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返乡创业青年短视频赋权与乡村振兴主体角色协商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青年 整体赋权 主体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档案的价值理解与主体确认--基于抖音短视频的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伶杰 朱娅妮 张倩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79,共3页
本文在探析非遗档案价值的基础上,对利用抖音进行非遗档案价值开发的优势进行评析,为非遗档案的价值实现进行主体确认和职责定位,以期为我国非遗档案的价值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非遗档案 抖音 档案价值 价值实现主体 非遗档案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主体性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龙柏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个人主体性作为一个被长期搁置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且是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必然。个人主体性有别于个人主体属性、个人主观性以及人格、个性等概念,它是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 个人主体性作为一个被长期搁置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且是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必然。个人主体性有别于个人主体属性、个人主观性以及人格、个性等概念,它是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包括内向和外向主体性两个部分,而外向主体性又可分为单一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它的实现受到客体性的制约,即内在限度与外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体 个人主体性的内涵 个人主体性的内在结构 个人主体性的实现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晓 刘明 白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1,共15页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入探讨,这种做法局限了幸福感的解释力和视域。幸福感的概念分析缘起于哲学,幸福作为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自古希腊哲学起就得到充分诠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幸福研究的两大哲学范式,其中,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自然主义哲学范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中幸福研究的主导范式。因此,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与构成要素的研究,需要重新挖掘自然主义哲学传统中的相关概念资源。文章借助哲学领域中幸福概念的诠释学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文本的质性分析,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在非惯常环境中对其体验到的外在和内在对象经过内在认知反省后获得的积极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由主体满足要素和主体实现要素两部分组成。扎根分析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一个多维构念,具体由愉悦感、抽离感、临场感、获得感、满足感、能动感和仪式感7个维度构成。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构成要素的深度分析弥补了原有直接借用心理学幸福感概念化旅游者幸福感的缺陷,使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定义和测量更为合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获得的积极效益,进而使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建构主义 自然主义 旅游者幸福感 主体满足 主体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