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证主义法学之身份
1
作者 曾莉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24-127,共4页
作为实证主义传统一部分的实证主义法学自身的理论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复杂性,实证主义法学和持有这一立场的法律实证主义者的身份也始终令人困惑,因为法哲学中"实证主义"一词的涵义让人难以捉摸,而法理上对... 作为实证主义传统一部分的实证主义法学自身的理论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复杂性,实证主义法学和持有这一立场的法律实证主义者的身份也始终令人困惑,因为法哲学中"实证主义"一词的涵义让人难以捉摸,而法理上对于法哲学家或法律理论家们提出的通常可称为实证主义者的相关识别与分类问题因之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社会实证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要“实质性内容”的公法学——赫尔曼·黑勒公法学思想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哲罕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在魏玛德国公法学争论的语境中,相较于汉斯·凯尔森和卡尔·施米特,被中文学界所忽视的公法学家赫尔曼·黑勒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复归到当时的政治现实与学理发展的背景中,还原黑勒的公法学思想。黑勒的公法... 在魏玛德国公法学争论的语境中,相较于汉斯·凯尔森和卡尔·施米特,被中文学界所忽视的公法学家赫尔曼·黑勒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需要复归到当时的政治现实与学理发展的背景中,还原黑勒的公法学思想。黑勒的公法学思想主要是通过和当时其他公法学家的争论标识自身的:黑勒在学术生涯初期主要是对以凯尔森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法学进行批判,并提出他自己的"社会法治国"思想;但在后期他又与施米特对解决魏玛共和国危机提出了不同方案。究其实质,黑勒的公法学思想是带有明显德国公法学传统痕迹的需要"实质性内容"的公法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玛德国 实证主义法学 实证主义法学 法学 赫尔曼·黑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则的引入”与“法律与道德分离”命题——以法学方法论为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蕾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在《法律的概念》第二版的后记中,哈特将"原则"作为不同于规则的另一元素引入了法律体系。这种在法律概念的外延上的扩充,不可避免地对其一贯持有的"一般性、描述性法理学"的方法论立场造成了冲击。在把"原则&... 在《法律的概念》第二版的后记中,哈特将"原则"作为不同于规则的另一元素引入了法律体系。这种在法律概念的外延上的扩充,不可避免地对其一贯持有的"一般性、描述性法理学"的方法论立场造成了冲击。在把"原则"补入其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哈特的法律理论的自恰性与解释力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从整体上看,原则的引入并没有对分析实证主义的分离命题构成严重威胁,但从内部来看,分离命题的消极性倾向却经由原则问题得到更加细致、清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 规则 “法律与道德分离”命题 哈特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法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法学三大流派存在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化 王亮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法学 新自然法学 古典自然法学 分析法学 道德关系 实证主义法学 西方法哲学 法律的道德性 西方法学 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云瑞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1期16-22,共7页
关键词 古典自然法 法哲学 古典契约法 契约理论 契约自由原则 自由意志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缔约人 法典编纂 意思自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 被引量:3
6
作者 郑云瑞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60,共6页
古典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郑云瑞古典契约法,是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契约法。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契约制度是古典契约法的典型代表,契约自由原则是其形成的明显标志。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战胜了封建主义经济,理性主义哲学... 古典契约理论的法哲学基础郑云瑞古典契约法,是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契约法。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契约制度是古典契约法的典型代表,契约自由原则是其形成的明显标志。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战胜了封建主义经济,理性主义哲学战胜了经院主义哲学,民主政治战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自然法 法哲学 古典契约法 契约自由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契约理论 自由意志 《法国民法典》 法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战中的哈特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敏 《理论月刊》 2003年第12期40-44,共5页
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的思想是在论战中发展的,这也使得哈特的思想呈现出一种“中间道路”的特点。因此,从论战的角度来考察哈特在论战中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规则理论、“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和法律的概念,对... 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的思想是在论战中发展的,这也使得哈特的思想呈现出一种“中间道路”的特点。因此,从论战的角度来考察哈特在论战中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规则理论、“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和法律的概念,对于理解哈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特 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法理学 论战 规则理论 “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与意义──法律哲学的若干理论及方法问题
8
作者 葛洪义 陈年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0-86,共7页
法的现象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具体的、丰富的。对法的现象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揭示法的本质,对法的本质的科学抽象又有助于说明法的现象。但是,研究法的现象与研究法的本质有着不同的领域、思路与意义。法学研究有所深化的标志之一,... 法的现象是直观的、感性的,又是具体的、丰富的。对法的现象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揭示法的本质,对法的本质的科学抽象又有助于说明法的现象。但是,研究法的现象与研究法的本质有着不同的领域、思路与意义。法学研究有所深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借助现代方法论变革的成就、立足于法的意义,探索、开拓法的现象领域。从法的意义出发,法的现象是综合的、整体的、动态的范畴,而法律的意义则是在法律与其它各类社会规范的比较之中获得的。只有把法律视为并实际作为法的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法律与法的现象的其它要素相结合,才能显示出法律的作用及法的现象的整体效应。我国法学研究的进一步繁荣、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都与法的现象观念的整体变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本质 现象与意义 法律规范 法律哲学 理论及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 自然法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 法律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与道德
9
作者 王淑芹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9-24,共6页
关键词 现代市场经济 法律原则 法律理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诚实信用原则 法律与道德 《反不正当竞争法》 市场经济活动 实证主义法学 凯恩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道德:“分离”与“反分离”的困惑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伊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43-46,共4页
在当代西方国家,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似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一方面,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守护神,其权威性地位日益加强,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压力和人的心理惯性使人们的行为向“自然合法”转化,... 在当代西方国家,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似乎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一方面,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守护神,其权威性地位日益加强,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压力和人的心理惯性使人们的行为向“自然合法”转化,法律的制裁性大大减弱,法律的道德化、人道化成为共同趋势。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调整 道德要求 道德化 分离 法律化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外部关系 现代社会 现代法律 当代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7
11
作者 哈罗德J.伯尔曼 范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4,共5页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历史基础 实证主义法学 自然法学 历史法学 整体性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个案规范到民法法典化--以“乔丹案”对司法解释及民法典草案的影响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文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5-209,共15页
从本土判例中提取个案规范并融入法典体系,是我国民法典编纂及适用的一大课题。对"乔丹案"这样一个"确定性判例"之个案规范,在融入法典之前,应重启法政策考量,并在各考量主题之下挖掘事理,联通内外体系、"大... 从本土判例中提取个案规范并融入法典体系,是我国民法典编纂及适用的一大课题。对"乔丹案"这样一个"确定性判例"之个案规范,在融入法典之前,应重启法政策考量,并在各考量主题之下挖掘事理,联通内外体系、"大小传统",再由个案裁判通往法条取舍以及后法典的法教义学体系构建。而后可知,就本案所涉权利碰撞不能慑于名人光环,不能片面理解诚信原则,而应辩证看待"搭便车"行为,避开概念法学"颠倒法论"的陷阱。应看到与商标权相碰撞的"姓名"及"姓名权"的特殊性,体察姓名权人长期放任公然占用带来的失权可能。基此建构评价框架,预估待决个案的走向,并观照法典编纂厘定人格利益财产化的正当性限度。这项研究虽着力于具体制度,却又是法学实证主义道路一次完整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案例113号 名人姓名权 驰名商标 权利失效 法学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