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开拓性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向清 王思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进行了开拓性探索。首先,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主要依据——以实践为根本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蕴涵了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其次,毛... 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进行了开拓性探索。首先,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主要依据——以实践为根本价值取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蕴涵了改变世界的方法论。其次,毛泽东首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的三个环节:其一,通过武装斗争的实践,考察、归纳中国革命的特点;其二,从中国革命的特点中概括中国革命的规律;其三,从中国革命的规律中探寻中国革命的方法。再次,根据抽象程度的高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四个层次的方法:基本方法、一般方法、特殊方法和具体方法。重温毛泽东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观转化为方法论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实践世界 开拓性探索 基本方法 一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实践中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 被引量:5
2
作者 倪志安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8期28-34,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方法。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本性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世界观和实践方法论的统一,相应地,实践世界观和实践方法论相结合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该方法的系统的方法论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方法。取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理论本性的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世界观和实践方法论的统一,相应地,实践世界观和实践方法论相结合的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对该方法的系统的方法论阐释和说明.有助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和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 实践世界 实践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运营战略、制造战略与制造实践模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永波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29,共3页
战略与世界级实践的一致性研究源自企业“内部一致性”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运营战略、制造战略和世界级实践模式。运营战略影响着制造目标的选择,制造目标影响着制造实践的选择。为了成功引进世界级制造实践,企业的各项工... 战略与世界级实践的一致性研究源自企业“内部一致性”理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运营战略、制造战略和世界级实践模式。运营战略影响着制造目标的选择,制造目标影响着制造实践的选择。为了成功引进世界级制造实践,企业的各项工作安排必须遵循该“一致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战略 制造战略 世界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开显走向建构:数字人文、中国电影研究与实践方法论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东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22,共8页
数字人文的历史、现在到未来,是不断显现、不断建构、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的,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研究的相遇亦是。从开显走向建构,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研究真正形成一种成功的、可推广的范式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电影研究者,应该... 数字人文的历史、现在到未来,是不断显现、不断建构、相互交织、螺旋式上升的,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研究的相遇亦是。从开显走向建构,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研究真正形成一种成功的、可推广的范式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电影研究者,应该首先厘清自我的主体身份、电影学科的人文主体性和中国电影的语境主体性,以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视野,来正确认识数字人文与中国电影研究的现实呈现及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电影研究 人文驱动力 实践世界观与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哲学在具体境域上的开新:实践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4
5
作者 苗启明 杨学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2,共6页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 马克思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在哲学对象上,马克思由“一切存在”(整个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转向了“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具体境域,创立了以“人的社会存在”为对象的人类学哲学;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从自然物质本体论转向社会的实践本源论,创立了实践世界观;在社会历史动力观上,由精神意识动力观转向物质生产实践动力观,创立了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即实践史观,从而为人类学哲学奠定了基础;在哲学功能上,由传统的追求“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哲学,通过实践和人对世界的实践关系,而转向了追求“改变世界”,即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生存状况的人类学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践 具体境域 人对世界实践关系 实践本源论 人的社会存在 人类学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马克思“类主体”对黑格尔“概念主体”的超越
6
作者 盛进洪 罗克全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 在黑格尔的宗教批判中,由上帝自然化、精神化和人本化过程最终所形成的“概念主体”,其自身的现实却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规定性、特定形式,所以,它的本质必然是一种“虚幻”化的“抽象物”。而马克思的超越性则表现在,将宗教批判进一步诉诸彻底的社会批判,即通过“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方式,把“概念主体”及其“虚幻”化自由变革为“类主体”及其“现实”化自由。“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及其过程,是“类主体”的可能性自由的展开,也是与其可能性自由同在的“此岸世界”的“真理”的实现。同时,要消解导致“边缘”与“中心”分裂和斗争的“元价值”强制、同化,使社会成为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互为前提的“自由人联合体”,最终使“类主体”的作为平等的可能性自由得以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主体” “类主体” 自由 “改变世界”的否定性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 被引量:1
7
作者 苗启明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6期29-34,共6页
一、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体现,两千年来它总是遇到两个二而一的对象:一方面是在人面前的世界,另方面是处在世界中的人。不论哲学家们如何分歧,不论哲学史如何纷繁,人和世界总是哲学思考的两个方面。在古希腊哲学... 一、哲学思考重心的演变 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体现,两千年来它总是遇到两个二而一的对象:一方面是在人面前的世界,另方面是处在世界中的人。不论哲学家们如何分歧,不论哲学史如何纷繁,人和世界总是哲学思考的两个方面。在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所思考的主要是人所面对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怎样组成?它受什幺法则支配等等。尽管哲学家们力图给出一个合理而完善的答案,但是他们各自抓住的东西却很不相同,意见则更加分歧。苏格拉底的功绩就在于:他促使哲学在思考对象世界时也注意到人本身。“认识你自己”成了认识人的代名词。哲学一旦把理性的目光转向人,内容就大大丰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哲学 哲学思考 认识关系 马克思 人对世界实践关系 重心 对象世界 哲学家 哲学立场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