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探索与赋能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雪梅 周茂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2,共12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通过816位高校外语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教学科研能力与时代需求脱节、平台资源与支持系统不足、... 教育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通过816位高校外语教师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外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专业发展规划不明确、教学科研能力与时代需求脱节、平台资源与支持系统不足、数字素养与应用能力薄弱,以及竞争压力与内在动力双重制约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涵盖结构层、能力层和态度层的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模型,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实证探索 赋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 被引量:114
2
作者 邢占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60,共4页
西方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较早地对幸福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索 ,而对幸福系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则是社会学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者发起的。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着眼点不在于主观幸福感的形... 西方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较早地对幸福问题进行了实证探索 ,而对幸福系统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则是社会学特别是心理学研究者发起的。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自身存在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着眼点不在于主观幸福感的形式 ,而在于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内容。主观幸福感研究必须从引起幸福感体验的经验对象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实证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24 h运动指南推荐量的实证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常振亚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7,共8页
目的:将运动(movement behaviors)拆解为6个部分,依次为白天睡眠时长(DSP)、夜晚睡眠时长(NSP)、静坐行为(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PA)、高强度身体活动(VPA),分别建立推荐量,并与我国新发布的《学龄前儿童(3~6岁... 目的:将运动(movement behaviors)拆解为6个部分,依次为白天睡眠时长(DSP)、夜晚睡眠时长(NSP)、静坐行为(SB)、低强度身体活动(LPA)、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PA)、高强度身体活动(VPA),分别建立推荐量,并与我国新发布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进行比较。方法:以53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被试,运用加速度传感器7天、24 h连续测评运动状况,运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评估体质健康状况,使用偏相关分析、ROC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它们之间的关联。结果:1)控制性别和年龄后,DSP、LPA、MPA、VPA、MVPA(moderate to 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和TPA(total of physical activity,TPA)与被试体质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而NSP和SB与体质健康呈显著负相关;2)调整性别和年龄后,随着MPA、VPA、MVPA、TPA水平的增加,被试的体质健康不合格率显著降低(OR<1,P<0.05),反之,随着SB水平的增加,体质健康不合格率显著上升(OR>1,P<0.05);3)SB、LPA、MPA、VPA、MVPA和TPA均对被试的体质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区分作用,其中,最佳SB界值为512 min/d,最佳LPA界值为176 min/天,最佳MPA界值为37 min/天,最佳VPA界值为9 min/天,最佳MVPA界值为46 min/天,最佳TPA界值为233 min/天;4)与不满足推荐量比较,满足本研究SB、LPA、MPA、VPA、MVPA和TPA推荐量之后,被试的体质健康不合格率均显著下降(OR<1,P<0.05)。结论:与中国最新发布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推荐量相比,24 h运动推荐量的MVPA推荐量偏低而TPA推荐量偏高,同时增补了LPA、MPA、VPA和SB的推荐量,未来学者需选取更多的健康指标、更大的研究样本,进一步实证探索学龄前儿童24 h运动推荐量,以丰富24 h运动指南相关实证数据或推动相关指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24 h运动 推荐量 实证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基因识别与活化表达的农业特色小镇规划实证探索——以绍兴柯桥平水茶产业特色小镇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胡洁思 蔡碧凡 +1 位作者 张建国 王允双 《园林》 2020年第5期83-90,共8页
借助景观基因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增加体验发展主题的内容和实证规划探索,为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发展的实际要求,将景观基因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生态环境基因、村庄聚落基因、农业产业基因... 借助景观基因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增加体验发展主题的内容和实证规划探索,为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发展的实际要求,将景观基因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生态环境基因、村庄聚落基因、农业产业基因和乡村文化基因4个组成部分,并设计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探讨以茶为主体的景观基因活化表达的实现路径。结合柯桥平水茶镇的景观基因解构、识别和活化表达,提出了构建以茶为中心,将茶产业、茶科技、茶旅游、茶文创与禅、越文化相融合,联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茶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规划以"一心、一轴、一环、三块、六区"为空间架构,通过茶业融合发展、精品茶园观光、茶村风情体验、育茶科技示范、生态茶园养生和禅茶文化研修区六大功能区的独立分工和相互联系,打造全产业链联动共建的茶产业特色小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基因理论 基因识别体系 活化表达路径 规划实证探索 茶产业特色小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研究:最新进展与趋向 被引量:52
5
作者 蔡敬新 邓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9-18,共10页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不断渗入,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十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这一理论框架的发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不断渗入,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近十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技术-教学-学科知识"(TPACK)这一理论框架的发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对TPACK概念探讨研究、七因子的结构测量与模型研究、TPACK个案研究、增强TPACK的策略研究以及TPACK的通适性与专属性研究等。目前关于TPACK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三种:另类PCK观、融合促进性观和单一发展性观。三种观点各有偏重,均有可取之处。不少实证研究表明,七个TPACK因子在识别上具有一定困难和挑战性;一些其他因素,如教师是否接受培训,教师教学"情感-信念"等可能会影响TPACK七因子模型。未来的TPACK研究,应该考虑其高度情境性以及在技术、教学及学科方面的专属性,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学科领域(尤其是语言与艺术)、不同教学模式及不同技术载体的背景下测查教师的TPACK结构及其发展机理;同时也需要从"知识创建"与"设计能力"的角度,以及学生的角度来诠释与发展教师的TP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ACK 理论派别 实证探索 研究进展 研究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