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哲学在具体境域上的开新:实践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4
1
作者 苗启明 杨学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2,共6页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践 具体境域 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 实践本源论 人的社会存在 人类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创立的实践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启明 马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1,共6页
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1.从“一切存在”转换到“人的社会存在”;2.从“人的类本质”转换到人类的生产交往共同体;3.确认“人类活动”是实践人类学哲学的思考框架;4.明确了哲学的目标理念人类的个体自由、生存合理性与发展规律性;5... 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1.从“一切存在”转换到“人的社会存在”;2.从“人的类本质”转换到人类的生产交往共同体;3.确认“人类活动”是实践人类学哲学的思考框架;4.明确了哲学的目标理念人类的个体自由、生存合理性与发展规律性;5.强调了哲学的理论旨归从实践上改变“非人世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6.创立了哲学的实践批判原则以实践作为观察世界和社会历史批判的本源;7.确立了实践人类学哲学的边际关系与中心法则等。这几方面共同形成了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人类学哲学,这是马克思一生理论关怀的总体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境域 人类共同体 实践本源论 实践人类学哲学:边际关系与中心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人的本质问题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学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69,共8页
马克思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人学维度,但又不能把它等同或归结为人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传统教科书所奉行的哲学解释框架的固有缺陷。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才能对人的问题求得合理的解答。... 马克思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人学维度,但又不能把它等同或归结为人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传统教科书所奉行的哲学解释框架的固有缺陷。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才能对人的问题求得合理的解答。马克思在《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述中,分别从实践和社会关系两种视角对人的本质做了规定。这是两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视角,如果说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或一级本质,那么由实践活动所形成和派生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二级本质或次生本质。实践作为人的"类本质"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即历史地发展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二是指作为历史运动最高目的的、符合人的自由本性的活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自由王国"。它们都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类学"概念,前者可称为"历史人类学",后者可称为"哲学人类学"。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涵盖这两种意义的"人类学"概念,否则就难以避免"经济决定论"的指控。而按照"经济决定论"的解释,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将始终处于被遮蔽之中,不可能获得内在肯定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人的本质 实践 社会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费尔巴哈论纲》第6条的再思考——关于人的本质 被引量:2
4
作者 尤西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5-60,共6页
人的本质不是科学的对象而属于哲学——美学范畴。流行的“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渊源于传统自然哲学和现代唯科学主义。恢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和价值性,不仅是重建当代实践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关键前提,也是现代哲学明确... 人的本质不是科学的对象而属于哲学——美学范畴。流行的“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观在方法论上渊源于传统自然哲学和现代唯科学主义。恢复人的本质的主体性和价值性,不仅是重建当代实践论的人类学本体论的关键前提,也是现代哲学明确自身独特性质功能以摆脱尾随科学的贫困状态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 再思考 哲学 人类学本体论 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道主义 客体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