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南湜 刘悦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53,共7页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上 ,知识分子早年激进而晚年回归传统的“精神还乡”现象屡屡出现。一方面 ,还乡者在晚年所要皈依的只是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对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却并不回绝 ,这就决定了另一方面 ,在理智上图存的坚定信...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史上 ,知识分子早年激进而晚年回归传统的“精神还乡”现象屡屡出现。一方面 ,还乡者在晚年所要皈依的只是传统的“理想性文化”,而对现代化的“实用性文化”却并不回绝 ,这就决定了另一方面 ,在理智上图存的坚定信念使还乡者接受了文化时代性 ,但在情感上 ,他们却更为认同文化的民族性 ,亦即作为精神家园的民族文化理想。实质上 ,这种两难心态正是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矛盾在知识分子内心中的投影 ,文化“精神还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还乡” 知识分子 实用性文化 理想文化 两难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何以可能——一个基于文化之双层结构视域的考察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南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2,共8页
我们可以将思维方式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种文化之象征性地把握世界的基本或核心构架,后者则指基于这种基本或核心构架而敷设的象征性地把握现实生活的具体方式。文化即为思维活动的创造物,两个层面的思维方式分别对... 我们可以将思维方式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前者指一种文化之象征性地把握世界的基本或核心构架,后者则指基于这种基本或核心构架而敷设的象征性地把握现实生活的具体方式。文化即为思维活动的创造物,两个层面的思维方式分别对应于理想性文化与现实性文化。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实用性思维方式层面必定会发生变化,而本源性思维方式层面则有可能不发生变化且倾向于不变化。这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用性文化的改变虽必不可免,但国人有可能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保留中华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而不必追随西方的思维方式。但这种本源性思维方式与终极文化理想的不变与实用性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巨变,不可避免地要在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的两个层面之间形成一种错位和紧张,并造成种种文化焦虑。消除这种紧张、龃龉,正是今天国人必须直面的现实和必须自觉承担的文化创造任务。这一工作不可能是各种元素之间简单的排列组合,而必然是一种基于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对于外来文化的重构。这种重构的实质就是在中国本源性思维方式及文化理想与新的现实生活以及与之匹配的实用性思维方式之间重新建立起一种搭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思维方式 实用思维方式 理想文化 实用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之命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南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共7页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所造成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活动领域的相对分离同时 将导致文化的理想层面与实用性层面的相对分离,从而使得把文化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反对的传统的整体观思想模式在文化研究中不再适用,而必须代 之以一种非整体现的思想方法,分离地考察文化的两个层面。本文由这种考察得出的结论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想性文化与实用性文化同现实的经济、政治活动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 关系,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在两个层面亦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实用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将 不得不归于消亡,完全让位于一种现代性文化;而在理想性文化层面,传统文化则有可能在现 代社会中保有一席之地,与对立的现代性理想文化构成相互竞争且互补的两极,从而进入一 个“复调”文化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文化 实用性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 政治活动 现实生活 文化层面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社会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