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样态设计及实现理路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吕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6,共8页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高校的伟大创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建立至今,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30多年的艰...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中国高校的伟大创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建立至今,紧紧围绕“为什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怎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有效实践,深刻洞悉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一般样态,准确把握了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主题、主线和定位。解答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难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厘定建设任务、完善支撑体系、夯实发展计划的实现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展历程 样态设计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价值目标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基础及取向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胜亮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30-38,共9页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 在社会转型的语境下,沿用经济法价值目标传统实现理路范式(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无法实现经济法的应然理想,现有经济法价值目标的实现理路与转型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背离与张力,难以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回到"转型中国"语境之下,以我国经济法价值目标即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理路重构的诱因作为问题的逻辑起点,从宏观层面上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法实现利益结构意义上平衡与协调的基础,为最终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提供方向性的制度设计与实施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经济法 价值目标 实现理路 诱因 基础 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梦”语境下的“廉政梦”价值内涵与实现理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唐贤秋 杨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2,共5页
"廉政梦"是在"中国梦"语境下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廉洁政治价值目标的语义新概括。"廉政梦"的价值内涵在于:它以试图构建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价值目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秉承为民用权的价值观念,以... "廉政梦"是在"中国梦"语境下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建设廉洁政治价值目标的语义新概括。"廉政梦"的价值内涵在于:它以试图构建一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价值目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秉承为民用权的价值观念,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价值内核。"廉政梦"的实现不能脱离"中国梦"这一语义背景。其实现理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廉政梦"的必经之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廉政梦"的根本路径,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廉政梦"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政梦 价值内涵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四篇)--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的价值目标及实现理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晓龙 赵兴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共4页
注重个体品德培育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点,先秦儒家为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提供的价值目标是理想人格,而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又是由仁、义、礼、智、孝悌等基本道德规范所规定的。理想人格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道德教育所达到的个... 注重个体品德培育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点,先秦儒家为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提供的价值目标是理想人格,而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又是由仁、义、礼、智、孝悌等基本道德规范所规定的。理想人格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道德教育所达到的个体道德自觉,同时又离不开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并外化为惯常道德行为的双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品德 价值目标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视域下的教师教材使用:价值意蕴、模型构建与实现理路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9,共8页
教师教材使用不仅关涉教材正向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教师教材使用应推动学生身体回归教育原初,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重视学生身体的体验特性,观照学生身体的周围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整... 教师教材使用不仅关涉教材正向功能的发挥,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具身视域出发,教师教材使用应推动学生身体回归教育原初,彰显学生身体的始基作用,重视学生身体的体验特性,观照学生身体的周围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整全发展。结合教师教材使用的基本过程,具身视域下的教师教材使用模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重视身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具身特征;其次,基于身体,设计教材开发的具身方案;再次,发用身体,构建教材实施的具身过程;最后,回到身体,形成教材使用的具身评价。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新一轮教师教材使用的优化。进一步而言,为了促进教师教材使用走向具身,可从以“身心整全”为导向,贯穿使用全程;以“身体躯干”为基点,注重感官参与;以“生活世界”为中心,从已有经验出发;以“躬身活动”为手段,不断发用身体四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教师教材使用 模型构建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的实现理路
6
作者 刘文龙 翟得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7期150-153,共4页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进乡村文化创新,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促进乡村文化旅游,...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推进乡村文化创新,重塑乡土文化、涵养乡风文明、繁荣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协同效应。但当前部分乡村文化顶层设计还不健全不均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劲头不足,文化建设专业人才严重缺失,构成乡村振兴视域下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从重规划、转观念、供政策3个方面入手,严格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相关制度规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乡村振兴人才回流创造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实现理路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彻理解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淑湘 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国家的需要是使教育对象具有国家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即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是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满足。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国家需要和对... 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国家的需要是使教育对象具有国家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即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是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满足。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目的是在实践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而只有透彻理解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获得感,进而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需要 对象需要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探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甘海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64-65,82,共3页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并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元...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并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青年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面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元化、经济转型带来的挑战,培养的难度加大。基于此,构建科学选拔、系统培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规范管理机制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机制 实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