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冉燕 赵建军 +1 位作者 张建勇 宗兆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416-3419,共4页
目的评价脑脊液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及脑脊液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110例,随机收集60例为结核性脑膜炎A组,50例为结核... 目的评价脑脊液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及脑脊液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110例,随机收集60例为结核性脑膜炎A组,50例为结核性脑膜炎B组,另收集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20例为对照组(CG组)。其中结核性脑膜炎A组患者入院后抽取脑脊液送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GeneXpert MTB/RIF,结核性脑膜炎B组患者送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和LAMP,CG组患者送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GeneXpert MTB/RIF和LAMP。结果结核性脑膜炎A组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阳性32例,其中利福平耐药基因检测阳性3例,结核性脑膜炎A组脑脊液结核菌涂片、培养、GeneXpert MTB/RIF阳性率分别为8.3%(5/60)、16.7%(10/60)和53.0%(32/60)。结核性脑膜炎B组50例脑脊液结核菌涂片、结核菌培养、LAMP,阳性率分别为8.0%(4/50),18.0%(9/50)和58.0%(29/50),CG组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和脑脊液LAMP均为阴性。结论脑脊液GeneXpert MTB/RIF及脑脊液LAMP均为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脑脊液 利福平 耐药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监测逆转录病毒MuLV/Friend感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姝庭 孙丽 +2 位作者 蒋金凤 黄海 王建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监测MuLV/Friend急性感染小鼠病毒复制动力学。方法提取MuLV/Friend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扩增病毒gag片段,连接入PMD-19T载体,构建标准品,并合成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病毒复制定...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监测MuLV/Friend急性感染小鼠病毒复制动力学。方法提取MuLV/Friend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扩增病毒gag片段,连接入PMD-19T载体,构建标准品,并合成特异性荧光探针,建立病毒复制定量的标准曲线;BALB/c小鼠腹腔接种MuLV/Friend病毒,在急性感染不同时期,实时监测小鼠组织内病毒复制动力学。结果 成功构建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MuLV/Friend复制检测方法,可分析小鼠各组织内病毒复制动力学,为利用MuLV/Friend小鼠感染模型研究抗病毒策略或宿主免疫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灵敏的实时监测病毒复制的手段。结论该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病毒复制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改善了之前利用脾肿大指数检测病毒体内复制的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V/Friend病毒 逆转录病毒 急性感染 病毒复制 实时荧光核酸定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地区猪圆环病毒3型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虎 孙鹏亮 +3 位作者 邢潇月 张家浩 刘祥杰 李莲瑞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研究在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以PCV3 Cap基因阳性质粒为模板,建立PCV3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曲线在3.72×10^(8)~3.72×10^(1)拷贝/μL之间有较... 本研究在猪圆环病毒3型(PCV3)Cap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以PCV3 Cap基因阳性质粒为模板,建立PCV3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标准曲线在3.72×10^(8)~3.72×10^(1)拷贝/μL之间有较好的结果。重复性试验结果中,组内变异系数在0.165%~0.588%之间,组间变异系数在0.013%~0.097%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表明本试验离散程度较小。在PCV3 TaqMan荧光定量PCR灵敏性试验中,灵敏性为3.72×10^(3)拷贝/μL,相较于传统PCR方法灵敏性增加10倍,本试验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精准检测PCV3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Cap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rt MTB/RIF检测对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柯荟 桂徐蔚 顾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18-1322,共5页
目的·分析联合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ifampicin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emi-nested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system,Xpert MTB/RIF)检测对于提高淋巴结结核诊断率的意义。方... 目的·分析联合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rifampicin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emi-nested 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system,Xpert MTB/RIF)检测对于提高淋巴结结核诊断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初次诊断为颈淋巴结结核并接受淋巴结穿刺的3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淋巴结穿刺物的结核分枝杆菌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病理学检测及Xpert MTB/RIF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结核分枝杆菌涂片、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结核分支杆菌DNA检测、病理学检测分别联合Xpert MTB/RI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共纳入145例确诊淋巴结结核的患者。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涂片阳性患者39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患者74例,Xpert MTB/RIF检出患者111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患者51例,病理检测阳性患者87例。Xpert MTB/RIF检出8例利福平耐药患者,其中6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2例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并提示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DNA联合Xpert MTB/RIF检测阳性率最高(91.0%),显著高于结核分枝杆菌涂片联合Xpert MTB/RIF检测(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也高于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联合Xpert MTB/RIF检测(88.3%)及病理检测联合Xpert MTB/RIF检测(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Xpert MTB/RIF检测可提高淋巴结结核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 淋巴结结核 诊断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勇 李会天 +3 位作者 张炯怡 谢明军 宋晓宁 马莹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了研究幽门结扎和乙醇诱导两种胃溃疡模型对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采用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测定胃液量、游离酸、总酸量及蛋白酶活性,采用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 为了研究幽门结扎和乙醇诱导两种胃溃疡模型对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抗胃溃疡的作用机理,采用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测定胃液量、游离酸、总酸量及蛋白酶活性,采用乙醇诱导胃溃疡模型检测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组织匀浆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分析胃粘膜中环氧化酶1和2(COX-1/2)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结果显示:EAF以100、250和500 mg/kg 3个剂量灌胃时,均能显著降低胃液量、游离酸、总酸和胃蛋白酶活性(P<0.05)。EAF中、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血浆中NO含量和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1),上调胃组织匀浆液中EGF表达(P<0.05)。关于EAF对COX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COX-1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EAF各剂量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一致。但相对于模型组,EAF各剂量组明显抑制COX-2蛋白和mRNA表达的上调(P<0.05)。EAF可能通过对大鼠胃液量、游离酸度、总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促进氧自由基清除剂SOD、保护因子NO和EGF的合成,降低MDA的损害和抑制COX-2信号通路,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乙酸乙酯活性部位 胃溃疡 蛋白质印迹法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环氧化酶1/2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