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析“攻日论”之说的出现——20世纪中叶日本“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一侧面 被引量:2
1
作者 叶伟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以后,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以此为触发点日益高涨。中国人的日本观,也开始成为部分日本学者、研究者关心和注意的对象。然而,当时日本学界不少"中国通"只是以自己熟知的中国古代文献来解释两国间...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以后,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以此为触发点日益高涨。中国人的日本观,也开始成为部分日本学者、研究者关心和注意的对象。然而,当时日本学界不少"中国通"只是以自己熟知的中国古代文献来解释两国间的现实问题。七.七事变以后,随着日军的全面侵华,更多的日本学者、研究者开始投身于"宣扬国威"的热潮之中。顺应这一学术研究为政治服务的潮流,实藤惠秀受青年研究者佐藤三郎相关研究的启发,提出了"攻日论"这一说法,现存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的《惠秀文存》,既是解明"攻日论"之说如何提出这一问题的关键性资料,而且也是反映实藤惠秀坦诚对待"非友好"历史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日论” 实藤惠秀 日本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子瑜《唐宋八大家古文修辞偶疏举要》问世
2
作者 龚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96-96,共1页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于六十年代初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研究修辞学,大学当局特地开了“修辞学特殊讲座”,聘请郑子瑜为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修辞学”。听讲者限于该校文学院及教育学院的教授,计有实藤惠...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郑子瑜教授,于六十年代初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研究修辞学,大学当局特地开了“修辞学特殊讲座”,聘请郑子瑜为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修辞学”。听讲者限于该校文学院及教育学院的教授,计有实藤惠秀教授、大矢根文次郎教授、提留吉教授、阵内宜男教授、原田正己教授、松浦友久教授等六人,皆系日本著名的中国文学及语言学者(据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的《自序》所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子瑜 唐宋八大家 《中国修辞学史稿》 客座教授 郑氏 韩愈 早稻田大学 实藤惠秀 大中学 校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