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主渠道”到“实质性”:行政复议解决争议功能之审视 被引量:21
1
作者 章志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5-102,共8页
行政复议制度在行政争议解决体系中的地位是社会自然演化的结果,行政复议制度变革的过程重于结果、立法用语的精当重于宣示。从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发展逻辑和理论逻辑上看,行政复议应当充分汲取行政审判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本土经验... 行政复议制度在行政争议解决体系中的地位是社会自然演化的结果,行政复议制度变革的过程重于结果、立法用语的精当重于宣示。从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发展逻辑和理论逻辑上看,行政复议应当充分汲取行政审判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本土经验,在功能定位上以行政争议获得实质性解决替代作为远景目标的主渠道作用。为了确保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功能的实现,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尚需从二元结构的复议体制设计、负面清单的受案范围规定、简便快捷的受理机制和灵活高效的处理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复议 行政争议 实质性解决争议 主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之实践检视——以上海法院32个典型行政案件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15
2
作者 章志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83,共10页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连续三年发布的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为观察我国当下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贯彻实施提供了绝佳窗口。就实质性解决的判断标准而言,全面回应当事人真实诉求、整体化解行政与民事交织争议、彻底维护当事人...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连续三年发布的行政争议实质解决案例,为观察我国当下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贯彻实施提供了绝佳窗口。就实质性解决的判断标准而言,全面回应当事人真实诉求、整体化解行政与民事交织争议、彻底维护当事人利益关切构成行政诉讼案结事了的重要表征。就实质性解决的主体构造而言,法院系统的上下联动、府院互动的灵活多样、社会力量的多方参与构成行政审判能力发挥的组织资源。就实质性解决的具体路径而言,依法判决的日渐边缘、权益保护的不确定性、监督行政的功能萎缩构成协调化解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在法治典范区域的实践得失,亟待行政法学理予以总结提炼,促进中国特色行政审判制度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府院互动 协调化解 依法裁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生成背景 被引量:8
3
作者 章志远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6-131,共6页
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兴起,源于对行政审判实践中“程序空转”现象的反思,与以提升司法能力为取向的人民法院改革目标相契合。从行政争议的个案处理到诉源治理,司法观念变迁促进了人民法院法律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为行政... 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兴起,源于对行政审判实践中“程序空转”现象的反思,与以提升司法能力为取向的人民法院改革目标相契合。从行政争议的个案处理到诉源治理,司法观念变迁促进了人民法院法律性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为行政诉讼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生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增加了行政争议上升的风险,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理念的引入兼顾了行政审判底线思维和服务大局观,成为人民法院运用法治思维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司法能力 诉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配套机制的行政应诉 被引量:6
4
作者 章志远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22-29,共8页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首批15个行政应诉典型案例,为观察法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效提供了重要样本。行政应诉通过承载空间和信息基础的供给,在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过程中扮演了沟通平台角色。行政应诉庭审旁听普法功能和理性对话...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首批15个行政应诉典型案例,为观察法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效提供了重要样本。行政应诉通过承载空间和信息基础的供给,在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过程中扮演了沟通平台角色。行政应诉庭审旁听普法功能和理性对话互信功能的释放,能够发挥预防行政争议产生的溢出效应。人民法院在坚守依法审判底线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行政审判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促成行政自我拓展应诉案件范围和行政应诉自我纠错结案进行正向激励,并针对行政机关拒不履行出庭应诉和聚焦实质化解发声义务进行反向问责,进一步激活中国特色行政应诉制度的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行政应诉 沟通平台 诉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补充机制的司法调解 被引量:15
5
作者 章志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4-73,F0002,188,共12页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近六年来首次依法以行政调解方式审结的典型行政案件,“林建国案”宣示了司法调解所具有的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功能。当下我国人民法院在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调和解路径偏好,应当在新行政诉讼法的...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近六年来首次依法以行政调解方式审结的典型行政案件,“林建国案”宣示了司法调解所具有的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功能。当下我国人民法院在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调和解路径偏好,应当在新行政诉讼法的体系化解释中予以解构。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是一个以依法判决为主导、以司法调解和协调和解为补充、以其他辅助机制为配套的基本构造,司法调解因具有可视正义而处于优先适用地位。行政审判实践中司法调解补充性机制的失灵,源于法律文本规定自身的局限、行政审判考评的现实压力和当事人双方复杂的社会心态。为了激活司法调解在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中的补充性作用,应当通过制定专项司法解释、构建科学考评体系、规范典型调解案例发布等三个方面进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 “林建国案” 补充机制 司法调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视角下我国行政诉讼补救判决之完善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傲 章玉洁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8期71-83,共13页
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一些具体制度修改上对这一立法目的进行了回应,其中,第76条、第78条确立了一种新的判决形式——补救判决即是一种体现。然而,上述法条仅以“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 2014年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条增加了“解决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一些具体制度修改上对这一立法目的进行了回应,其中,第76条、第78条确立了一种新的判决形式——补救判决即是一种体现。然而,上述法条仅以“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的表述对补救判决予以规范,但对该判决的适用条件、具体程序、救济制度等未予以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状况较为混乱。补救判决相关规则的缺失,亟待对实践的反思及对实体规范的深究为基础进行完善。在具体布设中,应当进一步明确补救判决的适用条件、确定具体适用程序、完善救济及保障制度,以达到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立法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救判决 行政诉讼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规范主义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闫尔宝 《法治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30-41,共12页
从实务界发布的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典型案例出发,可以提炼出当前对这一审判理念两种不同的理解进路及其操作方式:结果主义和规范主义。两者在基本理念、制度操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相较而言,规范主义进路更符合建设法治国家要... 从实务界发布的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典型案例出发,可以提炼出当前对这一审判理念两种不同的理解进路及其操作方式:结果主义和规范主义。两者在基本理念、制度操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相较而言,规范主义进路更符合建设法治国家要求和司法权运作规律,更契合既有审判经验和做法,且内涵于现有法律规定,结果主义进路则因存在诸多问题而应当审慎采用。在规范主义进路之下更好地展开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司法活动,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属性,重视行政诉讼类型理论应用,正确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规则,注重发挥法官释明和依职权调查证据的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规范主义 结果主义 依法审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争议诉前调解论:法理、构造与评判 被引量:15
8
作者 章剑生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101,共13页
行政争议诉前调解是最高人民法院借鉴民事诉讼“先行调解”的解纷方式,通过发布司法文件推动行政诉讼制度的一次变革。从弥补判决不足、减少官民对立和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等角度分析,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具有可接受性。通过法解释方法,可... 行政争议诉前调解是最高人民法院借鉴民事诉讼“先行调解”的解纷方式,通过发布司法文件推动行政诉讼制度的一次变革。从弥补判决不足、减少官民对立和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等角度分析,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具有可接受性。通过法解释方法,可以得到行政争议诉前调解的规范基础;从诉源治理、法院现状和原告诉求等面向,可以找到行政争议诉前调解的事实基础。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的构造要义可以从范围、程序和终结方式等方面证成。行政争议解决方式多元化是国家治理策略的一种必然趋势,而权利保护和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则是这一趋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两个基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前调解 行政争议 合法性审查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章志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 调解原则载入总则规定之中,是《行政复议法》修改的一大亮点,预示着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生成。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各级政府分内职责,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为新兴政法话语,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地位的实现,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社会背景。就规范内涵而言,调解优先、应调尽调是新模式的基本特质,调解覆盖到各类型行政复议案件、贯穿于行政复议办理全过程、调解结案方式和效力多样化则是新模式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有效运作,需要从加强行政复议人员能力建设、建立科学考评体系和充分借助体制内外力量等方面予以保障。中国特色调解型行政复议模式的发展,将重塑行政争议化解整体格局,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型行政复议 行政争议 实质性解决争议 主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制度创新的法理解读--以上海法院近五年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章志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129,共14页
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创新实践为国家司法政策制定提供了丰富素材,理应纳入行政诉讼法学研究视野。在区域法治建设典范的上海,法院对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路径探索,揭示了合意性纠纷解决与决定性纠纷解决、法院合力化解与府院联动化解的辩... 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创新实践为国家司法政策制定提供了丰富素材,理应纳入行政诉讼法学研究视野。在区域法治建设典范的上海,法院对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路径探索,揭示了合意性纠纷解决与决定性纠纷解决、法院合力化解与府院联动化解的辩证统一;行政审判白皮书发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旁听讲评和规范性文件审查衔接等延伸行政审判职能的创举,彰显出法院自治型司法与回应型司法、法治政府建设监督者和促进者的双重面相;诉前调解和法官释明等诉源治理方式的推行,预示着司法能力向化讼止争与减诉少讼、理性维权与文明促进的迈进。上海法院行政诉讼创新实践的别样图景,有望形塑一种新型互动式行政诉讼制度生长路径,发挥行政审判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应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法院 行政诉讼 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 诉源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督行政对权利的影响——以《行政诉讼法》第1条为基础的解释学展开 被引量:2
11
作者 沙卫鹏 《交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1期121-140,共20页
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脱离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审查,理论上无法构建体系化的诉讼模式,实务上也充斥着程序空转的“陪跑”悖论。昔时掺杂浓厚司法与行政两权对抗的司法审查技术,可以尝试以请求权基础来构建一套较为统... 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的角度来考察,不难发现脱离诉讼请求的合法性审查,理论上无法构建体系化的诉讼模式,实务上也充斥着程序空转的“陪跑”悖论。昔时掺杂浓厚司法与行政两权对抗的司法审查技术,可以尝试以请求权基础来构建一套较为统一与温和的行政诉讼法体系,即对以《行政诉讼法》第1条为起始的诉讼目的进行全新的解释学阐微。相对弱化而非否定合法性审查作为诉讼要件的地位,将诉讼请求作为一独立的诉讼标的予以分析,可消解监督行政异化为权力衡平之术的质变,亦定分止争而尘埃落定。与第1条休戚相关的第2条与第12条也应做出相应解读,前述两条中的“认为”句式表征了此处应一致解释为原告的诉讼理由,或者是第49条所指明的拥有具体诉讼请求的表现。而第6条可限缩解释为与诉讼请求有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诉讼请求框定了案件审理范围,是诉讼类型化的依据,对行政行为的审查根源于此、受制于此,而不是来自监督行政的需要。以请求权基础为核心的纠纷解决模式可容纳司法审查的裁判模式来直面争议,促进实现案结事了的诉讼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请求 请求权基础 合法性审查 实质性解决争议 诉讼标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