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测强震记录的主余震向量过程降维模拟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子心 姜云木 +1 位作者 刘章军 阮鑫鑫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9-190,共12页
将主余震型地震动视作一个随机向量过程,基于实测强震记录进行建模,实现了主余震向量过程的降维模拟。首先,根据条件筛选了488组主余震型实测强震记录,并计算每组主震与余震的相干性,据此建议了一种主余震相干函数模型;其次,应用最佳平... 将主余震型地震动视作一个随机向量过程,基于实测强震记录进行建模,实现了主余震向量过程的降维模拟。首先,根据条件筛选了488组主余震型实测强震记录,并计算每组主震与余震的相干性,据此建议了一种主余震相干函数模型;其次,应用最佳平方逼近对主余震向量过程的演变功率谱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并求得了每个参数的均值;最后,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通过引入随机函数的降维思想,实现了主余震向量过程的降维模拟。算例表明,生成的主余震代表性时程具有良好的相干性,且与实测记录拟合一致,验证了主余震相干函数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生成的主余震代表性时程集合的精度较高,且频谱信息与实测记录拟合较好,验证了降维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余震向量过程 实测强震记录 相干函数 参数识别 降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震记录的多维地震动降维建模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章军 姜云木 +1 位作者 刘子心 岳庆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44-251,共8页
地震动具有多维性,如何合理建立多维地震动是复杂工程结构精细化抗震分析的基础。首先,以1 766组实测多维强震记录为依据,建议了一类多维地震动的迟滞相干函数模型;其次,研究地震动平动分量在幅值、持时及频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维地... 地震动具有多维性,如何合理建立多维地震动是复杂工程结构精细化抗震分析的基础。首先,以1 766组实测多维强震记录为依据,建议了一类多维地震动的迟滞相干函数模型;其次,研究地震动平动分量在幅值、持时及频谱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维地震动的演变功率谱模型;最后,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随机向量过程降维方法,实现了仅用两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有效模拟多维地震动过程。数值算例表明,降维方法生成的多维地震动代表性时程具有良好效率,且平动分量的相干性、反应谱以及幅值谱均与实测记录拟合一致,验证了多维地震动降维模型的精确性和工程适用性。同时,采用降维方法生成的多维地震动代表性时程具有赋得概率,并构成一个完备的概率集,可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相结合,进而为复杂工程结构抗震可靠性精细化评价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地震动 实测强震记录 相干函数 演变功率谱 降维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相位差谱的全非平稳地震动建模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庆霞 刘章军 +1 位作者 姜云木 刘子心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为合理表征地震动过程的全非平稳性和随机性,发展了一类基于相位差谱和功率谱结合的随机地震动模型。首先,阐明了相位差与地震动全非平稳性的关系,并利用实测强震记录,进行相位差谱模型参数的识别及统计分析。其次,采用确定性和随机性... 为合理表征地震动过程的全非平稳性和随机性,发展了一类基于相位差谱和功率谱结合的随机地震动模型。首先,阐明了相位差与地震动全非平稳性的关系,并利用实测强震记录,进行相位差谱模型参数的识别及统计分析。其次,采用确定性和随机性参数的功率谱模型,分别获得确定性参数的取值以及随机性参数的归一化最优概率分布。最后,通过选取基本随机参数的代表性点集,获得相应的地震动加速度代表性时程集合。研究结果表明:仅需2个或4个基本随机变量即可模拟具有自然变异性及丰富概率信息的地震动加速度过程,且模拟所得的加速度反应谱与实测强震记录拟合良好,为应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进行复杂工程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及抗震可靠性精细化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相位差谱 功率谱 随机参数 参数识别 实测强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