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1
作者 李星颖 谢梓民 +11 位作者 原耀贤 孙铭澮 江文康 赵明明 何诗 何静 赖健仪 白银山 陈胜锋 陈志胜 马骏 王丙云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了提高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检出率,本试验根据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针对FIP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方法... 为了提高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检出率,本试验根据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M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将扩增的目的基因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并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针对FIPV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检出率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梯度稀释的标准品与Ct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扩增效率为92.4%;与其他猫常见病毒未发生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3.48×10^(2) copies/μL,敏感性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方法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4%;应用该方法对临床阳性样本的检出率为100%,阴性样本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 q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临床检测效果佳,可用于FIPV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M基因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陈平平 嵇辛勤 +5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安而立 龙丹丹 段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DTMUV)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直接实时荧光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晓卫 翟建新 +2 位作者 杜维 钟文杨 张利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1165-1168,共4页
根据口蹄疫病毒V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1对口蹄疫病毒引物FMD-F、FMD-R及特异性探针FMD-Pb序列,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口蹄疫病的直接实时荧光RT-qPCR(dRT-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特异性方面,对口蹄疫病毒7个血清型的检出率1... 根据口蹄疫病毒VP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出1对口蹄疫病毒引物FMD-F、FMD-R及特异性探针FMD-Pb序列,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高效的口蹄疫病的直接实时荧光RT-qPCR(dRT-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特异性方面,对口蹄疫病毒7个血清型的检出率100%;在灵敏度方面,其与常规提取RNA方法对比,阳性检出率差别很小;在对133份未知样本检测方面,dRT-qPCR方法检出阳性88份,常规方法检出阳性84份。dRT-qPCR方法的检测结果更可靠,适于对大量样本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直接实时荧光RT-qpcr 特异性 诊断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4
作者 李媛 张盼 +2 位作者 唐慧芬 候凤 师小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3,共6页
为了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试验根据PR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糖蛋白gC基因设计鉴别引物和探针,加入纳米金优化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方法,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为了建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本试验根据PR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糖蛋白gC基因设计鉴别引物和探针,加入纳米金优化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方法,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利用建立的qPCR和测序分析方法同时对新疆4个不同地区采集的猪场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优化后的qPCR检测结果显示,重组阳性质粒PUC57-Var标准品在1×10^(9)~1×10^(3)copies/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斜率为-3.325,最低检测限为1×10^(3)copies/μL,与其他猪源常见病毒未发生交叉反应,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该qPCR方法对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qPCR方法可用于PRV变异毒株与经典毒株的鉴别诊断,为PRV的准确诊断和疫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变异毒株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VDV和IBRV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梦瑶 张秋楠 +1 位作者 吴文学 李金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8-31,36,I0003,共6页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端非编码区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保守区基因序列,参考文献分别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构建的包含BVDV和IBRV目标基因片段的阳性质粒,对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进...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端非编码区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B基因保守区基因序列,参考文献分别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构建的包含BVDV和IBRV目标基因片段的阳性质粒,对退火温度、引物和探针的浓度以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构建了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标准曲线,并对双重q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显示,qPCR最适退火温度为54.0℃,BVDV引物浓度为0.2μmol/L,IBRV引物浓度为0.3μmol/L,BVDV探针浓度0.2μmol/L,IBRV探针浓度为0.1μmol/L。BVDV的RNA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μL,IBRV的DNA最低检测限为1拷贝/μL,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为BVDV和IBRV的同时、快速、定量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DV IBRV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敏感性比较
6
作者 郭文涛 徐爱玲 +6 位作者 加洛 冯建萍 米宝玉 周奎章 李千 吴海生 栗冬梅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0年第1期7-9,共3页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 对70匹采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和贵南县喜马拉雅旱獭体表寄生蚤2科3属3种,包括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silantiewi)、人蚤(Pulex irritans)进行巴尔通体检测,并对11个阳性样品进行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敏感性比较。通过常规PCR反应产物和qPCR反应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qPCR检测敏感性高于常规PCR。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对巴尔通体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巴尔通体 蚤类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g10evo-epsps的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晓丽 纪艺 +4 位作者 陈笑芸 王鹏飞 缪青梅 来勇敏 徐俊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耐除草剂基因g10evo-epsps在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研发中常常被用作目标性状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因此可作为转基因成分检测的重要筛查基因,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g10evo-epsps基因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 耐除草剂基因g10evo-epsps在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研发中常常被用作目标性状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因此可作为转基因成分检测的重要筛查基因,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旨在建立g10evo-epsps基因特异性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从而为转基因大豆的监测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体系。本研究基于转基因大豆中的g10evo-epsps基因序列设计了q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和精确性进行了实验室内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g10evo-epspsq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转基因大豆ZUTS-33中的g10evo-epsps目的基因;标准曲线分析表明,3次重复试验的扩增效率在90%以上,R2均大于0.99;方法的检测限(LOD)为不高于8拷贝,定量限(LOQ)推测为16拷贝;对含量为4.5%、2%、0.5%、0.09%和0.045%的转基因大豆ZUTS-33基因组DNA进行准确度分析,发现该方法测定的平均值和预期值之间的偏差为0.00%~11.11%,3次重复试验的RSDr为2.30%~17.1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g10evo-epsps qPCR检测方法能够满足转基因大豆筛查检测的要求,为转基因大豆监管和标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基因成分检测 耐除草剂基因g10evo-epsps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BR Green Ⅰ的桑树皱叶病毒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孙鑫 张健 +1 位作者 杨磊 卢全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5,共6页
根据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对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引物,以含有cp基因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和熔解曲线分析筛选出1对适合用于qPCR... 根据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对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的引物,以含有cp基因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和熔解曲线分析筛选出1对适合用于qPCR的特异性引物。以10倍梯度稀释的含有cp基因全长序列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qPCR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MCLV的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MCLV cp基因的检测灵敏度≥47.8个拷贝/μL。利用建立的qPCR方法对大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5个样品都为MCLV感染阳性,其中病毒含量最高的样品的病毒拷贝数为5.26×10^4个拷贝/μL,最低的样品为8.36×10^2个拷贝/μL。MCLV q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可以为培育健康桑树种苗、预防病毒病的发生提供精准保障技术,也为研究桑树不同生长时期或不同组织中病毒滴度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皱叶病毒 SYBR GreenⅠ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检测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2年我国沿海养殖虾类中虾肝肠胞虫(EHP)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星潼 万晓媛 +5 位作者 贾田畅 夏继涛 徐婷婷 姚亮 赵文秀 张庆利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4,共9页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 2013年以来,我国沿海各省市养殖对虾中先后出现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感染且感染率居高不下,使我国虾类养殖产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为查明2021—2022年沿海省市养殖虾类中EHP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在沿海地区开展了养殖虾类EHP流行情况调查,共采集样品936份,并采用Taq 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和组织病理检测对样品进行分析。TaqMan qPCR检测结果表明,2021和2022年所采集的虾类样品中,EH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67%(54/506)和13.72%(59/430);2021和2022年主要在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检出EHP阳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10%(54/383)和16.71%(58/347),且检出EHP阳性的凡纳对虾主要来自山东、辽宁、广东、河北和天津等省市;1份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样品中检出EHP阳性,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克氏原螯虾(Protocrayfish cruzi)、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中国对虾(P.chinensis)等虾类样品中未检出EHP阳性。对TaqMan qPCR检测呈阳性的凡纳对虾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在其肝胰腺上皮细胞中观测到分散或成簇的EHP孢子以及处于生长阶段的EHP原质团。本研究表明,2021—2022年EHP仍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凡纳对虾中流行,尽管其流行率较前几年呈下降趋势,但其对凡纳对虾养殖产业的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肝肠胞虫(EHP) 流行病学调查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pcr)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香溪河沉积物厌氧氨氧化菌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折红 李月秋 +6 位作者 皮海廷 左群 王思雅 侯宇宁 李静 李宁 吕育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时空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香溪河5位点沉积物中AnAOB丰度,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理化因子对AnAOB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溪河沉积物中存在AnAOB,丰度介... 为了解三峡库区香溪河段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的时空分布,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香溪河5位点沉积物中AnAOB丰度,并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理化因子对AnAOB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溪河沉积物中存在AnAOB,丰度介于1.45×10^(4)~3.16×10^(9)g^(-1),不同位点不同时间AnAOB的数量有较大变化。时间上(2016年沉积物0~10 cm),5位点的AnAOB丰度皆在秋季最高,a和e位点显示同样的分布规律,即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空间上(0~2 cm),2016年春冬两季AnAOB丰度在e位点最高,夏秋两季在d位点最高。2017年香溪河沉积物AnAOB丰度为b>a>e>c>d,夏季e>c>d>a>b,冬季c>d>e>b>a;d和e位点(0~10 cm)有随着沉积物深度增加,AnAOB丰度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证实,AnAOB丰度与沉积物中总氮(TN)(P<0.01)、硝态氮和有机碳(TOC)(P<0.05)浓度显著相关;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证明不同理化因子和不同季节下AnAOB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OB 实时荧光qpcr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T短程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系统中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的代谢活性和菌群结构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薇 李博晓 +2 位作者 王向东 白鑫龙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8-1308,共11页
采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MUCT工艺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在短程硝化的基础上实现反硝化除磷.研究短程硝化建立与破坏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对系统除磷性能及CandidatusAccumulibacter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UCT除磷以反硝化除... 采用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的MUCT工艺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在短程硝化的基础上实现反硝化除磷.研究短程硝化建立与破坏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的变化对系统除磷性能及CandidatusAccumulibacter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MUCT除磷以反硝化除磷为主,平均反硝化除磷率高达88%.磷去除率与亚硝酸盐积累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短程硝化阶段磷的平均去除率比全程硝化阶段高30%以上,证明了亚硝酸盐更适合作为低C/N比污水反硝化除磷的电子受体.以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作为遗传标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考察不同亚硝酸盐积累率下Accumulibacter的丰度、各主要进化分支的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当系统处于全程硝化状态时,存在少量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Acc-I型反硝化聚磷菌,低于总Accumulibacter的5%;当系统进入短程硝化状态后,Acc-I逐渐消失.运行期间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Acc-IID始终是优势聚磷菌,达到总Accumulibacter的92%以上,甚至接近100%,保证了亚硝酸型反硝化除磷的稳定运行,亚硝酸盐浓度是影响其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生活污水 短程硝化 反硝化除磷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油棕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丽霞 曹红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0-1497,共8页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油棕生长和低温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油棕品种XJS30和SJ64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驯化处理(0 h、1 d和7 d...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WRKY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为阐明WRKY转录因子在油棕生长和低温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油棕品种XJS30和SJ64为材料,对其进行低温驯化处理(0 h、1 d和7 d)及冷处理(10℃4 h、8℃4 h、6℃4 h、4℃4 h和2℃4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不同处理时间的WRKY1、WRKY7、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油棕抗寒性的相关性。【结果】WRKY1和WRKY7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高,说明其在低温驯化过程中对XJS30的抗寒性构成发挥调控作用。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均在XJS30冷处理中表达量最高,说明其在冷处理过程中对XJS30的抗寒性发挥调控作用。WRKY1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低,说明其在冷处理过程中对SJ64的抗寒性发挥调控作用。WRKY7基因在低温驯化结束时的相对表达量较冷处理结束时高,说明其在低温驯化过程中对SJ64的抗寒性构成发挥调控作用。【结论】油棕的WRKY1、WRKY7、WRKY22、WRKY40和WRKY55基因均属于低温应激反应型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棕 WRKY转录因子 低温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表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火疫病菌活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3
作者 袁英哲 韩剑 +4 位作者 王岩 罗明 包慧芳 张春竹 黄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5-1433,共9页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啶(P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梨火疫病菌活菌的方法,为病害的检疫和早期诊断,开展病原学、流行规律研究及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严防病害入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梨火疫病菌(Erwinia... 【目的】将叠氮溴化丙啶(PMA)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相结合,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梨火疫病菌活菌的方法,为病害的检疫和早期诊断,开展病原学、流行规律研究及制定科学防控措施严防病害入侵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质粒pEA29设计特异性引物EaP29F1/EaP29R1,通过优化PMA的质量浓度和曝光时间,确定区分梨火疫病菌死活菌的PMA预处理最优反应条件,再以活菌DNA为模板进行qPCR的特异性扩增。设置不同比例死活菌混合体系,验证PMA-qPCR反应的可靠性。【结果】当梨火疫病菌浓度为1×10^8 CFU·mL^-1、PMA浓度为25μmol·L^-1、曝光时间为10 min时,能完全抑制死菌的扩增,仅以活菌体DNA为靶标进行选择性扩增。当活菌比例为10%~100%时(浓度为6.0×10^7~6.0×10^8 CFU·mL^-1),PMA-qPCR测得的活菌数与理论活菌数值均在同一个数量级,二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8)。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6.0×10^3~6.0×10^8 CFU·mL^-1范围内,梨火疫病菌活菌数与Ct值线性相关(R^2=0.9947),检测灵敏度下限为6×10^3 CFU·mL^-1(12 CFU/qPCR反应)。用建立的PMAqPCR方法检测人工接种发病的香梨、苹果、杜梨枝条,PMA-qPCR能准确检测其中的活菌,结果与菌落计数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MA-qPCR检测方法能定量检测梨火疫病菌病活菌数量,具有灵敏、准确和高效的优点,避免了常规qPCR检测死菌导致的“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火疫病菌 叠氮溴化丙啶(PMA)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穴青蟹ANT2基因的克隆与低温胁迫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坤 叶海辉 +2 位作者 巩杰 黄辉洋 林思恒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6-442,共7页
腺苷酸转移酶(ANT)是线粒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介导ADP/ATP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运输.为探讨该基因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低温适应中的作用,采用反转录PCR(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等技术,... 腺苷酸转移酶(ANT)是线粒体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介导ADP/ATP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基质之间的运输.为探讨该基因在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低温适应中的作用,采用反转录PCR(RT-PCR)、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等技术,从拟穴青蟹中获得了ANT2的cDNA全长序列,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了ANT2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谱.该序列全长1 348bp,开放阅读框(ORF)为930bp,编码309个氨基酸残基.同源分析显示,该蛋白具有3个保守的线粒体跨膜功能结构域,形成能量分子传导转运通道,催化细胞质中ADP和线粒体内ATP的跨膜交换.qPCR结果表明ANT2基因在拟穴青蟹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不同,表明ANT2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第1期仔蟹在10,15,20,25℃不同温度条件下,在1,3,12,24,36h,10和15℃组表达量显著低于20和25℃组(p<0.05);且在1,3,6,12,24h,10℃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15℃组表达量(p<0.05).15℃组在48h内,ANT2呈现高低起伏的表达模式.拟穴青蟹第1期仔蟹ANT2基因表达变化,提示该基因与能量代谢功能相关,可能参与拟穴青蟹低温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ANT2 低温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