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论公共理性与语言他者
1
作者 金琦(译) 葛四友(校)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3,192,共20页
按照康德的论说,“理性的公共使用”是寻求真理的学者在将自己的思想以书面形式传达给读者时所进行的理性运用。评论家们往往认为这种论说表达了一种平等主义的理想,而没有认真考虑嵌入其中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学术条件。在探讨康德对... 按照康德的论说,“理性的公共使用”是寻求真理的学者在将自己的思想以书面形式传达给读者时所进行的理性运用。评论家们往往认为这种论说表达了一种平等主义的理想,而没有认真考虑嵌入其中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学术条件。在探讨康德对“东方人”作为在语言上,因而在认知和文化上都处于低等的他者的建构的基础上,可以对他的公共理性论提出质疑,并给出理由来担忧他的论说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即使它名义上是平等主义的)。此外要强调如下事实:康德是在殖民主义的背景下,并且是从权力的立场出发,来建构语言他者的。因此,他关于他者的观点具有形成意识形态和塑造世界的效果;以这种方式,他的排除性话语实践——例如将东方人描绘为较低的语言他者——可能会持续不断地影响知识生产和公共理性在现实世界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的公共使用 启蒙运动 实质不平等 东方主义 语言他者 认知不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