多少科学思维方法之前,是否可以揭示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联系呢?我以为是可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去揭示这种联系。
关键词
思维方法
动态联系
科学思维方法
立体动态结构
纵向结构
信息反馈法
垂直结构
部分内容
纵向联系
实践和认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会计主体新议
11
作者
李婉丽
机构
陕西财经学院
出处
《财会月刊》
1995年第12期8-8,共1页
文摘
会计主体被认为是会计的基本假定之一。一般认为: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就企业等组织究竟是不是会计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探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会计主体应是会计人员。所谓主体,是指能动活动的承担者,指具有意识,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既然会计是一种工作或活动。
关键词
会计主体
会计人员
会计活动
社会系统
会计单位
公司会计准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科学涵义
会计系统
实践和认识
分类号
F23 [经济管理—会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毛泽东同志的自觉能动论
12
作者
上进
马仲杨
出处
《中州学刊》
1984年第3期43-49,共7页
文摘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贯通起来,彻底否定了把人消极化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和“从人出发”,把人主观化、抽象化的唯心主义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我们把这一学说称为“自觉能动论”,并就此谈点学习体会。 一 人与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人是机器”,他们看不到人与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自觉能动性。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则把精神活动作为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可是无视人的物质活动的力量,因而把人的自觉能动性抽象化了。费尔巴哈虽然把人看作有血有肉的人,但他所说的人仍然是生物学上的一个“类”,人这一类生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生物类,仅仅在于他有感情,能爱。
关键词
能动论
自觉能动性
毛泽东同志
人的自觉
自觉活动
认识
活动
人的问题
实践和认识
物质条件
改造论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
13
作者
陈瑞泉
机构
中共宁德地委党校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3期27-28,15,共3页
关键词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的
党的思想路线
从实际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传统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实践和认识
认识
与
实践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孔易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主题班会评议课制度的实践和认识
马志正
《高校教育管理》
199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实践目的的要素、层次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吕国忱
高立胜
《云南社会科学》
198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实践和思维主体的形成
李景源
《人文杂志》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也论认识的本质——与马俊峰同志商榷
龚奎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
张永昌
《河北学刊》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合理认识怀疑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认识工具的涵义、形式和属性──兼与张尚仁同志商榷
王会军
《求是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价值范畴应引入认识论
李辛生
李小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论思维方法的立体动态联系
孙奎贞
《中州学刊》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会计主体新议
李婉丽
《财会月刊》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试论毛泽东同志的自觉能动论
上进
马仲杨
《中州学刊》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
陈瑞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