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K-DGPS融合惯性传感器的车辆导航参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美娜 尹文庆 +1 位作者 林相泽 吕晓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共6页
为实现农用车辆精确导航,提出一种RTK-DGPS融合惯性传感器的导航参数计算方法。横向偏差是利用惯性传感器采集的姿态角经几何变换补偿系统中存在的杆臂效应再进行计算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俯仰和侧倾时,此方法平均补偿了0.08 ... 为实现农用车辆精确导航,提出一种RTK-DGPS融合惯性传感器的导航参数计算方法。横向偏差是利用惯性传感器采集的姿态角经几何变换补偿系统中存在的杆臂效应再进行计算得到的。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存在俯仰和侧倾时,此方法平均补偿了0.08 m的横向偏差,通过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更精准的横向偏差。由于惯性传感器难以适用于磁场干扰较大的环境,为此,提出仅利用RTK-DGPS计算航向偏差的方法,即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RTK-DGPS动态定位点形成车辆行驶路径并进行计算。试验结果表明,车辆直线行驶、做圆周运动与沿任意曲线行驶时,惯性传感器与RTK-DGPS计算的航向偏差之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963 6°、3.641 8°与2.756 2°,验证了利用RTK-DGPS计算航向偏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车辆 实时动态差分gps 惯性传感器 导航参数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RTK测高技术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贺志岗 蔡东安 +1 位作者 杨波 龙雪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83,共2页
简述了GPS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局域范围内流动站和基准站的高程异常近似相等的理论,解决了如何确定流动站高程异常的难题,获得高精度的RTK测量高程。以工程实例介绍GPS-RTK测高技术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RTK技术的特点,... 简述了GPS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局域范围内流动站和基准站的高程异常近似相等的理论,解决了如何确定流动站高程异常的难题,获得高精度的RTK测量高程。以工程实例介绍GPS-RTK测高技术在河道测量中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RTK技术的特点,保证了GPS-RTK测高的准确性、测量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可以大大的提高河道测量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测量 gps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 测高技术 高程系统 高程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K-GPS的提梁机组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中伟 李运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80-1283,共4页
双提梁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利用对称布置的双频载波相位RTK-GPS(Real-Time Kinematic difference Global Position System)接收机完成对提梁机位置、航向位姿信息的测量,通过卡尔曼滤波与里程计融合,消除坐标定位信息的波动,提高位姿测定... 双提梁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利用对称布置的双频载波相位RTK-GPS(Real-Time Kinematic difference Global Position System)接收机完成对提梁机位置、航向位姿信息的测量,通过卡尔曼滤波与里程计融合,消除坐标定位信息的波动,提高位姿测定的精度;单机采用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网络控制系统,机组间数据传输采用无线网络,构成混合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双闭环的同步控制策略实现对两提梁机的同步协调控制.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两提梁机间相对位置偏差不超过0.1 m,相对航向角度偏差不超过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控制 卡尔曼滤波 提梁机 动态实时差分全球定位系统(RTK—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PS在长江航道建设中的应用
4
作者 葛志明 《海洋测绘》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一、概述 长江水道是一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运输结构正在形成。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价值正在逐步体现。当前,长江航道建设状况还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没有真... 一、概述 长江水道是一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运输结构正在形成。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价值正在逐步体现。当前,长江航道建设状况还远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没有真正做到“先行”。其主要原因:一是航道养护经费严重不足;二是航道养护手段比较落后。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航道建设 水道测量 Dgps 航道测量 航道维护 基准台 航道管理 测量系统 测量工作 gps实时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型无人机的高精度天线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马松辉 芦永超 +2 位作者 刘可佳 郭淑霞 胡楚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42,共7页
天线测试对于天线辐射性能的检验至关重要。而当天线的尺寸较大或测试频率较低时,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难以满足测试需求。以大型天线测试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一种基于小型无人机的天线测试方法,根据测试信道模型获取被测天线的增益方向图... 天线测试对于天线辐射性能的检验至关重要。而当天线的尺寸较大或测试频率较低时,传统的天线测试方法难以满足测试需求。以大型天线测试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一种基于小型无人机的天线测试方法,根据测试信道模型获取被测天线的增益方向图。与传统的利用GPS作为无人机的导航信号相比,采用实时差分GPS作为无人机的导航信号,结合几何控制方法精确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偏差小于0.1m。对测试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天线的方向图,增益测试误差小于1dB,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天线测试 小型无人机 实时差分gps 几何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复杂地形应用的关键技术试验 被引量:32
6
作者 周磊 梁爽 +1 位作者 李海泉 南竣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88,共4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航测技术在生产效率和精度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在本次试验中,通过研究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和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数据精度。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山区丘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航测技术在生产效率和精度上都无法满足要求。在本次试验中,通过研究GPS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和数据后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了数据精度。实现了固定翼无人机航摄系统在山区丘陵和城区居民地两种复杂地形的1∶500大比例尺DOM和DEM的制作,通过精度检查表明,其精度完全满足1∶500大比例尺DOM和DEM的要求。同时摆脱了传统航摄影像制作时需要外业像控测量的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gps动态实时差分 DEM D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法测定切沟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扬子 黄婷婷 +2 位作者 罗建勇 杨扬 刘宝元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 选取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村的一条典型切沟,以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了断面测量法与SfM方法对该切沟的测量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地面控制点(Ground Control Point,GCP)布设方案对SfM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fM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方法运用于切沟测量,与RTK GPS相比,断面测量法的体积测量误差高达37.28%;而SfM方法的误差仅为2.40%,且相对RTK GPS所测切沟DEM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2~0.2 m。此外,轻便、小巧的激光测距仪可有效替代RTK GPS用于GCP坐标的测量,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切沟体积误差仅为0.23%。将切沟沟缘与沟底共18个GCP抽稀至4~16个,并利用SfM方法重建该切沟的三维形态。各方案所得切沟DEM相比未抽稀结果的差值主要集中于-0.05~0.05 m,且体积差值百分比均低于5%。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在切沟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可应用于野外切沟的快速、精确测量,对于切沟定量监测与切沟侵蚀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M摄影测量法 切沟测量 实时动态差分gps 地面控制点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M摄影测量法对黄土高原典型切沟的测量精度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薪伊 史扬子 +3 位作者 杨扬 黄婷婷 刘瑛娜 张光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6,共12页
在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选择7条代表性切沟,以激光扫描法(laser scanning,LS)和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及切沟侵蚀的测量精度。与LS和... 在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选择7条代表性切沟,以激光扫描法(laser scanning,LS)和实时动态差分(real-time kinematic,RTK)GPS的测量结果为基准,评估运动恢复结构(structure from motion,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及切沟侵蚀的测量精度。与LS和RTK GPS相比,SfM摄影测量法所测各切沟DEM总体差异不大,平均高程差值为-0.162~0.436 m;SfM摄影测量法对切沟长度、表面宽度、周长和面积的测量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基本不超过±7%;所测深度和体积的相对误差较大,介于-37.4%~18.0%。与RTK GPS所测切沟侵蚀相比,SfM摄影测量法测得的切沟侵蚀空间分布和形态参数变化均十分接近。研究结果证实,SfM摄影测量法可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的切沟和切沟侵蚀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沟 切沟侵蚀 SfM摄影测量法 激光扫描法 实时动态差分gps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