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测数据的直驱风电机组谐波特性分析及建模方法
1
作者 张磊 孙媛媛 +3 位作者 李亚辉 张帆 刘洋 李立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2,共11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被广泛使用,受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的影响,风电机组并网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谐波,在大规模并网时,风电集群设备间的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剧谐波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风电机组...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被广泛使用,受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特性的影响,风电机组并网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谐波,在大规模并网时,风电集群设备间的交互影响进一步加剧谐波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风电机组谐波特性建模方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风电机组的谐波特性。首先,明确了不同频次谐波特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风电机组的谐波特性分析模型,简化了风电机组谐波建模的整体过程。其次,结合实际风电集群拓扑结构,建立了风电集群聚合谐波模型,明确了风电机组之间的谐波交互影响程度,量化了计及风电机组间耦合影响的单体与集群的关联关系。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直驱风电机组的谐波特性,通过仿真验证了集群聚合谐波模型的准确性,提高了风电集群建模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实测数据 直驱风电机组 谐波建模 风电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货车编队荷载作用特征分析
2
作者 赵鸿铎 刘泽霖 +2 位作者 高达辰 陈昊昱 马鲁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货车编队技术是货运交通智能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货车编队的荷载作用为研究对象,在明确货车编队的横向、纵向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调研并总结了国内外货车编队的实测项目;基于AUTOPILOT项目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货车编队的横向和纵向荷... 货车编队技术是货运交通智能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以货车编队的荷载作用为研究对象,在明确货车编队的横向、纵向控制模式的基础上,调研并总结了国内外货车编队的实测项目;基于AUTOPILOT项目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货车编队的横向和纵向荷载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货车编队的轴载作用影响。结果表明:货车编队的轮迹横向分布标准差为7.14 cm,仅为传统货车的1/3,具有明显的“渠化”特征;货车编队在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时,车头时距可低于0.8 s,约为相同速度下传统货车的27%;与传统货车相比,货车编队运行轴载作用次数具有“高频”特性,对现有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货车编队 实测数据 荷载作用分布 轴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9
3
作者 郝龙 刘涵予 +6 位作者 黄翔 李泷杲 谢颖 刘春 宋金辉 喻龙 候国义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7,共13页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 新一代飞机等航空重大型号呈现出高隐身、重载、远程、长寿等阶跃发展新特征,使得现有基于理论模型的数字化装配仿真协调技术难以满足其超高的装配精度与服役性能要求。针对上述装配精度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介绍了一种引入装配关键特征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通过在装配过程中精准表达零件制造误差与装配累积误差,实现在精度要求超高的装配关键部位质量精准控制与溯源调整。通过分析该技术实现特点,厘清了基于实测数据的飞机虚拟预装配技术体系框架。梳理了飞机复杂结构的装配关键特性识别与分析、面向虚拟预装配的零件几何特征测量与重构以及面向装配语义与几何特征约束的虚拟预装配分析等相关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新一代飞机的超高尺寸精度与服役性能需求,得出了数字孪生体系下面向实测模型的虚拟预装配技术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关键特性 数字化测量 快速重构 虚拟装配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及工业验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林 张凯 +1 位作者 万承辉 吴宏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由于堆芯运行过程中的组件辐照生长、冷却剂高速冲击等因素,燃料组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曲现象。但机组运行期间无法直接测量燃料组件弯曲状态,导致数值模拟采用的堆芯物理模型与真实堆芯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直观上表现为堆芯功率分布的... 由于堆芯运行过程中的组件辐照生长、冷却剂高速冲击等因素,燃料组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弯曲现象。但机组运行期间无法直接测量燃料组件弯曲状态,导致数值模拟采用的堆芯物理模型与真实堆芯状态之间存在差异,直观上表现为堆芯功率分布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显著误差。为了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本文开展了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大量样本训练建立堆芯物理模型与实测数据物理场之间的显式函数关系;基于三维变分算法和实测数据物理场,建立物理模型反演优化代价函数,通过实测数据反演优化得到与真实状态更为接近的堆芯物理模型。为了实现方法验证,本文利用国内某商用压水堆核电厂的功率分布实测数据对堆芯燃料组件弯曲实现了反演优化。数值结果表明:采用反演优化得到的堆芯物理模型,可将堆芯功率分布计算误差的最大值由13.4%降至7.7%,显著提升了堆芯数值模拟结果的精度。因此,本文提出的基于实测数据融合的堆芯物理模型反演优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堆芯数值模拟的精度,在核反应堆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融合 模型反演优化 三维变分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InSAR与实测数据的矿区地表大量级沉陷监测方法
5
作者 王道顺 薄怀志 +2 位作者 孙建 张娟 陈艳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18,共7页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将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结果融合,完整获取矿区的大量级沉陷盆地。以山东某矿3308工作面为研究区域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矿区大量级沉陷盆地连续完整,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与水准实测数据相比,融合结果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2和111.6 mm,可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级沉陷 INSAR 实测数据 沉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卫星关键载荷实测数据的有效处理和地球重力场的精确解算 被引量:46
6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3 位作者 钟敏 员美娟 周旭华 彭碧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66-1975,共10页
首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7-06-01~2007-12-31时间段内的GRACE Level 1B卫星GPS轨道位置和速度、K波段系统星间速度、加速度计非保守力以及恒星敏感器姿态实测数据对应进行了轨道拼接、粗差探测、线性内捅、重新标定、... 首先对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7-06-01~2007-12-31时间段内的GRACE Level 1B卫星GPS轨道位置和速度、K波段系统星间速度、加速度计非保守力以及恒星敏感器姿态实测数据对应进行了轨道拼接、粗差探测、线性内捅、重新标定、坐标转换、误差分析等有效处理;其次,基于改进的能量守恒法恢复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在1 20阶处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25.313 cm;最后,检验了本文地球重力场模型IGG-GRACE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IGG GRACE解算精度在低频部分略优于德国波兹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公布的EIGEN-GRACE02S地球重力场模型,而在中高频部分略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关键载荷 实测数据 能量守恒法 地球重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上海地区超深基坑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江晓峰 刘国彬 +1 位作者 张伟立 李翔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570-573,共4页
根据58个上海软土地区19m以上超深基坑数据库,从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充分的数据挖掘,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方面,得到了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形态特征、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归一化的最大水平位移值... 根据58个上海软土地区19m以上超深基坑数据库,从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充分的数据挖掘,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方面,得到了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曲线形态特征、最大水平位移的位置、归一化的最大水平位移值;墙后地表沉降方面,得到了墙后地表沉降的曲线形态、墙后最大地表沉降值、墙后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并对这些规律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机理分析。这些结论可用于超深基坑的变形估算、优化设计以及指导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实测数据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 墙后地表沉降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终端区空中交通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许炎 张洪海 +1 位作者 杨磊 廖志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5-211,共7页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 研究机场终端区空中交通流时空特性,为揭示交通流内在相互影响及拥堵机理,优化终端区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根据实测的空管雷达信息,首先确定目标航段上空中交通流参数的时序分布;然后从交通流参数关系基本图出发,结合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方式与管制规则的分析,将空中交通流状态划分为自由流、弱管制干预流和强管制干预流三个阶段;最后,在状态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空中交通流的速度—密度模型、流率—密度模型和流率—速度模型,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交通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空中交通流特性,且对终端区空中交通时空态势的评估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空中交通流特性 交通流模型 实测数据 终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建 李宗南 +2 位作者 张楠 谢静 贺立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34,共9页
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是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实测数据的信息获取与重建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按三维信息获取原理及工作方式进行分类,并就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同时针对作物建模精度评价问题... 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是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关键问题,基于实测数据的信息获取与重建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按三维信息获取原理及工作方式进行分类,并就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同时针对作物建模精度评价问题,将现有评价方法归纳成2类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从方法融合、多参数反演、工作模式和工作范围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实测数据作物三维信息获取与重建方法的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信息 作物三维建模 信息获取与重建 实测数据 建模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的非线性混沌模型重构 被引量:32
10
作者 马军海 陈予恕 刘曾荣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128-1134,共7页
动力系统实测非线性混沌数据的模型重构技术是相空间重构的重要内容· 在判定了实测数据的非线性混沌特征,计算了实测数据的分维数,Lyapunov 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本征值分解和噪声去除及确定其模型阶数以后,提出了一个... 动力系统实测非线性混沌数据的模型重构技术是相空间重构的重要内容· 在判定了实测数据的非线性混沌特征,计算了实测数据的分维数,Lyapunov 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本征值分解和噪声去除及确定其模型阶数以后,提出了一个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的非线性混沌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并用其确立的混沌模型进行了预测工作,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参数辨识方法能迅速地将参数估计值带到多峰目标函数的全局最少值附近,然后再采用优化理论能较准确地求出模型的参数,用得到的混沌模型对系统进行预测工作其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混沌模型 参数辨识 实测数据 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配网理论网损计算方法 被引量:37
11
作者 王刚军 王承民 +1 位作者 李恒 郭志忠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8-20,共3页
配电网的理论网损计算对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际网络中装设了大量的监控终端,所采集的数据越来越丰富,给理论网损的计算带来了方便。文中提出了2种计算配电网理论网损的方法,即回路... 配电网的理论网损计算对配电网的规划和运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配电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实际网络中装设了大量的监控终端,所采集的数据越来越丰富,给理论网损的计算带来了方便。文中提出了2种计算配电网理论网损的方法,即回路电流法和电流电压法。这2种方法不依赖于对网络的拓扑分析和设备参数,充分利用了监控终端的实测数据,是计算配电网理论网损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 理论网损 计算方法 配电网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和NURBS曲面的小麦叶片三维可视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书钦 刘海龙 +4 位作者 诸叶平 李世娟 刘升平 张红英 李中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7-782,共6页
小麦三维可视化在农业生产、作物生长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为作物株型选育,高产、高效栽培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针对小麦叶片三维形态不易模拟的问题,基于田间试验实测数据和NURBS自由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小麦叶片主脉控制点构... 小麦三维可视化在农业生产、作物生长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将为作物株型选育,高产、高效栽培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针对小麦叶片三维形态不易模拟的问题,基于田间试验实测数据和NURBS自由曲面造型技术,构建小麦叶片主脉控制点构造算法,计算小麦叶片NURBS曲面控制点坐标,并借助OpenGL图形库实现了不同控制点序列下的小麦叶片曲面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绘制的小麦叶片模型具有较高平滑度和真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 NURBS曲面 三维可视化 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电弧炉实时数字仿真模型及其实现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新春 付超 +1 位作者 马巍巍 周国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7-18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建立电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将电弧炉等效为受现场实测数据控制的电流源,采用锁相技术实现了实测数据与实时仿真系统的同步,从而使得长时间实时仿真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实际电弧炉配... 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实测数据建立电弧炉实时仿真模型的方法。该模型将电弧炉等效为受现场实测数据控制的电流源,采用锁相技术实现了实测数据与实时仿真系统的同步,从而使得长时间实时仿真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根据实际电弧炉配电系统,搭建了用于静止无功补偿(SVC)系统控制和保护设备闭环测试的实时仿真系统(RTDS)并进行了控制器闭环测试。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电弧炉建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模型能够全面而真实地再现实际电弧炉引起的诸如电压波动与闪变、谐波、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问题,所建立的RTDS实时仿真测试系统可以用于SVC控制系统的闭环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炉 现场实测数据 实时数字仿真 模型 闭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实测数据的配网断路器投切暂态过电压建模方法 被引量:18
14
作者 袁涛 唐瑭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唐维 杨鸣 谢荣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5-1563,共9页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使配网中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的获取愈加方便,利用实测数据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性分析是数字孪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配网断路器投切暂态过电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10 kV配网断...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使配网中设备在线监测数据的获取愈加方便,利用实测数据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安全性分析是数字孪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配网断路器投切暂态过电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10 kV配网断路器的实际运行数据,提取断路器的关键运行参数,可以对数值模型进行迭代修正,从而实现仿真模型对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跟随,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计算得到的投切过电压水平标幺值最大为3.88,相较传统模型与实测值更为相近。该模型可用于配网真空断路器的运行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断路器 实测数据 数字孪生 截流值 投切过电压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电铁牵引负载谐波源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欣然 孙谦 +2 位作者 朱湘有 张永旺 邓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在大量实测电铁录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总体测辨的建模思想,首先建立了在不同牵引工况下以机车与网侧系统交换的三相基波正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激励,谐波电流的实部和虚部为响应的谐波源模型,而后确定了每类模型的推荐参数。通过模型... 在大量实测电铁录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总体测辨的建模思想,首先建立了在不同牵引工况下以机车与网侧系统交换的三相基波正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为激励,谐波电流的实部和虚部为响应的谐波源模型,而后确定了每类模型的推荐参数。通过模型响应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说明得到的牵引负载谐波源模型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铁牵引负载:谐波源模型 实测数据 总体测辩 牵引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实测数据新旧程度的工后沉降单项模型预测方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文贵 印鹏 +1 位作者 贺敏 刘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
工后沉降预测是建筑物地基或路基安全性与加固维护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获得更加合理而简单实用的单项模型工后沉降预测方法,本文针对实测沉降数据新旧程度对地基沉降预测效果的影响,引入新鲜度函数,对单项预测模型沉降计算值... 工后沉降预测是建筑物地基或路基安全性与加固维护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获得更加合理而简单实用的单项模型工后沉降预测方法,本文针对实测沉降数据新旧程度对地基沉降预测效果的影响,引入新鲜度函数,对单项预测模型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描述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建立出单项预测模型拟合分析的新型目标误差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测沉降曲线的拟合分析确定地基单项沉降预测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进而提出了反映实测沉降数据新旧程度影响的单项模型工后地基沉降预测新方法。它既不失传统单项模型沉降预测方法简单实用的特点,还能明显改善地基沉降预测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后沉降 单项沉降预测模型 新鲜度函数 实测数据新旧程度 拟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高架路实测数据分析与交通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正 郭明旻 +4 位作者 郑贤清 林展熙 吴胜春 赵昀杰 张英莹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9-797,共9页
对上海市中心延安高架路一个路段交通流进行长时间录像拍摄,提取到"车速-车头间距"有效数据26000余对.应用该批实测数据,对多种常见交通流速密关系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一维管流模型在我国高速道路交通流参数计算中具有优... 对上海市中心延安高架路一个路段交通流进行长时间录像拍摄,提取到"车速-车头间距"有效数据26000余对.应用该批实测数据,对多种常见交通流速密关系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一维管流模型在我国高速道路交通流参数计算中具有优势.提出采用变参数一维管流模型刻画交通流非线性特征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模型 实测数据 一维管流模型 交通状态指数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实测数据确定特种产品运输模拟试验规范谱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国年 黄海英 +2 位作者 王丽娟 卫军胡 孙国基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0,共4页
通过特种产品跑车试验确定了运输振动谱的测试条件和方法。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不同速度、不同测点的振动数据,经处理和归纳,形成了在实验室可再现的三向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与《军用物资运输环境条件》(GJB3493)中振动试验加... 通过特种产品跑车试验确定了运输振动谱的测试条件和方法。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得到不同速度、不同测点的振动数据,经处理和归纳,形成了在实验室可再现的三向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与《军用物资运输环境条件》(GJB3493)中振动试验加速度谱密度曲线的比较后认为,该谱型既与国军标、美军标中规定的随机振动谱型近似,又更符合实际条件,故可作为特种产品及其他军用物资试验室模拟运输的试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 数据处理 振动加速度 功率谱密度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数据的西北地区风电场风场及尾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万润 栾雪涛 +2 位作者 王雪平 杜永峰 李爱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9-705,共7页
基于西北地区某风电场2015—2016年的风速风向实测数据,分析了风电场风塔的尾流特性,并与现有风力机尾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远尾流场作用下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概率密度分布等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基于西北地区某风电场2015—2016年的风速风向实测数据,分析了风电场风塔的尾流特性,并与现有风力机尾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远尾流场作用下的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概率密度分布等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Jensen模型、Park-Gauss模型与实际工程中多个尾流作用下的风电场尾流特性存在差异.在多风向多尾流叠加作用下,当风速大于10 m/s时,各风塔湍流强度随着平均风速的增长呈增大趋势,风电场内部风塔湍流强度在低湍流段更加集中,外围风塔湍流强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速率略快于内部风塔,而湍流积分尺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程度总体慢于内部风塔,且外围风塔实测风速更加接近高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数据 风场特性 尾流特性 风塔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随机分布的相位随机化对实测数据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军海 陈予恕 刘曾荣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955-964,共10页
本文对服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充分随机化后对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生成的替代数据的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充分随机化后对临界值无质的影响·这对相位随机化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广泛应用提供了理... 本文对服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充分随机化后对动力系统实测数据生成的替代数据的影响做了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分布的随机数相位充分随机化后对临界值无质的影响·这对相位随机化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随机化 随机时序 随机分布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