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族作为一种场域:从布尔迪厄实践人类学出发的中国理解
1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2,共10页
宗族研究自从落进由实践人类学开辟出来的视界花园之时,就摆脱了进化论、结构—功能论、历史情境主义、现代化变迁论和各种要素主义范式的囚禁,恢复实践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宗族被孤立观察的境地。宗族藉由人构成,是面对实践者而存在的... 宗族研究自从落进由实践人类学开辟出来的视界花园之时,就摆脱了进化论、结构—功能论、历史情境主义、现代化变迁论和各种要素主义范式的囚禁,恢复实践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宗族被孤立观察的境地。宗族藉由人构成,是面对实践者而存在的一个开放的待定社会空间和场域,不是一个兀然独立且固化或先天固有的社会实在。实践者奔向场域的同时,也由历史性情的倾向性把自己变成场域的一部分。因而,宗族建造是内生于宗族场域里的实践者习性和心智的共同澄明。宗族唯有在“人—宗族”关系中才能步步涌现,不必通过组织、祠堂、族谱、族产等符号一一表征。宗族与人相互为媒介,彼此沉浸。唯有采用迂回观察策略,方能看清楚中国宗族真实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场域 实践 实践人类学 布尔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人类学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建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0-183,共4页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职业能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实践人类学流派的职业能力培养观点,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内涵,并从实践人类学视角提出了酒店管...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职业能力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实践人类学流派的职业能力培养观点,探讨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内涵,并从实践人类学视角提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若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人类学 酒店管理落 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创立的实践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1
3
作者 苗启明 马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1,共6页
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1.从“一切存在”转换到“人的社会存在”;2.从“人的类本质”转换到人类的生产交往共同体;3.确认“人类活动”是实践人类学哲学的思考框架;4.明确了哲学的目标理念人类的个体自由、生存合理性与发展规律性;5... 马克思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1.从“一切存在”转换到“人的社会存在”;2.从“人的类本质”转换到人类的生产交往共同体;3.确认“人类活动”是实践人类学哲学的思考框架;4.明确了哲学的目标理念人类的个体自由、生存合理性与发展规律性;5.强调了哲学的理论旨归从实践上改变“非人世界”,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6.创立了哲学的实践批判原则以实践作为观察世界和社会历史批判的本源;7.确立了实践人类学哲学的边际关系与中心法则等。这几方面共同形成了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实践人类学哲学,这是马克思一生理论关怀的总体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体境域 人类共同体 实践本源论 实践人类学哲学:边际关系与中心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理论基础的新认识
4
作者 曾永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2,共7页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 在同被视为现代哲学人类学创立者的马克斯·舍勒的思想的对照中,可以说马克思的人学才是现代哲学人学的最早形态。类观念、实践性、生成性和生态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类学即实践人类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基础向这种人类学的回归,不仅更切近文艺的人学本性,而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其文艺学之间的整体性对应,并将带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学理的深刻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人类学 实践人类学 "类"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类学视觉场中的疾病与健康
5
作者 杜靖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73,共15页
从生病到恢复健康过程中觉知到的世界,不同于健康状态下人们置身其中的世界。这些世界包括体内物质性世界、体内精神世界、体外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和宇宙论世界。疾病及治疗是我们看到不同层级世界的一种缘起和媒介。在生病和治疗... 从生病到恢复健康过程中觉知到的世界,不同于健康状态下人们置身其中的世界。这些世界包括体内物质性世界、体内精神世界、体外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世界和宇宙论世界。疾病及治疗是我们看到不同层级世界的一种缘起和媒介。在生病和治疗过程中,不同行动主体的觉知机制与方式不一样。有的借助富有习性的身体,有的借助现代技术,有的借助梦的解析和催眠手段,让病人身体内部世界图像及病因显现出来。在知觉现象学看来,生病中的医学人类学家更能用自己的身体觉知“疾病世界”,摆脱一般学术概念的支配。现有绝大部分人类学民族志作品是在人类学家健康状态下完成的,应该建立一种基于非健康状态下的人类学知识构架,这也许是医学人类学能够为人类学做出的最大反思性贡献。此外,医生不应只坐在医院里诊治,要到社会世界中去察知病情和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现象学 实践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视觉场 疾病与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观念、实践哲学与人类学实践论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立群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2期9-12,共4页
关键词 实践观念 实践哲学 人类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人文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范式超越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典恩 方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 人类学传统研究范式陷入科学与人文对垒的二元论思维之中,这不仅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的困惑和危机,且严重阻碍着人类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马克思立足实践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为当下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资源。将实践引入人类学研究,探索人类学的实践转向,能有效引导人类学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交互的范式转变,从表象静态式观察研究走向行动参与式动态建构,从看似客观的价值中立走向坦然承认价值追求,从而为人类学研究范式提供一种新的可能,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注入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人类学 范式超越 实践转向 科学与人文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崛起”与人类学应用实践——基于英美经验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天舒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人类学有服务社会、实践应用的历史传统。专业化、细分化和产业化势必使人类学这一最接地气的学科失去对公共领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大众媒体乃至普通民众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人类学者应以自身的能力和志趣,适时运用本学科的知识... 人类学有服务社会、实践应用的历史传统。专业化、细分化和产业化势必使人类学这一最接地气的学科失去对公共领域,尤其是政府决策部门、大众媒体乃至普通民众应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人类学者应以自身的能力和志趣,适时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来服务社会发展,同时强化学科的公共性、植根性和前瞻性特征,因应"大国崛起"的需求,实现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的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与应用实践 应用人类学 发展人类学 医学人类学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科学人类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的新路径——以中国体质人类学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1,共10页
从实践人类学出发,本文视中国体质人类学为一个科学场域或知识生产与消费场域,提出了实践的科学人类学研究观。这样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史考察,既想沿着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同时又把体质人类学史视做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 从实践人类学出发,本文视中国体质人类学为一个科学场域或知识生产与消费场域,提出了实践的科学人类学研究观。这样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史考察,既想沿着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同时又把体质人类学史视做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部集体表象史,当然也把它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集体表象史,最后是特定知识生产场域的社会关系史。在这个知识场域里四个层面是相互渗透与贯通的,彼此互相依附与表述。从一个场域转换到另一个场域,便构成了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历史进程。实践的科学人类学观可以化解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内史与外史的争论与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的科学人类学 中国古人类学 中国现代体质人类学 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 知识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以实践改变不合理世界的实践哲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琼豪 戚雯泾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8,共8页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 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不是单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是改变世界的哲学。这种改变要诉诸实践。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人类的感性活动,是人类学实践论,并认为人是以这种感性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的,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就是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的人类学哲学。此外,人类学哲学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因而,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也就是力图以这一核心理念改变世界的哲学。它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为基本理念,对现存的一切进行合理性审思与合法性批判,并在对不合理现状的批判中开创合理新世界,从而使得马克思的人类学哲学在目的上和性质上成为一种以实践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学哲学 实践哲学 人类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学艺术研究对于人类学学科的价值与意义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建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通过关注艺术活动中人们浸入其中的情感、激情和欢乐愉悦,把握人类更多的感觉方式,有可能弥补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仅仅关注理性、重视听觉式的访谈言说和视觉式的眼见为实的行动,而忽略了情绪情感、忽视了多种感觉... 在艺术人类学研究实践中,通过关注艺术活动中人们浸入其中的情感、激情和欢乐愉悦,把握人类更多的感觉方式,有可能弥补以往人类学研究中仅仅关注理性、重视听觉式的访谈言说和视觉式的眼见为实的行动,而忽略了情绪情感、忽视了多种感觉方式之虞;借由对于艺术活动的"体验式"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由艺术形式的深入分析入手,人类学家可以探索文化观察与阐释的新途径。艺术人类学研究本身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人类学学术理论性实践,应当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理论与方法论反思 人类学理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类学哲学视域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苗启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马克思确定的哲学新思想。它既通过上述三个词的互释而呈现出这种哲学新思想,又通过对三个词不同方面的强调而表达出了人的人类学特质。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就是以人的人类学特质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即人的周围世界的。因而,马克思是在这种人类学特质的根基上,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唯物主义、人类学世界观、人类学活动论、人类学实践论、人类学辩证法等,并据此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这就充分表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本有的人类学哲学特质。而这种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对迎接人类学时代的来临,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人类学特质 人类学唯物主义 人类学活动论 人类学本质论 人类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组织到礼制实践:汉人宗族研究的新转向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杜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8,共12页
1930年代以来,主流的中国宗族研究把宗族视为一种社会组织,从而偏离其作为一种文化制度暨礼制设计的本来意义。这与西方世系学的影响和本土社会关怀有关。我们应该告别以组织为先导的宗族研究视角,转向文化制度及其实践的层面重新理解... 1930年代以来,主流的中国宗族研究把宗族视为一种社会组织,从而偏离其作为一种文化制度暨礼制设计的本来意义。这与西方世系学的影响和本土社会关怀有关。我们应该告别以组织为先导的宗族研究视角,转向文化制度及其实践的层面重新理解汉人宗族。组织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外来概念,用于中国社会分析并不贴切。必须把中国宗族放置在本土礼制概念下理解才可能有所新的洞察。而既有的、零星的作为制度研究的视角又缺乏实践关怀。故本文设置了实践人类学立足点,但又广泛结合历史学,提出了三重实践研究思路,希望激发两学科对中国宗族的共同兴趣和学术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文化礼制 文化实践 中国宗族 实践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稿启事
14
作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地区以及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老年社会学研究”“乡村振兴探索”“基层...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立足民族地区以及民族问题研究,关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常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老年社会学研究”“乡村振兴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等主要栏目。本刊着重选用问题意识突出、主题鲜明、前瞻性强、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且层次清晰、有自己观点和学术话语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稿启事 民族学 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