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18
1
作者 肖伸平 凌云 +1 位作者 何小宁 曾红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12期104-106,134,共4页
简要分析了当前高职电气类各专业“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单片机技术应用的特点和高职教学的特色,提出了单片机课程教学内容实践化设置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是符合高职教学需要的。
关键词 单片机 实践化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化课改到实践化课改:课程综合改革的实践诉求 被引量:3
2
作者 戴莹 杨道宇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5-18,32,共5页
"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必须转变课改模式,从理论化课改转向实践化课改,从而使课程改革超越"左与右":在课改目的上,从"求新"向"求实效"转变;在课改方式上,从"革命式的推倒重建"向"... "深化课程综合改革"必须转变课改模式,从理论化课改转向实践化课改,从而使课程改革超越"左与右":在课改目的上,从"求新"向"求实效"转变;在课改方式上,从"革命式的推倒重建"向"折中调和"转变;在课改根基上,让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从"同质关系"转向"异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理论思维对课程改革的殖民,才能让各种理论在折中调和中为课程改革服务,才能最终推动课程实践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综合改革 理论课改 实践化课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化与实践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高等工程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工程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实际入手,分析了现存的两大问题,指出综合化与实践化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课程设置 综合 实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职硕士培养:技能专业化、理论系统化、学术实践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梦卿 张碧竹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4-8,共5页
培养中职硕士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中职硕士的内涵和科学定位,分析了国际社会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做法,从中职硕士生源、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职硕士培养的现状,基于中职硕士培养过程中... 培养中职硕士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中职硕士的内涵和科学定位,分析了国际社会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做法,从中职硕士生源、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三方面分析了我国中职硕士培养的现状,基于中职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技能专业化、理论系统化、学术实践化的中职硕士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硕士 技能专业 理论系统 学术实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研究的实践化与本土化转向——“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所开放出来的学理更新 被引量:8
5
作者 魏建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已开放出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理反思与理念再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理更新。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反思和发现当...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已开放出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理反思与理念再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理更新。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反思和发现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在法律人才实践技能培育方面的作用及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研究的实践化和本土化转向。即,其一,要确立学术传统的本土化;其二,要全面培育对中国社会经验现实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提炼出对中国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实践化 本土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为本的困境与教育实践化路径的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静波 潘宏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81,共3页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学术为本、学术至上无疑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追求目标。然而,在进行高等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果不加区别地推崇以学术为本、学术至上,就会使很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重视学术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之下,...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学术为本、学术至上无疑是高等教育的根本追求目标。然而,在进行高等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果不加区别地推崇以学术为本、学术至上,就会使很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重视学术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之下,还必须走教育实践化的道路,推进学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成为今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从高等教育学术为本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出发,进而论述学术为本教育方式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实践化的具体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为本 高等教育 困境 教育实践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实践化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琦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5-188,共4页
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中,以学术为本、学术至上的传统思维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存在着与就业市场相脱轨等问题。因此,在重视学术的高等教育理念之下必须走教育实践化的道路。本文以学术为本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推进... 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中,以学术为本、学术至上的传统思维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存在着与就业市场相脱轨等问题。因此,在重视学术的高等教育理念之下必须走教育实践化的道路。本文以学术为本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推进高等教育实践化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为本 高等教育 教育实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化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83-84,共2页
将实践化理念运用到原理课教学中去,即是实现从首次课的启发——互动——导入式教学,到常规课依托学生学科特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使原理课走入学生的生存场域,到专题课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课堂教学全面的实践化,使原理课的内在优势有效... 将实践化理念运用到原理课教学中去,即是实现从首次课的启发——互动——导入式教学,到常规课依托学生学科特色,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使原理课走入学生的生存场域,到专题课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课堂教学全面的实践化,使原理课的内在优势有效彰显出来,从而将原理课建设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实践化理念 学科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模式的构建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茹春 杨岩 +3 位作者 高波 初秀炜 戴莉 孙桂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9-51,共3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性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完成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以及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qu...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性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完成从"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转化,以及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实践化教学是实现两个转化的的突破口。提出以大学生参与型为表征的实践化育人系统思路,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育人模式与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建设 实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化教学体系“四维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茹春 卢宏业 +5 位作者 曹晟玮 刘春兰 蔡岩 郭岩 张静 武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8-50,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化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以学生参与型为特征的实践化育人系统思路,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化教学体系的"四维育人"模式,表现为由学生参与的实践化育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化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以学生参与型为特征的实践化育人系统思路,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化教学体系的"四维育人"模式,表现为由学生参与的实践化育人"时空心智"立体化全覆盖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构建与实施。在教育教学方面,重点突出实践化教育教学途径与形式的探索,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和育人资源,细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践化教学与育人体系环节建设,形成以实践化为核心、以"四维育人"为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化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 四维育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化”:苏联哲学的中轴线考论
11
作者 黎学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9,共5页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 所谓苏联哲学的中轴线指的是苏联哲学界一贯的实践化倾向,苏联哲学一直围绕着实践化的主轴旋转。苏联哲学界常以激烈的学术争论而令世人瞩目,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争论却都以同一种形式收场。为何科学的理论没有在苏联开出人们所预期的花朵,其原因令人深思。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地预见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人能够精确地预测到前进路上所有可能的状况,人们依然有憧憬沿途秀丽风光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 实践化 中轴线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化的职业选择能力训练范本——评《大学生职业选择能力训练》
12
作者 刘建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职业选择是劳动者根据自身个人特质和职业期望选择职业和岗位,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初次职业选择竞争激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催生了我国就业指... 职业选择是劳动者根据自身个人特质和职业期望选择职业和岗位,使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相符合的过程。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初次职业选择竞争激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催生了我国就业指导教育的快速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偏重于指导毕业生落实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率,重理论宣讲和知识灌输而轻实践训练和成长体验;就业指导人员乐于给大学生提供建议而不是具体辅导;大学生未能正视高等教育日渐大众化的新形势,对职业选择抱着过高的期待。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解决其自身问题的专家,他们有能力找寻到职业选择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问题 职业选择 能力训练 实践化 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毕业生 范本 就业指导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学理化、实践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楚莉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1,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突破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鸿沟,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听了信的语言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立足学理、不失生动,关注实践、回应现实,说中国话、讲中国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突破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鸿沟,用学生听得懂、愿意听、听了信的语言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立足学理、不失生动,关注实践、回应现实,说中国话、讲中国事、明中国理,面向学生、宣传学生,构建学理化、实践化、中国化、大众化的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话语体系 学理 实践化 中国 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的弥合:德育理论实践化的现实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婕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48-51,共4页
德育理论实践化体现了德育的本质要求,德育理论在实践化过程中存在实践方案缺失、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相关政策制定缺位、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断裂。弥合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我们应增... 德育理论实践化体现了德育的本质要求,德育理论在实践化过程中存在实践方案缺失、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相关政策制定缺位、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断裂。弥合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断裂,我们应增强实践取向、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协作互补、加强转化管理,由此推进德育理论实践化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理论实践化 实践取向 培训 协作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科学技术的社会实践化
15
作者 于伟佳 许志晋 《工业技术经济》 1993年第6期47-50,共4页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实践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实践的本质特征、把握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化的历史成因,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实...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科学技术的社会实践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实践的本质特征、把握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化的历史成因,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化的根本要求,这对于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所谓科学技术的社会实践化,就是指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转化过程。这里的科学技术是被当作整体来对待的。应当说,科学技术的社会实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化 现代科学 技术实践 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 社会进步 过程 近代自然科学 斗争实践 技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实践化和实践的人化
16
作者 张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3,共4页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本质上都是一门典型的人文科学.它的这一本性规定了它的基本主题是研究人与世界及其基本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使命.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在扬弃以往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本质上都是一门典型的人文科学.它的这一本性规定了它的基本主题是研究人与世界及其基本关系以及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使命.马克思在他所处的时代中,在扬弃以往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和解决人的问题,并在理论与实践上对人这一哲学的中心和主题作了极为深刻的说明.他把哲学的逻辑归结为人——实践——人.这一从人的实践化到实践的人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核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和人的实践活动是其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人的本质及其存在、发展和自由的现实基础与中介,进而把人的世界归结为社会性、历史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现实世界.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关于人类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获得自由和解放的学说.正是基于这一核心和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其合理性与现实性上超越了他以前的传统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 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化 现实的人 自然界 感性世界 现实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在地化实践与现代化进路
17
作者 谭淳月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2,156,共12页
聚焦新时代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从政策导向、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产教融合以及治理升级等多维度,深入剖析其在地化实践与现代化进路。当下民族教育政策多向革新:从“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借数字化赋能促教育模式创新,强化铸牢中... 聚焦新时代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从政策导向、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产教融合以及治理升级等多维度,深入剖析其在地化实践与现代化进路。当下民族教育政策多向革新:从“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借数字化赋能促教育模式创新,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深化产教融合对接区域经济育人才,构建治理现代化体系完善制度提升效能。新时代民族教育政策应以文化主体性为根基,借助制度创新推动传统教育形态实现现代转型,构建起教育均衡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协同的政策范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持续政策动能,推动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政策 在地实践 中国式现代 共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高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评《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丽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正面临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高校英语教学应向综合化、实践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素养。由王静撰写的《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正面临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挑战。为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高校英语教学应向综合化、实践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素养。由王静撰写的《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融合研究》一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多个维度,全面探讨了如何将跨文化交际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跨文交际意识和能力 高校英语教学 跨文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实践化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互动·共生:乡村振兴战略下市县级媒体媒介化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艾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9,共5页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市县级媒体以媒介逻辑耦合构造社会运作机制,其全媒体实践完成了三个层面的融合:融合融媒体平台“新闻助农”和线下活动“强媒介化”,形成线上线下场域互嵌模式;基于全媒联动,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创造乡村文化的符号价...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市县级媒体以媒介逻辑耦合构造社会运作机制,其全媒体实践完成了三个层面的融合:融合融媒体平台“新闻助农”和线下活动“强媒介化”,形成线上线下场域互嵌模式;基于全媒联动,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创造乡村文化的符号价值,打造多业态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作为一种资源中介,聚合官方与民间的力量,将多元主体和社会“行动者”联结起来,催化多元主体协同共生,探索出产业链接、组织再造和资源聚合的实践路径,为乡村振兴增量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市县级媒体 乡村振兴 中介 媒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功能理论视域下茶庄园的内涵及其旅游化实践——以云南为例
20
作者 光映炯 李湘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茶庄园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关联的重要“文化集合体”,已成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茶庄园旅游化的生成逻辑源于茶庄园经济功能升级和现代茶产业提质发展,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研究以云... 茶庄园作为人与自然、社会和文化关联的重要“文化集合体”,已成为茶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从结构功能理论出发,茶庄园旅游化的生成逻辑源于茶庄园经济功能升级和现代茶产业提质发展,也是茶文化旅游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研究以云南为例,调查梳理了茶庄园旅游化实践路径,如依托景区、依托茶园、联合茶科研机构、借助酒店或茶宿;可归纳为3种融合模式:“茶园+景区”型、“茶园+博物馆”型、“茶园+酒店”型。现代茶庄园的理论阐释视角和功能解析路径的构建,对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茶庄园理论研究和推进中国重要产茶区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庄园 结构功能论 集合体 旅游实践 多功能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