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应用于复方丹参滴丸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雷飞飞 王建春 +2 位作者 张咏梅 孙成祥 潘金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建立复方药物复方丹参滴丸(CDDP)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将细胞指数值(CI)与主要活性成分含有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RTCA),测定样本对不同细胞株的IC50值,筛选出对复方丹参滴丸有... 目的建立复方药物复方丹参滴丸(CDDP)的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将细胞指数值(CI)与主要活性成分含有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RTCA),测定样本对不同细胞株的IC50值,筛选出对复方丹参滴丸有特定依赖性的细胞株,对不同批次复方丹参滴丸建立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反应曲线(TCRPs),以细胞指数值(CI)为考察指标,比较各批次药物的生物活性;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活性成分含有量,并与生物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复方丹参滴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白相比对A549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r>0.9);由TCRPs反映各批次滴丸质量稳定,但在特定时间点特定的浓度仍有一定差异,今后可用于同种药物不同批次间的稳定性研究;相关性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含有量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说明本技术能反映复方丹参滴丸生物活性,可与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结合共同把关中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 质量评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沉默HuR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被引量:4
2
作者 湛钊 周莉莉 +4 位作者 高义沙 余畅 陈相屹 胡桐 孙达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2-960,共9页
人抗原R (human antigen R,HuR)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推测HuR基因也参与肝癌的发展过程。为探索HuR对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HuR在肝细胞癌细胞系和正... 人抗原R (human antigen R,HuR)基因在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推测HuR基因也参与肝癌的发展过程。为探索HuR对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HuR在肝细胞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 Hu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HL-7702。合成特异性靶向HuR基因的shRNA,转染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检测结果发现,HuR基因表达量下调90%。沉默HuR,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结果显示,细胞增殖能力降低55%,侵袭能力下降7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迁移能力下降80%;克隆形成实验中细胞克隆数减少85%;此外,在HuR敲低稳转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过表达Bcl-2,其细胞学现象部分获得逆转。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检测结果显示,Bcl-2主要定位于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的核膜及胞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沉默HuR,Bcl-2下调92%,Survivin下调55%,Twinst1下调69%,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下调48%,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上调1.5倍。以上结果表明,HuR可能通过调控定位于核膜及胞质上的Bcl-2来参与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过程,HuR基因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肝癌的一个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原R SMMC-7721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 增殖 激光共聚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CA技术的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与一致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悦 马晓斐 +7 位作者 马丽霞 张佳 庄欣雅 余亦婷 张倩 董洁 陈军 严国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0-736,共7页
目的基于实时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RTCA),探讨以细胞生物效应评价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大鼠心肌细胞(H9C2)对复方丹参片不同时间的溶出液呈现浓度梯度依赖,利用RTCA技术监测不同时间溶出药液的... 目的基于实时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RTCA),探讨以细胞生物效应评价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大鼠心肌细胞(H9C2)对复方丹参片不同时间的溶出液呈现浓度梯度依赖,利用RTCA技术监测不同时间溶出药液的细胞动态变化,建立一种以细胞指数(Cell index,CI)为指标的溶出动力学模型。同时计算溶出度,与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溶出曲线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评价,利用DDSolver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溶出曲线作为参比,3个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溶出曲线差异因子f1均小于15,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并且2种评价方法下,同一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溶出曲线最佳拟合模型均一致。结论基于RTCA细胞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可以基本反映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特征。以细胞指数为指标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有望成为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片 体外溶出度 实时细胞电子分析技术 紫外分光光度法 溶出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重组蛋白TB10.4对RAW264.7细胞TLR2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淑清 李平俊 +3 位作者 鑫婷 侯绍华 朱鸿飞 贾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探讨牛分枝杆菌TB10.4蛋白与RAW264.7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纯化了rTB10.4,并采用IFN-γ释放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活性。使用不同剂量rTB10.4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rTB10.4对RAW264.7... 为探讨牛分枝杆菌TB10.4蛋白与RAW264.7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表达纯化了rTB10.4,并采用IFN-γ释放试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活性。使用不同剂量rTB10.4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采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rTB10.4对RAW264.7细胞生长影响的最佳时间点和最佳剂量。在此基础上,采用量化流式细胞仪分析重组蛋白rTB10.4对RAW264.7细胞TLR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rTB10.4具有较强的T细胞和B细胞活性,rTB10.4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作用起效时间为12~24h,诱导作用在16~18h达到最大效应值。量化流式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rTB10.4刺激可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的细胞膜上TL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10.4重组蛋白 牛分枝杆菌 RAW264.7细胞 动态实时细胞分析检测技术 TL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致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及代谢酶表达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琢 柳明 +6 位作者 杨磊 刘伟 王华 刘美玲 张秀霞 申敬 张园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0-605,共6页
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作用,确定MWCNTs是否会影响肝脏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1的表达。利用0.12、0.25、0.5、1和2 mg/mL的MWCNTs处理HepG2细胞24... 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系统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作用,确定MWCNTs是否会影响肝脏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细胞色素P450亚酶CYP1A1的表达。利用0.12、0.25、0.5、1和2 mg/mL的MWCNTs处理HepG2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MWCNTs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RTCA)系统动态监测不同剂量(0.25、0.5、1 mg/mL)MWCNTs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经MWCNTs处理48 h后,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代谢酶GSTP1和CYP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WCNTs可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法能够准确监测MWCNTs对细胞增殖的过程,并且能避免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对数据的干扰。经MWCNTs处理后的细胞中肝脏代谢酶GSTP1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调,而CYP1A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HEPG2细胞 毒性研究 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 肝脏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饮片及药渣的抗肿瘤活性比较及其鸦胆子苦醇和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6
作者 严国俊 韩露 +5 位作者 谢辉 苏联麟 马晓斐 张倩 陆兔林 毛春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比较鸦胆子饮片及提油后药渣的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两者的苦木内酯类成分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实时电子细胞分析技术(RTCA)考察鸦胆子饮片及药渣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两者的鸦胆子... 目的比较鸦胆子饮片及提油后药渣的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两者的苦木内酯类成分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实时电子细胞分析技术(RTCA)考察鸦胆子饮片及药渣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两者的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结果鸦胆子饮片及药渣对A549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饮片和药渣的IC50值分别为4.576~7.256 mg/mL和4.115~9.766 mg/mL,鸦胆子饮片和鸦胆子药渣中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总含量分别为0.113 9%~0.143 5%和0.110 0%~0.135 9%。结论鸦胆子饮片及药渣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药渣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与饮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鸦胆子提油后的药渣可针对苦木内酯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 实时电子细胞分析技术 鸦胆子苦醇 鸦胆子苦素A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