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法官弹劾中的实质思维与表象思维
- 1
-
-
作者
严仁群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6-149,72,共5页
-
文摘
弹劾法官有实质思维和表象思维两种模式。前者以法官是否实际枉法裁判为弹劾标准 ,后者以法官表象化的关联行为和非关联行为是否表明其已丧失公信力、公正性为弹劾标准。就一般哲学观点而言 ,似乎应该采用前一模式。但前者面临法律的不确定性、违法者主观过错难以认定等困境 ,且可能严重损害法官的独立性。而后者 ,不仅符合法官的职业特点要求 ,在实施上更便捷 ,而且其由表及里的治疗手法更有助于促进法官全面守法习惯的养成。考虑到中国的现实状况 ,我们应该主要采用表象思维 ,而对实质思维仅作非常有限的保留使用。
-
关键词
法官
弹劾
实质思维
表象思维
-
分类号
D911.04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中国古代法官的实质性思维模式探讨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郑素一
-
机构
汕头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8期90-96,共7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为追求实质正义——无讼与和谐,往往会舍法而取情理,依情理进行审判。这种法律思维模式与西方的严格形式主义相对,被称为实质性思维模式,它是中国古代审判文化的一个特质。其产生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人对和谐、无讼理想社会的追求及越过事物的形式追求实质内容的思维模式,以实质性思维处理案件亦可达至息讼止争的社会目的,但这种思维模式也造成了中国人法治观念的淡漠,同时阻碍了中国法治社会的建立。然而,无论如何它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无法抛弃的,只能期待我们现代人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
关键词
实质性思维
情理
和谐
-
Keywords
substantive thinking
reasonableness
harmony
-
分类号
D90-051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