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产地标准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兰勇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5期54-60,共7页
在对我国原产地规则和标准进行剖析后,认为我国原产地标准存在过于宽松的缺陷,而这个缺陷使得很多加工贸易产品即使在我国增值百分比很低却能容易地获得我国的原产地证书从而以"中国产品"名义出口,这样就夸大了我国的贸易顺... 在对我国原产地规则和标准进行剖析后,认为我国原产地标准存在过于宽松的缺陷,而这个缺陷使得很多加工贸易产品即使在我国增值百分比很低却能容易地获得我国的原产地证书从而以"中国产品"名义出口,这样就夸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只有采用增值百分比标准,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我国的真实贸易差额。通过计算加工贸易增值率发现,进料加工增值率超过30%,属于"中国产品",2002年~2012年来料加工增值率低于30%,不属于"中国产品",应当从我国出口中减去。调整后的结果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的原产地标准确实夸大了我国贸易差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产地标准 贸易顺差 贸易统计 实质性改变标准 增值百分比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惠性货物原产地规则中的CTC、VC及TP标准比较研究
2
作者 孟国碧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实质性改变标准是优惠性货物原产地规则的核心,CTC、VC、TP是实质性改变标准的具体化。三种标准各有利弊,各自的限制性程度不同,其中CTC限制性最弱,TP限制性最强。在国际实践中,三种标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其中CTC、VC标准运用最广泛... 实质性改变标准是优惠性货物原产地规则的核心,CTC、VC、TP是实质性改变标准的具体化。三种标准各有利弊,各自的限制性程度不同,其中CTC限制性最弱,TP限制性最强。在国际实践中,三种标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其中CTC、VC标准运用最广泛,但基本都是与其他两种标准结合使用,TP单独运用极少。三种标准在对区域经济产生诸多保护、促进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扭曲和阻碍等起到作用。中国在制定具体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标准在优缺点、限制性程度、国际运用、实施效应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性改变标准 税号分类改变标准 价值含量标准 加工工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