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研究单个活细胞凋亡与胞浆pH值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丹樱 刘晓晨 马万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1585,共5页
利用双波长分光器(Dual-View)和自制滤光片滑块,在基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的实时/快速荧光成像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单个ICCD的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同时发展了相应的图像校准处理方法用于消除光谱串扰的影响,并将该方... 利用双波长分光器(Dual-View)和自制滤光片滑块,在基于像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的实时/快速荧光成像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单个ICCD的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同时发展了相应的图像校准处理方法用于消除光谱串扰的影响,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单个活细胞的研究。利用Annexin V-FITC和SNARF-1两种荧光探针进行双标记,在单细胞水平上对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与其胞浆pH值变化的关系进行实时研究。结果揭示了GSNO诱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发生自发凋亡时胞浆pH值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为这种三通道实时荧光成像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道 实时荧光成像 活细胞 凋亡 胞浆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探针cMBP-ICG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包膜外侵犯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琳 王晶波 +3 位作者 黄小娟 任继亮 袁瑛 陶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6-1302,共7页
目的·探索利用表面涂抹式荧光探针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结合肽(c-Met-binding peptide,cMBP)-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实现术中实时荧光成像诊断口腔鳞状细胞... 目的·探索利用表面涂抹式荧光探针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结合肽(c-Met-binding peptide,cMBP)-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实现术中实时荧光成像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颈部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发性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配制荧光探针cMBP-ICG,采用表面涂抹法对入组的患者颈部淋巴结清扫切除的可疑淋巴结进行实时荧光成像。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淋巴结实时荧光成像的荧光强度(fluorescence intensity,FI)数据,并根据cMBP-ICG实时荧光成像的FI对淋巴结转移与ENE进行预测。结果·术中对可疑淋巴结进行cMBP-ICG实时荧光成像,获得不同FI的实时成像结果。对5例患者的49个可疑淋巴结的分析结果显示,cMBP-ICG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67%,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100%。cMBP-ICG预测淋巴结ENE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PPV为63%,NPV为100%。结论·表面涂抹式荧光探针cMBP-ICG术中实时荧光成像能较为有效地识别OSCC转移淋巴结及ENE,可作为术中诊断淋巴结转移及ENE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实时荧光成像 分子影像 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码钙指示剂在药物反应性细胞核钙信号实时动态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龚明涛 张晨光 丁卫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8-384,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netically-encoded calcium indicators,Ge CIs)在药物反应性细胞核钙信号实时动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常用的Ge CI变体——GCa MP6s用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标记以用于细胞... 目的探讨新型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netically-encoded calcium indicators,Ge CIs)在药物反应性细胞核钙信号实时动态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常用的Ge CI变体——GCa MP6s用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标记以用于细胞核钙的检测;同时在其C端与红色荧光蛋白td Tomato融合作为分子内的定量参照。将构建的质粒分别转染至He La细胞和U87MG细胞中,利用活细胞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对核钙信号的实时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蕈青霉素(Paxilline)能够引起在40 min连续记录中核钙水平的持续增加,并且增加的动力学模式在不同的细胞系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药物处理后细胞反应的筛选中显示,青蒿素可以引起细胞核钙浓度的明显改变,其变化的幅度与持续情况与蕈青霉素及过氧化氢的作用有所不同。此外,笔者还发现利用核钙的变化指标可以对细胞在接受应激性刺激后的异质性表现进行统计聚类分析。结论在非兴奋细胞中,不同药物刺激可以引起细胞核钙离子浓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指示剂 实时荧光成像 核钙信号 青蒿素 高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个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内游离Ca^2+动态变化的实时观测方法
4
作者 杨寻 刘晓晨 马万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7-880,共4页
为观测神经营养因子对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将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内的Ca2+用Fluo-3标记,用搭建的活细胞实时成像荧光显微系统对其成像,并观测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四种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随时间的变化... 为观测神经营养因子对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将牛视网膜神经细胞内的Ca2+用Fluo-3标记,用搭建的活细胞实时成像荧光显微系统对其成像,并观测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四种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由于荧光分子有自发衰减效应,故对得到的细胞内荧光强度采用"去衰减效应修正"的处理方法,再现了较真实地代表[Ca2+]i的荧光强度。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加入四种神经因子后,[Ca2+]i皆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相关文献所描述的类似实验具有相似结果,说明此种对活细胞内荧光标记物的实时动态成像的实验方法可行,去衰减效应修正的数据处理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显微成像 神经细胞 游离钙离子浓度 神经营养因子 去衰减效应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