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申实质真实发现主义
1
作者 张建伟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43,共17页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重在探知案件的真相,与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奉行的客观真实原则存在共性。对于人之认识事实真相的理性能力的信心,构成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认识论基础,这种对司法机关的功能设定,也连接着不枉不纵等司法理想。能否发现... 实质真实发现主义重在探知案件的真相,与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奉行的客观真实原则存在共性。对于人之认识事实真相的理性能力的信心,构成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认识论基础,这种对司法机关的功能设定,也连接着不枉不纵等司法理想。能否发现实质真实以及是否坚持不枉不纵等司法工作要求,决定了实质真实发现主义的生命力。实质真实发现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模式,应当本着不同诉讼阶段和环节的特点来加以设定。甄别和保护无辜,虽然是所有诉讼阶段都承担的任务,但就工作的侧重点来说,积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体现在侦查阶段(以及监察机关调查阶段),消极的实质真实发现主义主要体现在审查起诉和审判这两个阶段以及审查批准逮捕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理性能力 不枉不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规则中的新实质真实主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证据规则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9
2
作者 孔令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43-55,共13页
随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犯罪事实无涉"令认罪案件证据规则逐渐具有突破实质真实而转向形式真实的可能。对该证据规则反思可发现:无罪推定原则虽存在"主动例外",实质真实主义仍被继续贯彻;认罪合法... 随着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犯罪事实无涉"令认罪案件证据规则逐渐具有突破实质真实而转向形式真实的可能。对该证据规则反思可发现:无罪推定原则虽存在"主动例外",实质真实主义仍被继续贯彻;认罪合法性即使成为口供审查重心,裁判者仍需对其事实基础进行全面认定;对认罪案件口供真实性与自愿性的补强实际上提升了实质真实在证据规则中的地位;认罪案件虽应以自由证明为原则、严格证明为例外,却因证明对象的普遍交叉或者待证事实的重复审查而导致证明方式无从区分。因此,尽管是一种介于实质真实主义与形式真实主义之间的证据法命题,认罪案件证据规则的核心理念仍然是实质真实主义,只不过因强调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而具有一定形式化的空间,属于一种"新实质真实主义"的证据规则。这种情况下,主张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降低证明标准并实行一审终审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证据规则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质真实——以德国刑事诉讼为背景的考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施鹏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5,I0004,共11页
德国刑事诉讼的主导原则是实质真实,这也是职权主义国家区别于当事人主义国家的核心特质。实质真实的传统从中世纪起便在德国生根发芽,经历了传统职权主义、拿破仑法典所构建的新职权主义、1877年《德意志帝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半职权主... 德国刑事诉讼的主导原则是实质真实,这也是职权主义国家区别于当事人主义国家的核心特质。实质真实的传统从中世纪起便在德国生根发芽,经历了传统职权主义、拿破仑法典所构建的新职权主义、1877年《德意志帝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半职权主义以及二战后的现代职权主义。在制度层面,德国实质真实的诉讼观主要体现为法院依职权查明真相的原则,"法院在作出判决前有义务依职权主动查明真相",且"不受诉讼当事人申请或主张的约束"。但职权查明义务并非指法院完全越俎代庖,法典和判例对法院职权查明的范围及取证要求进行了设定。随着刑事协商程序正式进入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合意真实"对实质真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德国的实质真实理论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当下对职权主义、实质真实、被告人基本权利保障以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真实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法官职权查明义务 刑事协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真实主义的妥协--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理论考察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瑞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共10页
刑事程序的协商性处理是刑事司法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德国主要表现为刑事协商制度。现有的德国刑事协商包含程序停止、处刑命令与认罪协商三种类型,其自生自发于司法实践,在法官的实质影响下,流转于合意与妥协之间,形成层次化的协商机制... 刑事程序的协商性处理是刑事司法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德国主要表现为刑事协商制度。现有的德国刑事协商包含程序停止、处刑命令与认罪协商三种类型,其自生自发于司法实践,在法官的实质影响下,流转于合意与妥协之间,形成层次化的协商机制。随着刑事协商的兴起,在诉讼价值层面,德国传统的实质真实主义逐渐妥协,开始引入合意性的价值因素,其动因在于诉讼经济,通过处分权主义的有限引入,创设基于合意的程序正义观,从而达致实用主义下的利益兼得。就诉讼构造而言,传统的职权主义也出现转型,开始有所保留地接受合意型的构造因素。在审前阶段,协商程序构造具有双重模式,表现为法官的强影响型与弱影响型;在主审阶段,协商程序构造则转变为法官主导下的弱三角结构。实质真实主义的妥协存在限度,合意因素需要受到实体与程序的双重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协商 实质真实主义 职权主义 合意性价值 协商程序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告别实质真实?——对德国刑事协商的制度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章仙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3-31,共9页
协商性司法是国际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德国主要表现为刑事协商制度。该制度与德国一贯奉行的实质真实传统存在着理论基础、诉讼价值和司法实践层面的冲突。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通过判决明示,将刑事协商进行立法化并非是为了在传统诉... 协商性司法是国际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趋势,在德国主要表现为刑事协商制度。该制度与德国一贯奉行的实质真实传统存在着理论基础、诉讼价值和司法实践层面的冲突。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通过判决明示,将刑事协商进行立法化并非是为了在传统诉讼模式外,再建立一个所谓“合意式诉讼模式”,而是要在继续坚持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通过审查自白自愿性、程序透明、过程记录以及判决说理等方式对刑事协商进行全面的程序控制。以此为鉴,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应当回归客观真实,坚持公正与真相的核心价值导向,强化司法官的客观义务,为澄清案件事实提供有效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刑事协商 实质真实 客观真实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名誉侵权中的真实性抗辩 被引量:6
6
作者 岳业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9,共9页
真实性是名誉侵权诉讼中最有力的抗辩之一,其地位伴随着名誉权内涵与外延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进。随着名誉权与隐私权界限的明晰,真实性抗辩正逐步摆脱传统诽谤法上正当理由抗辩要求的"公共利益"要件。真实性抗辩系指法律上真... 真实性是名誉侵权诉讼中最有力的抗辩之一,其地位伴随着名誉权内涵与外延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进。随着名誉权与隐私权界限的明晰,真实性抗辩正逐步摆脱传统诽谤法上正当理由抗辩要求的"公共利益"要件。真实性抗辩系指法律上真实,主要适用于事实陈述言论,且无须要求全部真实,实质内容真实即可。虽报道不实推定原则饱受争议,但由被告证明真实的基本原则仍具说服力。真实性属客观绝对抗辩,报道时尚不存在的证据也应当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抗辩 正当理由抗辩 实质真实 事实陈述 不实推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瑞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随着两个证据规定和刑诉法修正案的相继颁布,我国初步建立了刑事证据规则,并确立了若干项旨在规范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对基本原则的概括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本文认为有六项基本原则已经为中国刑事证据法所确立。这些基本原则各有... 随着两个证据规定和刑诉法修正案的相继颁布,我国初步建立了刑事证据规则,并确立了若干项旨在规范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尽管在对基本原则的概括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本文认为有六项基本原则已经为中国刑事证据法所确立。这些基本原则各有其确定的含义,在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但有些证据规则存在着与基本原则要求相悖的方面。基本原则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理,而有其各自的适用例外。准确地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例外,对于我们认识这些基本原则在确立和适用上的规律,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证据法 证据裁判 实质真实 无罪推定 直接和言词原则 证据合法原则 禁止强迫自证其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戴鹏 聂立泽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3-140,共8页
认罪认罚从宽不是中国式的“辩诉交易”,不能因为被告人承认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量刑建议而降低证明标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讼效率的提升体现在降低证明难度、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被告人对判决的认可度等诸多方面,但不能以降低... 认罪认罚从宽不是中国式的“辩诉交易”,不能因为被告人承认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量刑建议而降低证明标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讼效率的提升体现在降低证明难度、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被告人对判决的认可度等诸多方面,但不能以降低证明标准为代价,否则是对实质真实原则的破坏,将导致口供中心主义抬头,增加刑事错案的风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应当与“以审判为中心”相得益彰,不能与之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实质真实 审判中心 证明标准 诉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适应刑事审判的改革谈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立法的完善
9
作者 张阳 《河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47-49,共3页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改革的推进,本不完善的证据规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审判方式改革实践的需要和诉讼制发展的趋势。综观我国证据立法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建议从确立证明标准、建立证据能力规则、完善证明价值规则、配置举证质证等程序规则...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改革的推进,本不完善的证据规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审判方式改革实践的需要和诉讼制发展的趋势。综观我国证据立法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建议从确立证明标准、建立证据能力规则、完善证明价值规则、配置举证质证等程序规则等方面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证据规则,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制民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真实 证据开示制度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诈骗罪与表见代理之共存及其释论——一起盗卖房屋案引发的刑民冲突及释论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加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7-55,共9页
房屋买卖中的合同诈骗行为方式宜作扩张解释。被认定为诈骗罪的被害人不一定是最后损失承担者。刑法上认定合同诈骗成立,不必然导致民事领域该合同无效。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房屋产权归属,应适用民法相关规定。同一案件中,刑法上的合同诈... 房屋买卖中的合同诈骗行为方式宜作扩张解释。被认定为诈骗罪的被害人不一定是最后损失承担者。刑法上认定合同诈骗成立,不必然导致民事领域该合同无效。合同效力的认定及房屋产权归属,应适用民法相关规定。同一案件中,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与民法上的表见代理可以并存。刑法侧重于对反面破坏行为的打击以保护法益、维护社会秩序,民法侧重于正面的设计制度以引导交易安全、高效进行,这种差异导致在财产犯罪、重婚罪、合同诈骗罪等领域出现刑民冲突的表象。刑民调整方式各异,但最终之价值目标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诈骗 表见代理 善意取得 实质真实 形式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