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动态特性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上官文斌 宋志顺 +2 位作者 张云清 蒋开洪 徐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8-323,共6页
设计并制造了不同类型的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试件,对其动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的用途,建立了不同类型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给出了其动刚度、滞后角的计算方法和滞后角峰值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计并制造了不同类型的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试件,对其动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的用途,建立了不同类型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的集总参数模型,给出了其动刚度、滞后角的计算方法和滞后角峰值频率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多惯性通道型液阻悬置的动态特性,并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文中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被动式液阻悬置和半主动式液阻悬置的设计与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特性 液阻悬置 多惯性通道 集总参数模型 实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产车型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性能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锋 吴鸣 杨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6-681,710,共7页
车内噪声控制是汽车NVH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对中高频(≥500 Hz)噪声非常有效,但对低频噪声效果不明显。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基于相消干涉原理,非常适合控制... 车内噪声控制是汽车NVH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被动控制技术对中高频(≥500 Hz)噪声非常有效,但对低频噪声效果不明显。主动噪声控制(active noise control, ANC)基于相消干涉原理,非常适合控制低频噪声,已被众多车型全系标配。目前,学术界关于主动噪声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控制算法的开发和性能优化上,而工业界对于主动噪声控制效果的报道比较片面,公开、全面的实测结果较少。为给学术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让更多主机厂了解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实际效果,以某全系标配发动机噪声主动控制系统的量产车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定置和行驶工况下对其主动噪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系统鲁棒性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好地控制了发动机噪声且鲁棒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产车型 车内噪声 主动噪声控制 实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线木寨岭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宁 《中国铁路》 2012年第5期67-70,共4页
结合木寨岭隧道工程,对施工区域地应力进行测试,并对地应力场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隧道掌子面流变特性、变形速率与总变形量、围岩压力、支护压力、锚杆受力、围岩破坏范围的测试和分析,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挤压性变形具有变形量... 结合木寨岭隧道工程,对施工区域地应力进行测试,并对地应力场进行拓展分析。通过对隧道掌子面流变特性、变形速率与总变形量、围岩压力、支护压力、锚杆受力、围岩破坏范围的测试和分析,提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挤压性变形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前后期均呈"来劲"等特征,以及围岩压力以形变压力为主等结论,并建议取消拱部锚杆,加长边墙锚杆,抑制隧道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力学行为 实测与分析 地应力 兰渝线木寨岭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梁拱组合体系吊杆内力变化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某梁拱组合桥在开通运营的3年时间内即发现吊杆索力偏离设计索力较大,且主梁不同部位伴有裂纹产生的现象。在桥梁现状检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数次对桥梁进行检查测试的情况,对吊杆内力及其时程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测吊杆内... 某梁拱组合桥在开通运营的3年时间内即发现吊杆索力偏离设计索力较大,且主梁不同部位伴有裂纹产生的现象。在桥梁现状检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数次对桥梁进行检查测试的情况,对吊杆内力及其时程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测吊杆内力进行比较,进而对类似桥梁的分段施工和运营维护提出合理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 梁拱组合体系 吊杆内力 实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ChatGPT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实测及分析
5
作者 姚丽波 苗俊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探讨ChatGPT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实际测试案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作为人工智能工具在医学科研管理领域的实用性和局限性。方法:使用ChatGPT4.0模型来执行多项任务,包括信息汇总与分析、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项目计划设计。... 目的:探讨ChatGPT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实际测试案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作为人工智能工具在医学科研管理领域的实用性和局限性。方法:使用ChatGPT4.0模型来执行多项任务,包括信息汇总与分析、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项目计划设计。提出特定问题给ChatGPT,并根据其回答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场景包括对医学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科技政策和法规进行汇总、设计科研项目管理计划以及生成统计图表等。结果:ChatGPT在信息汇总与分析方面表现良好,能够提供关于医学研究热点和趋势的全面信息。在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面,ChatGPT有效地辅助了科研统计分析,给出的Python程序经过多次调试最终运行成功。在项目计划设计方面,ChatGPT的表现未达到预期,反馈内容较为空洞,缺少创新和实质性内容。尽管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便利性,但存在信息实时性不足、数据安全和准确性问题。结论:本研究通过实测,ChatGPT4.0模型在医学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潜力,特别是在信息汇总和初步数据分析方面。然而,它在处理复杂任务和提供最新、准确信息方面显示出局限。因此,ChatGPT可作为医学科研管理中的辅助工具,但需要与其他数据源和策略结合使用,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随着GPT-4 Trubo和GPTs的发布,未来ChatGPT在医学科研管理中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助力医学科研管理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医学科研管理 实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