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栗主要虫害栗实象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1
作者 马贵平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5年第8期38-39,共2页
陕西省镇安县是板栗种植的重点区域,素有“板栗之乡”之称,板栗产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镇安大板栗”更是享誉国内外。镇安县是全国23个重点板栗生产县之一,板栗种植面积60.5万亩,年产量达7500吨。镇安县在板栗栽培方... 陕西省镇安县是板栗种植的重点区域,素有“板栗之乡”之称,板栗产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镇安大板栗”更是享誉国内外。镇安县是全国23个重点板栗生产县之一,板栗种植面积60.5万亩,年产量达7500吨。镇安县在板栗栽培方面具有悠久历史,但频繁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特别是板栗果实遭受栗实象侵害尤为严重。基于此,主要分析板栗栗实象特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实象 特点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毒力及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润平 马玲 +5 位作者 苏光祥 申东晨 宋喜梅 戴华 王琪 马晓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29,共5页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的毒力和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亚致死质量浓度(10%致死质量浓度(LC_(10))、30%致死质量浓度(LC_(30))...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对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的毒力和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采用喷雾法测定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的室内毒杀效果,并测定亚致死质量浓度(10%致死质量浓度(LC_(10))、30%致死质量浓度(LC_(30))和半致死质量浓度(LC_(50)))球孢白僵菌处理后,榛实象的质量、存活率及解毒酶活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处理72 h时,对榛实象成虫的LC_(10)、LC_(30)和LC_(50)分别为3.105、5.080、7.144 g·L^(-1)。不同亚致死质量浓度球孢白僵菌能显著降低榛实象成虫的质量和存活率(P<0.05)。与对照相比,球孢白僵菌对榛实象成虫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表现为,羧酸酯酶(CarE)整体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表现为各质量浓度随处理时间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对多功能氧化酶(MFO)表现为诱导作用。亚致死质量浓度的球孢白僵菌显著影响了榛实象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实象 亚致死质量浓度 解毒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物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郝紫阳 郭曜东 +2 位作者 何佳林 贺虹 杨开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 【目的】阐明栗实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板栗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的关系,揭示栗苞和栗实物理性状对栗实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以树龄20~30年的8个板栗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其抗虫性,测量不同品种板栗的苞刺长度、苞刺密度、苞壳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苞形指数6个物理性状,分析不同板栗品种危害率与其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栗实象对不同板栗品种的危害率存在差异,危害率为21.89%~78.41%。栗实象对红栗的危害率最大,达到78.41%;对新早栗的危害率最低,仅为21.89%。根据抗虫性将8个板栗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栗实象危害与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存在显著相关性,苞刺长度越短,苞形指数越大,危害率越高。【结论】栗实象偏好危害苞刺长度短、栗苞形状为近圆球形的板栗,苞刺长度和苞形指数可作为选育抗栗实象板栗品种的主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板栗品种 抗虫性 抗虫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宸 郝紫阳 +3 位作者 何佳林 周金瑞 贺虹 杨开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是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主要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着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为探明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实象雌雄成虫触... 栗实象Curculio davidi是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主要种实害虫,严重影响着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为探明栗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形态和分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实象雌雄成虫触角柄节、梗节、鞭节1~6亚节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7类12种感器,包括4种刺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1种叉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1种B9hm氏鬃毛、1种腔形感器和1种端指形感器。其中雄虫刺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Ⅰ、叉形感器的长度显著长于雌虫,雄虫鞭节第7、8亚节的锥形感器数量显著多于雌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板栗 扫描电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栗实象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5
作者 顾俊杰 熊忠平 杨斌 《湖北植保》 2024年第1期8-10,24,共4页
二斑栗实象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仅见于云南、河南、河北、浙江及福建东部地区的相关报道,属于典型的区域分布型物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二斑栗实象的形态学、生物学、适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发生和危害历史过程,... 二斑栗实象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仅见于云南、河南、河北、浙江及福建东部地区的相关报道,属于典型的区域分布型物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二斑栗实象的形态学、生物学、适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发生和危害历史过程,分析了其系统演化及防控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后期研究方向,以期为二斑栗实象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栗实象 生物学 适生性 线粒体 虫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鼻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野 孔凡涛 《落叶果树》 2012年第1期13-13,共1页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北方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60%以上。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栗实充满虫粪,不堪食用,失去发芽能力,且易霉烂,不便贮藏,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给...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是北方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60%以上。以幼虫蛀食果实,被害栗实充满虫粪,不堪食用,失去发芽能力,且易霉烂,不便贮藏,严重影响了板栗的产量和质量,给种植板栗的农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初步掌握了栗实象鼻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鼻虫 危害特点 防治方法 实象 发芽能力 经济损失 生活习性 板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球孢白僵菌对栗实象甲幼虫的感染和致病力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春艳 谢映平 +2 位作者 周西贝 王旭 王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6,共9页
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3菌株TST05、FDB01、SYN01对栗实象甲老熟幼虫的感染、致死率、致死中时、以及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活性与毒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3个菌株的孢子悬浮液(1.0×108孢子/m L),浸虫法感... 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3菌株TST05、FDB01、SYN01对栗实象甲老熟幼虫的感染、致死率、致死中时、以及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的活性与毒力的关系,本研究采用3个菌株的孢子悬浮液(1.0×108孢子/m L),浸虫法感染栗实象甲幼虫,统计连续8 d的校正死亡率;以栗实象甲幼虫的虫体作为菌株的唯一碳源制备液体培养基,测定培养过程中各菌株的脂肪酶、几丁质酶、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酶)连续8 d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3个菌株TST05、FDB01、SYN01感染栗实象甲幼虫后,1-4 d内表现出染病和死亡的症状,连续8 d累积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0%、44.4%、62.22%,菌株SYN01对栗实象甲的致死率最高,与其他两菌株的差异显著;菌株TST05、FDB01、SYN01的Pr1酶活性最大峰值分别为(175.56±0.7)U/m L、(172.74±2.32)U/m L、(195.71±5.41)U/m L。几丁质酶活性最大峰值分别为(12.58±0.58)U/m L、(13.06±1.16)U/m L、(15.12±0.32)U/m L。都是菌株SYN01的酶活性最大,而TST05和FDB01之间差异不显著;球孢白僵菌3个菌株的Pr1酶、几丁质酶、脂肪酶在8 d内的酶活性平均值与染菌幼虫8 d累积校正死亡率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641x+122.45(R2=0.8854)、y=0.034x+10.473(R2=0.9328)、y=0.0354x+2.4586(R2=0.1201),说明菌株的Pr1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与幼虫死亡率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而菌株的脂肪酶活性与菌株对幼虫的致死率不具有线性关系。综合分析,菌株SYN01可以作为生物防治栗实象甲的病原菌种;Pr1酶与几丁质酶的活性可作为菌株的毒力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实象 球孢白僵菌 毒力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实象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分布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马晓乾 马玲 +3 位作者 王琪 高宇 尚尔雨 申国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7,共10页
为了明确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在头部的位置及形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特征,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 为了明确榛实象(Curculio dieckamanni)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在头部的位置及形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榛实象雌雄成虫触角结构特征,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分布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榛实象成虫触角上共发现10种类型感器,包括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镰刀形感器、表皮孔、鳞形感器、孢子囊形感器、腔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雌雄成虫触角各类感器总数分别为2392、2131个,雌成虫触角上的各类感器总数显著多于雄成虫(P<0.05)。锥形感器亚型Sb1和Sb2、毛形感器亚型St1和St2、刺形感器亚型Sc2和Sc3、栓锥形感器Ss1和Ss2、镰刀形感器亚型Sf2、表皮孔亚型Cp1在雌雄成虫触角f7节均有分布,刺形感器Sc1在雌雄触角f6、f7节上分布,刺形感器亚型Sc4、Sc6在雌雄触角的梗节、索节f1~f6分布,刺形感器亚型Sc5在雌雄触角的索节f1~f6、棒节f7分布。鳞形感器分布于雌雄触角的柄节、梗节;B9hm氏鬃毛分布于雌雄触角的梗节近柄节处。毛形感器亚型St3、栓锥形感器亚型Ss3、镰刀型感器亚型Sf1、孢子囊形感器1分布于雌性触角的棒节f7。表皮孔亚型Cp2仅分布于雄性触角的棒节f7,腔锥形感器分布于雄性触角的索节f5、f6节。在雌雄触角各节中,棒节f7中分布感器数量最多,雌雄分别1338、1198个;柄节分布感器数量最少,雌雄分别为66、58个。在雌雄触角感器中,刺形感器亚型Sc5分布最多,雌雄分别为477、433个;锥形感器亚型Sb2分布最少,雌雄均为5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触角感器 扫描电镜 形态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实象甲高致病力菌株筛选及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剑锋 张彧楚 +2 位作者 刘挺 塞拉尔.唐瑟 程云清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榛实象甲是目前我国榛园中导致产量损失的首要害虫,生产中以化学防治为主,易导致果品化学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榛实象甲的高毒力菌株,以期为其生物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2株绿僵菌(CGMCC No.3.7986、3.4607)、1... 榛实象甲是目前我国榛园中导致产量损失的首要害虫,生产中以化学防治为主,易导致果品化学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榛实象甲的高毒力菌株,以期为其生物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2株绿僵菌(CGMCC No.3.7986、3.4607)、1株白僵菌(CGMCC No.12108)接种榛实象甲成虫,检测其侵染榛实象甲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并用解剖镜与扫描电镜观察了白僵菌侵染榛实象甲成虫的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12108侵染榛实象甲后,在处理后的第4天与第6天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91.67%和100%,远高于同期绿僵菌3.7986的6.67%和17.5%及绿僵菌3.4607的10.0%和22.5%;白僵菌菌株12108的LT_(50)和LT_(90)值分别为2.56和4.42 d,远小于绿僵菌3.7986的11.40和17.70 d及绿僵菌3.4607的8.80和12.80 d;在侵染开始时,白僵菌菌株12108一般从口器、触角、胸足基部、胸足关节等有缝隙的部位开始生长,接种后10 d时,该虫表面被浓密的菌丝所覆盖,胸腔内部也充满菌丝,体表开始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以上研究结果确认白僵菌菌株12108对榛实象甲有强致病力,这为榛实象甲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白僵菌 绿僵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板栗实象甲种类分布及危害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跃先 许若清 +2 位作者 卢美榕 牛明德 冯士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80-382,共3页
为了查清云南板栗实象甲的种类、分布及危害,从1991~1995年,采集了云南省17个地州,92个县(市),151个点(镇、乡、村)所产的板栗,放置养虫盘内,逐日观察记录,收集越冬幼虫(自栗实脱出的老熟幼虫),饲养并进... 为了查清云南板栗实象甲的种类、分布及危害,从1991~1995年,采集了云南省17个地州,92个县(市),151个点(镇、乡、村)所产的板栗,放置养虫盘内,逐日观察记录,收集越冬幼虫(自栗实脱出的老熟幼虫),饲养并进行种类鉴定.发现2种象甲:二斑栗象(CurculiobimaculatusFaust)为省内新记录;柞栎象(CurculiodentipesRoelofs)为国内分布新记录.前者为优势种,后者仅分布于滇中和滇西部分县.百粒被害率从0~867%,平均被害率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实象 分布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斑栗实象COI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忠平 吴培福 +1 位作者 徐磊 潘涌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了解西南山地板栗的主要害虫二斑栗实象各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基因交流情况,对采自于云南省9个地理种群的二斑栗实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种群间分子变异、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分析。结... 为了解西南山地板栗的主要害虫二斑栗实象各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及基因交流情况,对采自于云南省9个地理种群的二斑栗实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根据其结果进行种群间分子变异、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和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79条COI基因序列大小为693 bp,检测到多态性位点32个,形成单倍型34种,其中一种为所有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01 01,固定系数Fst为0.132 82,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52 55,基因流Nm为9.01。总种群间及各种群Tajima's D检验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二斑栗实象种群数量较为稳定未出现种群扩张。二斑栗实象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各地理种群未形成明显的地理结构,说明种群基因交流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斑栗实象 线粒体 COI基因 地理种群 遗传分化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实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华 钟思兰 刘剑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6期119-121,共3页
分析了榛实象甲给我国榛子产业造成的危害,介绍了棒实象甲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化学药剂防治、人工捕杀、营林措施、生物防治等榛实象甲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榛子 实象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榛实象甲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铁胜 张春英 王铁联 《林业科技》 2016年第6期46-49,共4页
榛实象甲是危害平榛的主要害虫,在辽宁省铁岭市2年发生1代,少数为3年1代。常以老熟幼虫及成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土壤中越冬。5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6月中下旬雌成虫产卵于幼果内,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在果内取食... 榛实象甲是危害平榛的主要害虫,在辽宁省铁岭市2年发生1代,少数为3年1代。常以老熟幼虫及成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土壤中越冬。5月上旬越冬成虫出土,6月中下旬雌成虫产卵于幼果内,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在果内取食近1个月后发育成老熟幼虫。老熟幼虫8月下旬~9月上旬入土越冬。入土的幼虫下一年7月下旬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新成虫羽化,8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新羽化的成虫直接入土越冬。阳坡榛林比阴坡受害重,山下比山上受害重,纯林比混交林受害重,林龄越高受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榛果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甲的防治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洪波 吴丽华 闫爱兵 《果农之友》 2013年第4期26-26,共1页
蓟县板栗为燕山板栗.主要分布在盘山周边及蓟县北部山区、半山区.受自然环境限制板栗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栗实象甲虫害发生普遍.影响了栗实品质.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收入。为搞好栗实象甲的的防治.提高板栗果实品质.促进板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实象 防治 果实品质 板栗园 北部山区 经济收入 虫害发生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甲的防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洪波 吴丽华 闫爱兵 《落叶果树》 2013年第3期14-14,共1页
蓟县板栗主要分布在盘山周边及蓟县北部山区和半山区,因受自然环境限制,板栗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栗实象甲普遍发生,影响了栗实品质,降低了果农的收人。笔者2010年至2012年在下营镇船舱峪村对栗实象甲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细致观察,摸... 蓟县板栗主要分布在盘山周边及蓟县北部山区和半山区,因受自然环境限制,板栗的栽培管理比较粗放,栗实象甲普遍发生,影响了栗实品质,降低了果农的收人。笔者2010年至2012年在下营镇船舱峪村对栗实象甲的危害情况进行了细致观察,摸清了其发生规律、总结出了防治方法和措施。栗实象甲在蓟县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室越冬。越冬幼虫于第2年7月中、下旬在土室内化蛹,经10~15天羽化为成虫。越冬代成虫经过一段生长后,交尾产卵,产卵前,雌成虫先把栗棚和果皮咬一小孔,然后在孔内产卵1-3粒,9月上旬至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15天左右,幼虫期一个月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 防治 越冬代成虫 越冬幼虫 产卵前 北部山区 自然环境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书有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0年第7期52-53,共2页
栗实象甲又称栗实象鼻虫(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属鞘翅目象甲科害虫。此虫分布很广,遍布世界各个板栗产区,在柞水县分布亦很普遍,是板栗的重要果实害虫。
关键词 实象 综合防治 发生规律 果实害虫 实象鼻虫 象甲科 鞘翅目 柞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鼻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晖 党卫民 《现代农村科技》 2011年第9期26-26,共1页
栗实象鼻虫,又称栗实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此虫在山阳县分布很普遍,是板栗的主要果实害虫。以幼虫蛀食果实,被食果实形成坑道,虫粪堆积其中,被害果实极易腐烂,
关键词 实象鼻虫 综合防治技术 果实害虫 实象 象甲科 鞘翅目 山阳县 板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区栗实象鼻虫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书平 周建荣 +1 位作者 李胜学 魏宏涛 《北方果树》 2009年第1期27-27,共1页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以幼虫蛀食果实,是秦巴山区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据对秦巴山区栗产区调查,栗实象鼻虫的发生与为害十分普遍,一般板栗园的危害率为25%~40%,有的高达70%以上。由于防治方法不当,大部... 栗实象鼻虫,简称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以幼虫蛀食果实,是秦巴山区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据对秦巴山区栗产区调查,栗实象鼻虫的发生与为害十分普遍,一般板栗园的危害率为25%~40%,有的高达70%以上。由于防治方法不当,大部分板栗园虫口密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生长史观察和防治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象鼻虫 秦巴山区 防治方法 板栗园 实象 虫口密度 防治试验 危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初民的实象思维
19
作者 张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实象 初民 动作思维 行为思维 猿人 思维活动 行为动作 人类思维 古人类学 打制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实象甲的为害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军 毛立仁 +2 位作者 秦德志 王成福 李洪涛 《北方果树》 2005年第5期37-37,40,共2页
关键词 实象 防治问题 为害 实象鼻虫 商品价值 生产损失 经济损失 发生情况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