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技术在鸭坦布苏病毒RT-LAMP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董嘉文 孙敏华 +3 位作者 李林林 袁建丰 胡奇林 张建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09-112,F0003,共5页
由鸭坦布苏病毒(DTMUV)引起的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DTMUV 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套LAMP引物,利用实时荧光技术建立了DTMUV的实时RT-LAMP病原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RNA的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7.8 copies... 由鸭坦布苏病毒(DTMUV)引起的蛋鸭产蛋急剧下降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DTMUV 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一套LAMP引物,利用实时荧光技术建立了DTMUV的实时RT-LAMP病原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RNA的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7.8 copies,其灵敏度是普通RT-PCR的100倍,且只能特异性扩增DTMUV的RNA,对其他常见鸭源病毒核酸均无特异性扩增。该方法简单快速、特异性强和灵敏度高,判定结果只需要观察扩增曲线,适用于DTMUV早期感染的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狗源性成分
2
作者 刘明明 颜海燕 +3 位作者 周朝旭 叶语桦 李志刚 肖昭竞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29,共6页
为快速检测狗源性成分,针对cyt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对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引物和1条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exo)探针,通过引物和探针浓度的筛选,构建一种实时RAA(real-time RAA,Rt-RAA)方法。利用交叉... 为快速检测狗源性成分,针对cytb基因保守区域设计3对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引物和1条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exo)探针,通过引物和探针浓度的筛选,构建一种实时RAA(real-time RAA,Rt-RAA)方法。利用交叉反应和重复性实验对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将Rt-RAA方法灵敏度以及对混合模拟样品和市售样品的检测结果与相应的国标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t-RA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在30 min内可检测到目的序列,对狗源性成分的检出限为0.2%,明显优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应用Rt-RAA方法与国标方法对模拟样品和市售实际样品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建立的Rt-RAA检测方法适用于狗源性成分的检测,为肉源性成分鉴定提供了另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 狗源性成分 肉制品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重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肉制品中鼠源性成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明明 周朝旭 +2 位作者 颜海燕 田碧英 李根容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0,共6页
为实现肉制品中大鼠和小鼠源性成分的同步检测,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al-time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技术,以大鼠COX3基因和小鼠16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Rt-RAA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参... 为实现肉制品中大鼠和小鼠源性成分的同步检测,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al-time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技术,以大鼠COX3基因和小鼠16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区域为靶标,分别设计相应的Rt-RAA引物和探针,通过反应参数的优化确定最佳双重Rt-RAA检测反应条件。进一步对建立的双重Rt-RAA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稳定性评估,并应用该方法对模拟市售肉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双重RtRA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大鼠和小鼠源性成分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2%,同步检测2种源性成分检出限为0.5%,同步检测混合模拟市售样品检出限仍低至0.5%,双重Rt-RAA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市售样品和模拟样品检测结果高度一致。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双重Rt-RAA检测方法适用于大鼠和小鼠源性成分的检测,为肉制品掺假检测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及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鼠 肉制品 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技术 肉制品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水产养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向红 何瑜 +2 位作者 郑姣妹 耿相昌 奉佳 《当代水产》 2024年第10期70-72,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现PCR进程的实时监测,进而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技术。qPCR是在普通PCR定性检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在q...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现PCR进程的实时监测,进而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检测技术。qPCR是在普通PCR定性检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在qPCR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两项重要发现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TaqDNA聚合酶的5’端核酸外切酶活性被发现,它能降解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探针,使得间接定量检测PCR产物成为可能;二是荧光双标记探针被使用在密闭的反应管中,能实时地监测PCR反应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核酸外切酶 定性检测 水产养殖 荧光基团 TAQDNA聚合酶 荧光信号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
5
作者 张伊动 刘艳 +6 位作者 李诗瑶 朱必婷 张涛 林津 陈曦 朱力杰 张莉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 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RT-PCR),利用不同种属植物之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设计葛根、甘薯、马铃薯、玉米、薯蓣、木薯和豌豆7种典型含淀粉植物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建立葛根粉中植物源性成分检测的RT-PCR检测方法。通过对豆薯、甘薯、大麦、小麦、黑麦、荞麦、菜豆等27种产品进行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扩增,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并检测7种引物探针的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结果表明,葛根、甘薯、木薯、玉米、豌豆成分检出的绝对灵敏度最低可达0.010 ng/μL,薯蓣和马铃薯的绝对灵敏度为0.001 ng/μL;7种引物探针的相对灵敏度低至0.1%(质量分数)。针对葛根粉掺假严重的状况,对市面上流通的40种葛根粉产品进行植物源性成分检测,其中25份样品不含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62.5%;含葛根的15份样品中有5份样品掺有其他非葛根源性成分,占样品总数的12.5%。所检测到的非葛根源性成分以木薯和玉米居多,豌豆、薯蓣等也有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PCR技术 葛根粉 植物源性成分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玉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陈颖 徐宝梁 +2 位作者 苏宁 葛毅强 王曙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2-607,共6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 ,对玉米中的内源基因Invertase和转基因玉米Mon810、Event 176中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 ,建立了商业化转基因玉米Mon 810 (YieldGard)和Event 176 (Maximizer)的定量PCR检测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 ,对玉米中的内源基因Invertase和转基因玉米Mon810、Event 176中的外源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 ,建立了商业化转基因玉米Mon 810 (YieldGard)和Event 176 (Maximizer)的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小于 0 .0 1% ,是国际上设定的转基因最低限量的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转基因玉米 定量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5
7
作者 陈颖 徐宝梁 +3 位作者 苏宁 王媛 王丙武 葛毅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69,共5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 ,对大豆中的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EPSPS进行了定量检测 ,建立了Monsanto公司生产的商业化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R的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通过使用特异的引物和探针 ,对大豆中的内源基因Lectin和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EPSPS进行了定量检测 ,建立了Monsanto公司生产的商业化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R的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0 0 1% ,是国际上设定的转基因最低限量的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检测 转基因大豆 内源基因Lectin 外源基因NEPS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活菌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俊彦 梅玲玲 +6 位作者 徐昌平 占利 陈鸿鹄 张云怡 陈建才 张政 杨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利用叠氮溴化乙錠(EMA)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直接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活菌的方法。方法根据单核李斯特菌inl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不同EMA浓度、不同光照次数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用平板计数法验证该方法的检出限及对死菌... 目的利用叠氮溴化乙錠(EMA)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直接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活菌的方法。方法根据单核李斯特菌inl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不同EMA浓度、不同光照次数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用平板计数法验证该方法的检出限及对死菌的抑制率。用35株单增李斯特菌、25株非单核李斯特菌、92株非李斯特菌验证该方法特异性。用添加了不同剂量的单增李斯特死菌、活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5件饮料,15件熟肉制品进行模拟实样检测。结果单增李斯特活菌EMA实时荧光PCR方法的Ct=(38.46-3.30)×log(菌量)(R2=0.999)。最低检测的活菌浓度为55cfu/反应。对死菌DNA抑制效率≥99.98%。35株单增李斯特菌Ct值最低16.21,最高29.38,而25株非单单增李斯特菌、92株非单增李斯特菌的Ct值均大于35或无Ct值。重复试验Ct值变异系数小于5%。30件模拟实样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与常规方法完全一致。且EMA实时荧光PCR方法检出时间仅需10h左右,而常规分离培养方法需要5~7d。结论 EMA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仅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活菌的有效方法,可作为食品中检测单增李斯特活菌的方法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活菌 叠氮溴化乙锭(EMA) 实时荧光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类型、特点与应用 被引量:86
9
作者 袁亚男 刘文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3期27-30,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的荧光检测方法来定量核酸的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精确性。该技术根据荧光作用方式分为:SYBR荧光染料法、TaqMan技术、分子信标和复合探针等类型,依据其各自优缺点可将各技术方法分别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利用不同的荧光检测方法来定量核酸的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精确性。该技术根据荧光作用方式分为:SYBR荧光染料法、TaqMan技术、分子信标和复合探针等类型,依据其各自优缺点可将各技术方法分别应用于畜牧兽医领域不同方面的科研工作中,以期得到最优的定量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探针 淬灭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崔颖 王秀娟 +1 位作者 高山 王国泽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073-3077,共5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来实现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介绍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分...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来实现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介绍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分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概况及其研究进展,旨在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原理 内参基因 植物抗逆性 转基因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检疫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海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共4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高敏感性等特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高敏感性等特点。近年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检疫研究上不断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疫情的检测效率和监测防治水平。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发的植物疫情的检测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植物检疫 植物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丹 谢加玲 +3 位作者 张孟雨 陈松 李孜 钟青萍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55-262,共8页
分别针对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基因bla_(CARB-17)、nuc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 分别针对副溶血弧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基因bla_(CARB-17)、nuc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real-tim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的检测方法,对其特异性、灵敏度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对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分别为3.62×10^(2)、1.45×10^(4) copies/mL,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实现了一次LAMP反应中同时检测2种食源性致病菌,既缩短检测时间,也提高了检测效率,为多重LAMP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副溶血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萌 李雪 郑志强 《饲料博览》 2018年第7期94-94,共1页
实时荧光定量简称PCR。该技术以PCR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得到的更加快速、灵敏、特异的核算定量技术,有着光谱高敏感性以及定量精确等特点,可以对PCR中荧光信号变化进行直接探测,从而得到定量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对该技术研究及应用,本文... 实时荧光定量简称PCR。该技术以PCR技术为基础进行改进得到的更加快速、灵敏、特异的核算定量技术,有着光谱高敏感性以及定量精确等特点,可以对PCR中荧光信号变化进行直接探测,从而得到定量结果。为进一步加强对该技术研究及应用,本文将针对其原理、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1原理Ct是荧光定量PCR技术中重要的一个值,代表着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在达到设定阈值过程中所需要经历循环数。在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中需要加入特定波长的荧光染料或者基团,然后通过仪器对荧光物质进行监测,得到其积累信号即为PCR反应进程,从而定量定性分析起始模板。PCR反应产物随着PCR反应的进行而不断积累,同时荧光信号强度也会不断呈正比增加。荧光强度信号随着每个循环的完成而不断收集,从而通过荧光强度变化对产物量的变化进行监测,进而将结果绘制成扩增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应用 PCR反应 荧光信号 反应产物 直接探测 荧光染料 荧光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衡静 梁芳芳 于晓莹 《河南农业》 2013年第16期55-56,共2页
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综述了近几年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植物、植物病害及与植物表皮气孔变化相关激酶检测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展望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在植物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及分析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阐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综述了近几年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转基因植物、植物病害及与植物表皮气孔变化相关激酶检测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展望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在植物核酸定性、定量检测及分析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植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惠瑛 石丽瑞 张艳红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3期37-39,共3页
1985年Mullis等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成为20世纪生物医学领域革命性创举,使人们梦寐以求的体外无限扩增核酸片段的愿望成为现实。1992年,Higuchi最早提出了实时PCR的设想。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PCR 医学领域 革命性 生物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荧光实时RT-PCR技术鉴定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16
作者 李燕 单军 韩晓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采用双重荧光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比对GenBank甲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HA和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针对HA和NA的引物,分别选用FAM和JOE两种不同荧光标记探针,构建双重实时荧光PCR... 采用双重荧光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比对GenBank甲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HA和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针对HA和NA的引物,分别选用FAM和JOE两种不同荧光标记探针,构建双重实时荧光PCR一步法反应体系,同时检测样本中的HA和NA基因。结果显示:扩增曲线和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很好的扩增效率,且仅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AIV的HA、NA基因,与相关病毒或其他亚型无交叉反应。采用重组质粒pMD19-T构建HA、NA阳性质粒,10倍梯度稀释液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体系敏感性能达到10个RNA拷贝数。采用本方法检测60份感染动物样品及60份环境样品,与传统PCR方法相比,检测敏感性提高了100倍;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比较,二者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易操作等优点,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鉴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 双重荧光实时RT-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一例猪瘟的诊断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霞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10期61-61,共1页
猪瘟(HogCholera,HC),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病,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中国是獬攫彩新刊蓟亚重的国家之一,近... 猪瘟(HogCholera,HC),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病,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HCV或CSFV)引起,于1833年首先发现于美国的俄亥俄州。中国是獬攫彩新刊蓟亚重的国家之一,近些年因多科疾病歹巴亡生猪占养猪总数的8%~10%,其中1/3由HC致死,每年的直接经济陨失在20亿元人民币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古典猪瘟 诊断报告 应用 猪瘟病毒 黄病毒科 俄亥俄州 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牛乳中的蜡样芽孢杆菌 被引量:25
18
作者 贾雅菁 付博宇 +4 位作者 王羽 马晓燕 张先舟 苑宁 张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4-189,共6页
建立牛乳中蜡样芽孢杆菌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蜡样芽孢杆菌hbl 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GreenⅠ,利用实时荧光监测仪,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 建立牛乳中蜡样芽孢杆菌便捷可靠的检测方法,根据已公布的蜡样芽孢杆菌hbl A基因序列设计内外引物,并向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染料SYBRGreenⅠ,利用实时荧光监测仪,建立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eal Amp)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方法,扩增产物经电泳和酶切鉴定。通过21株致病菌验证RealAmp特异性,并比较了Real Amp与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敏感性,对人工污染的检出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21 株致病菌进行特异性实验,4株蜡样芽胞杆菌呈阳性结果,17株非蜡样芽胞杆菌均呈阴性结果。RealAmp检测纯菌的灵敏度为8.2 CFU/m L,比普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灵敏度高10倍,人工污染牛乳RealAmp的检出限为8.2 CFU/m L。并且在20 min左右即可判定结果。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操作便捷、可实时监控检测蜡样芽孢杆菌,有望成为快速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 蜡样芽胞杆菌 检测 牛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彩云 王冬娟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7期47-48,共2页
生猪感染疾病时会直接对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生猪疾病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技术)能有效利用微量的DNA进行扩增,提高检测精度,对猪病诊治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一、猪病的诊断和... 生猪感染疾病时会直接对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生猪疾病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技术)能有效利用微量的DNA进行扩增,提高检测精度,对猪病诊治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一、猪病的诊断和防治现状猪病预防成效能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在我国农村有大量的个体户进行生猪养殖,但个体农户往往缺乏足够的养殖经验,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预防工作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猪病防治 养殖经验 个体农户 生猪养殖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检测深圳市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玥 王凯风 +3 位作者 张婷 尹丹 唐时幸 胡贵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4111-4114,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荧光RT-IMSA)实现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检测.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和动态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深圳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确诊患者轻症156例,重症84例,运用...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荧光RT-IMSA)实现肠道病毒71型(EV71)快速检测.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和动态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深圳市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确诊患者轻症156例,重症84例,运用荧光RT-IMSA技术检测患者样本EV71,描述EV71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与qRT-PCR法比较。结果:240例手足口病确诊患者中,重症患者EV71检出率为77.3%,轻症患者25.6%(P〈O.05)。男女性EV71感染率相同(P〉0.05),年龄为0~1岁患者EV71感染率较低(P〈0.05)。荧光RT-IMSA技术与qRT-PCR法比较结果较一致,rappa值为0.87(P〈0.05)。结论:深圳市EV71在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分布不同。荧光RT-IMSA法呈现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EV71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实时荧光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