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唯物史观: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 被引量:9
1
作者 吴英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80,共8页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此,重树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史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初衷的考察、对唯物史观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近一个时期以来,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此,重树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史学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初衷的考察、对唯物史观通过实证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以及对唯物史观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接受检验并发展自己的考察,阐明唯物史观是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具有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本性。与此同时,有鉴于唯物史观所建构的对人类社会的系统认知体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规律,它同样具有历史哲学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实证科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条“认识道路”与两种“实证科学”
2
作者 路红芳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马克思一直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实证科学”,但他以辩证法构建的“实证科学”实际已经颠覆了传统知性科学的核心原则,是以“批判性”为核心特征的大写的科学。这种“批判的实证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研究领域知性方法的肤浅性,社会实... 马克思一直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义为“实证科学”,但他以辩证法构建的“实证科学”实际已经颠覆了传统知性科学的核心原则,是以“批判性”为核心特征的大写的科学。这种“批判的实证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研究领域知性方法的肤浅性,社会实在作为无限性的存在,不能由知性逻辑把握,只能在辩证法的批判逻辑中否定地展开。“批判的实证科学”既超越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科学范式,也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它作为“新世界观”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呼唤着一次新的精神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 实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是“人的科学”——评《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
3
作者 陈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 1936年,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描述了一场严重的科学危机:随着实证科学彻底的客观化,哲学作为一门普遍科学被具体科学所取代,科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渐行渐远,人之立于世的“生活世界”将被遗忘。80多年后,虽然实证主义已经式微,但自然科学在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威胁到了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基础。殷杰教授的新著《社会科学哲学的语境论研究纲领》从语境论的视角出发,试图为化解社会科学的合法性危机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危机 社会科学哲学 研究纲领 渐行渐远 实证科学 语境论 合法性基础 埃德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马克思“真正实证的科学” 被引量:5
4
作者 范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比较马克思关于"真正实证的科学"阐述的中、英、德三种不同的文本可以发现,其"真正实证的科学"并非实证科学,"实证"应理解为"现实"、"实际"、"实践"等,"科学"... 比较马克思关于"真正实证的科学"阐述的中、英、德三种不同的文本可以发现,其"真正实证的科学"并非实证科学,"实证"应理解为"现实"、"实际"、"实践"等,"科学"也不是现代分科科学,而是德国哲学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因此,不能把历史唯物主义仅仅理解为具有实证性的社会学理论或历史理论,而应主要理解为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品性不容否定。同时,马克思"消灭哲学"的论断必须从否定之否定的角度理解。对马克思否定性概念的不正确理解导致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扭曲及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误解,正本清源,首当此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哲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
5
作者 常亚慧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6-8,15,共4页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认识方式 科学——实证 问题域 价值尺度 致思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实证类节目的科普价值定位——以央视科教频道《原来如此》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崔保宁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5年第4期98-100,共3页
目前我国科学实证类节目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选题、题材类型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上,侧重对人们生活中各种疑问的解答、奇思妙想的求证及危急时刻应对方法的验证。央视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即是这样一档节目。该节目摒弃了陈规俗套的... 目前我国科学实证类节目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选题、题材类型和所涉及的科学知识上,侧重对人们生活中各种疑问的解答、奇思妙想的求证及危急时刻应对方法的验证。央视科教频道的《原来如此》即是这样一档节目。该节目摒弃了陈规俗套的明星表演,讨论所验证事件的本质,以故事本身的客观性支撑节目,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科学的敬畏,真正实现了节目的科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实证 科普价值 《原来如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证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向下的地图学
7
作者 王海鹰 闫浩文 梁晓鹤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为了探究哲学思想对地图学的影响,在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哲学思想下地图学的产生与发展。在实证主义阶段,地图学受实证科学主义的物理和数学以及那一时期的政治、制图师、制图教育、地理学、学术社... 为了探究哲学思想对地图学的影响,在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种哲学思想下地图学的产生与发展。在实证主义阶段,地图学受实证科学主义的物理和数学以及那一时期的政治、制图师、制图教育、地理学、学术社团等影响而产生;在逻辑实证主义阶段,地图学在逻辑实证科学下的符号学、认知学和语言学以及战争、科学家、地理学等影响下发展为一门科学;在后现代主义阶段,受后现代文化和移动制图技术的影响,地图呈现出非理性和非客观性的可视化特点。地图学在产生和发展及当代这三个阶段所呈现出的特点,与哲学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和技术紧密相关,它们共同推动了地图学的发展,地图哲学对于把握地图学的底层逻辑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图哲学 实证科学 逻辑实证科学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哲学科学化与神学伦理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晨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哲学是以真理为目标的科学,而神学不是一门科学,它的目标是虔诚的生活所必须的实践行为。当代神学倾向于实践和实践行为的目标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是由现代哲学和社会学导致的,至少也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和推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虔诚的(... 哲学是以真理为目标的科学,而神学不是一门科学,它的目标是虔诚的生活所必须的实践行为。当代神学倾向于实践和实践行为的目标的特性,一定程度上是由现代哲学和社会学导致的,至少也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和推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虔诚的(宗教)生活本身是一个伦理学范畴,而这句话背后体现的仍然是实践行为和伦理学之间的一般关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范畴 伦理化 实践行为 实证科学 实践理性 道德概念 道德原则 逻辑经验主义 莱辛巴哈 文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拉斯·库克论艺术与科学的交汇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8,共7页
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是不同学科间的一个交汇点。在这个讲稿中,库克教授将探讨一些已经被用于研究表演的科学方法,并将它们置于有关数字人文持续争论的更大背景中。本讲稿选用了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与肖邦《玛祖卡》作品63之3等作为... 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是不同学科间的一个交汇点。在这个讲稿中,库克教授将探讨一些已经被用于研究表演的科学方法,并将它们置于有关数字人文持续争论的更大背景中。本讲稿选用了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与肖邦《玛祖卡》作品63之3等作为案例研究,以讨论计算机科技如何为深入聆听与语料库分析的结合提供便利,以及这种方法能够告诉我们关于表演中文化意义的何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表演 定量分析 科学实证 增强聆听 乐句拱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和艺术的统一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良忠 《艺术科技》 2004年第3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艺术 统一性 科学实证主义 相对论 科学原理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与科学可以独立并行
11
作者 《中国天主教》 1990年第1期62-62,共1页
宗教与科学永恒“对立”和可以“融合”都未能恰当解决二者的关系。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精神的不同机能,彼此独立,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如果要一劳永逸地消除历史上造成的冲突,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揭明二者的根本区别。宗教信仰与科学实证... 宗教与科学永恒“对立”和可以“融合”都未能恰当解决二者的关系。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精神的不同机能,彼此独立,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如果要一劳永逸地消除历史上造成的冲突,最好的途径莫过于揭明二者的根本区别。宗教信仰与科学实证迥不相侔。宗教启示是一种原则上不属于科学范围的经验,如果它们分别严守自己的阵地,不越俎代疱,侵入对方的领域,则二者将永恒存在,都将是人类生活的必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与科学 宗教家 科学实证 宗教精神 刻卜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意向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郝长墀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0,共1页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之后,使得西方哲学彻底走出了自然主义的迷雾,确立了哲学不同于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的领域:作为现象学的哲学,它既不是科学之王,也不隶属于科学,它在科学之外,或者说,它有一个更广更根本的区域,
关键词 现象学还原 意向性概念 胡塞尔 自然主义 实证科学 西方哲学 超越 法国 领域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论纲 被引量:2
13
作者 宫敬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0,共10页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以往讨论忽略的问题。恩格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且成体系,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来源三者皆可为证。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如下几点: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为物质,指称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第二,研究本体的哲学分析框架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三,人对本体的反映是外在经验,理论表现形式为实证科学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第四,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哲学性抽象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二者皆具辩证性质;第五,对外在经验的提炼概括是内在经验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此为基于实证科学而来的哲学,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这是完善恩格斯哲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辩证唯物主义 知识分类 实证科学 思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传统的视野看镜头语言的保真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竣淇 王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2,共3页
从学术传统的区分上看,电影理论,尤其是关于电影媒介的本体论问题,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传统下进行的.但当代哲学中,相对于现象学、符号分析为主的欧陆哲学,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分析哲学作为理论... 从学术传统的区分上看,电影理论,尤其是关于电影媒介的本体论问题,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传统下进行的.但当代哲学中,相对于现象学、符号分析为主的欧陆哲学,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分析哲学作为理论支撑的电影理论也在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电影媒介的本质问题.作为与符号学相对的另一哲学传统,分析哲学更为注重逻辑分析和实证论证,以之为支撑的电影本体论也追随着哲学本身的发展,试图通过认知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的角度进入影像媒介,而非依靠符号的象征与解释对影像本身做另外的条件考察.这种脱离解读者本身知识立场,试图从一般受众的认识能力进行分析的方法也为传统电影理论的局限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理论家创造性地构造文本,从而使得理论变得主观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传统 镜头语言 电影理论 影像媒介 真性 分析哲学 实证科学 本体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哲学的现代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赤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民族哲学的现代化郭赤婴哲学的民族属性是在古代形成的。哲学被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然而在世界历史尚未融成统一的时代,人类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的条件下,时代精神只能是民族的时代精神,而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只能是民族的哲... 民族哲学的现代化郭赤婴哲学的民族属性是在古代形成的。哲学被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然而在世界历史尚未融成统一的时代,人类社会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的条件下,时代精神只能是民族的时代精神,而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只能是民族的哲学。任何哲学都具有民族性。今天,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民族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实证科学 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思想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众质疑CPI数据的思考
16
作者 于光耀 牛晓燕 《北方经济》 2011年第15期73-74,共2页
近年来,由于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每每与公布的CPI数据相差甚远,公众开始不断地质疑CPI数据的真实性,关于统计局人为压低通胀数据的传言也随之风声水起。徐奇渊(2010)一文(后称徐文)更是从科学实证的角度把这种质疑推向了高潮,引起各... 近年来,由于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每每与公布的CPI数据相差甚远,公众开始不断地质疑CPI数据的真实性,关于统计局人为压低通胀数据的传言也随之风声水起。徐奇渊(2010)一文(后称徐文)更是从科学实证的角度把这种质疑推向了高潮,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事隔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I 质疑 公众 普通百姓 科学实证 低通胀 统计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性寻求与个性解释: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范式探究
17
作者 刘合智 霍红 《山东体育科技》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文章采用文献法,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探寻研究方法上的思路,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借鉴。主要结论:"科学—实证"范式下文化研究旨在寻求具有一般性意义上的普适性规律,"文化解... 文章采用文献法,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探寻研究方法上的思路,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借鉴。主要结论:"科学—实证"范式下文化研究旨在寻求具有一般性意义上的普适性规律,"文化解释"范式下的研究意在刻画具有特殊意义上的独特性魅力。"科学—实证"为民族传统体育"类"研究提供了探寻共性的方法,"文化解释"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研究带来了阐释个性的手段,两种范式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文武之道",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刻阐释必须坚持两种范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科学-实证 文化解释 共性 个性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所谓“鲁迅的局限”之我见——也与朱健国先生商榷
18
作者 曹振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4-58,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科学共产主义 朱先 苏联 杂文家 政治要求 历史规律 可证伪 “九·一八”事变 实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方法(续)——兼评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9
作者 郁广健 仝秀丽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10-13,共4页
三、整体性方法与共产主义理论波普不仅从方法论角度“批评”马克思整体主义方法,其更主要的目的。
关键词 论历史唯物主义 共产主义理论 波普 历史决定论 方法论角度 社会有机体 实证科学 革命理论 整体主义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形而上学美学》简介
20
作者 鲁涛 《云梦学刊》 2011年第1期106-106,共1页
颜翔林著《后形而上学关学》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关学的玄学特性决定它仍然不屑于对一种实证科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攫取,这恰恰构成了它的魅力之一。因此,该书也不承诺给阅读者确定的知识谱系的理性满足,它... 颜翔林著《后形而上学关学》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关学的玄学特性决定它仍然不屑于对一种实证科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攫取,这恰恰构成了它的魅力之一。因此,该书也不承诺给阅读者确定的知识谱系的理性满足,它只期许给予心性的开启和诗意的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美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简介 后形而上学 2010年 实证科学 知识谱系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