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心肌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顿抑状态犬心肌微循环与收缩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孙鹏涛 沈嫱 +2 位作者 杨乐平 黄伯湘 陈其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造影技术(RT-MC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不同顿抑状态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微循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影像可视化角度探讨顿抑心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造影技术(RT-MC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不同顿抑状态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微循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影像可视化角度探讨顿抑心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断15min)、长顿抑组(阻断45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10、30、60、90、120min进行MCE和STI检查。实验结束后,心肌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的径向应变和A·β均低于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A·β值较再灌注即刻时增高;至再灌注后30min,径向应变峰值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90、120min,径向应变峰值有所恢复。再灌注120min时缺血心肌A·β值和径向应变峰值仍低于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缺血心肌血流量(Y)与径向应变(X)呈线性关系,可拟合直线方程,其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为Y=0.443+49.64 X,r=0.80,R2=0.64,P=0.031(长顿抑组);Y=-2.184+65.88 X,r=0.78,R2=0.60,P=0.039(短顿抑组)。结论:STI能够反映心肌微循环血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心肌造影 斑点追踪技术 顿抑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点追踪成像结合实时心肌超声造影对心肌不同灌注状态的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蒋媛媛 徐洋 任卫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48例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周内AMI患者(治疗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斑点追踪成像(STI)及实时心肌超声造影... 目的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48例接受PCI手术治疗的1周内AMI患者(治疗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斑点追踪成像(STI)及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技术评价PCI手术前后局部纵向应变及心肌灌注变化特征,并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SPEC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CI术前,治疗组各应变和灌注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除部分心肌节段心肌造影剂灌注速率无改善外,其他各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左心室局部纵向峰值应变、心肌灌注达峰强度和局部心肌血流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的心肌灌注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0.72、0.76,均P<0.05)。结论 STI技术结合RT-MCE技术能够准确评价AMI患者PCI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局部功能和心肌灌注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成像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评价缺血或存活心肌的实用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孟舒 曹江 +1 位作者 钱嵘 秦永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7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患者(对照组)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后行RTMCE检查及双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评价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病例组)和7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患者(对照组)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后行RTMCE检查及双嘧达莫负荷后RTMCE检查,分析心肌血流再灌注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相应的心肌显像峰值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β)和局部心肌血流量(A·β),评估用药前后各指标的比值变化。结果:静息状态灌注正常的病变节段,负荷前A、β及A·β与正常心肌无显著差异,负荷后A、β及A·β储备值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缺血心肌支架置入术后心肌灌注明显改善。静息状态灌注异常的病变节段,负荷前A、β及A·β明显低于正常心肌,负荷后A、β及A·β储备值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缺血心肌治疗后心肌灌注较治疗前有改善,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行RTMCE检查有助于筛选合适的病例进行血运重建,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负荷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灌注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郝骥 冯建启 +2 位作者 祁春梅 蔡文标 武维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 评价实时小剂量多巴酚丁胺(LD-DSE)(10μg·kg-1·min-1)负荷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试验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经彩超检查存在左心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冠心病患者,进行LD-DSE负荷RT-MCE试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评价实时小剂量多巴酚丁胺(LD-DSE)(10μg·kg-1·min-1)负荷心肌声学造影(RT-MCE)试验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 22例经彩超检查存在左心室壁节段运动障碍冠心病患者,进行LD-DSE负荷RT-MCE试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所有狭窄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节段划分法获得各运动异常节段显影,图像用目测半定量法分析.术后1、3、6个月时复查心脏超声,以冠脉血运重建后室壁节段收缩功能改善为判断存活心肌的金标准.结果 普通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5.7%、84.2%、78.8% LD-DSE负荷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是89.3%、89.5%、89.4% 应用LD-DSE负荷RT-MCE目测半定量法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有所提高(89.3%比75.7%,P<0.05).结论 RT-MCE目测半定量法检测存活心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LD-DSE负荷RT-MCE可提高其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心肌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