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皱纹盘鲍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明珠 麦康森 +3 位作者 何艮 艾庆辉 徐玮 张文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4,共7页
研究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体内存在的2条Δ5 Fad(Hdhfad1和Hdhfad2)为目的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和核糖体蛋白S9(Ribosomal protein S9,RPS9)为内参基因,应用2–ΔΔCt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 研究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体内存在的2条Δ5 Fad(Hdhfad1和Hdhfad2)为目的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和核糖体蛋白S9(Ribosomal protein S9,RPS9)为内参基因,应用2–ΔΔCt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体系,并应用此体系分析了鲍鱼肌肉组织Δ5 Fad在不同饲料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实验饲料含有不同的脂肪源,分别是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TP饲料)、富含二十碳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油脂(AO饲料)和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油脂(EO饲料)。结果表明:针对Hdhfad1、Hdhfad2、β-actin和RPS9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各引物对的PCR扩增效率(Efficiency,E)分别为1.05、0.99、0.97和0.98,满足2–ΔΔCt方法对E的要求。当退火温度为52℃,反应体积为25μL时,RT-qPCR的扩增效果最好。所建立的体系能够准确定量Δ5 Fad的基因表达。利用该方法分析Δ5 Fad在不同饲料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与TP对照组相比,EO和AO饲料显著降低了鲍鱼肌肉组织Δ5 Fad(Hdhfad1和Hdhfad2)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鲍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布鲁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郝俊伟 张云 +6 位作者 杨宇航 刘红娜 王文玉 张秀丽 时坤 李建明 杜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研究依据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Omp25c的部分片段作为靶基因,设计探针引物,且优化了反应体系,筛选出引物、探针的最优浓度配比。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及标准曲线,建立鹿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 本研究依据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Omp25c的部分片段作为靶基因,设计探针引物,且优化了反应体系,筛选出引物、探针的最优浓度配比。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及标准曲线,建立鹿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稳定性、敏感性进行评价。由标准曲线可知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36拷贝/μL,比常规PCR灵敏度高出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子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评价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成龙平 胡海涛 +3 位作者 郭卫东 杨莉 王长春 杨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实时定量PCR结果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通过评估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用于牛奶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从牛奶子中克隆12个潜在的内参基因片段,包括14-3-3、18S核... 【目的】实时定量PCR结果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通过评估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用于牛奶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从牛奶子中克隆12个潜在的内参基因片段,包括14-3-3、18S核糖体RNA(18SrRNA)、β-actin(Actin)、延长因子1-α(EF1-α)、真核起始因子4A(e IF4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RNA聚合酶-Ⅱ(RPⅡ)、60S核糖体蛋白(RPL7)、翻译延长因子2(TEF2)、泛素连接酶E2(UBCE)、泛素(UBQ)和泛素延伸蛋白5(UBQ5)。采集牛奶子5个不同器官(根、茎、叶、花和红果)、4个成熟期的果实(绿果、黄果、深粉果和完全成熟的红果)、2种激素(脱落酸、赤霉素)处理4个时间点的绿果、热处理4个时间点的离体叶片、幼苗盐胁迫2个时间点的根茎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2个内参基因在各样品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基于CT值的ge Norm、Normfinder和Best Keeper及CT比较4种算法评价这些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最终的排名则由Ref Finder算法产生。【结果】器官组稳定性好的前2位内参基因为UBCE和RPL7,果实成熟期组排名前2的为e IF4A和UBCE,激素处理组排名前2的为e IF4A和UBCE,非生物胁迫组排名前2的则为Actin和EF1-α,综合分析所有样品排名前3位的是e IF4A、RPL7和UBCE。分别用筛选出的稳定的e IF4A、RPL7、UBCE和不稳定的RPⅡ作为内参基因评价目的基因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Eut Psy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分别以3个稳定的内参基因为单内参基因与以e IF4A同UBCE组合做内参基因所得到的结论一致,而RPⅡ给出的则不同。【结论】在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牛奶子基因转录表达时,通常情况下e IF4A、RPL7和UBCE相对于其他9个候选内参基因更为可靠。研究结果为牛奶子及胡颓子属其他物种的基因表达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子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PCR 标准化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食品致病菌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卢付青 唐善虎 +2 位作者 白菊红 闫利国 水旭亭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与传统定性PCR技术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有更多的优点,其速度快,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无污染性、自动化水平高等,且能对DNA模板进行定量。本文综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应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致病菌 转基因成分 原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Phenotypes to Molecules: Revolutionizing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Methods
5
作者 WANG Xuan LV Chang-Long ZHAI Jing-Bo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5-1077,共13页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ther aspects.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as well as their key genes and metabolites,will enabl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of diseases,new treatment methods,better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s,and better guidance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s well as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rapidly evolving topic.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Curr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gut microbiota have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phenotypic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o identific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This review integrates the main methods of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es their application.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This revolutionary method for intestinal flora identification heralds a new chapter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16S r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qPC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ass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在GES-1和其他胃癌细胞中表达差异性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贾桂枝 李红 勾朝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6-427,430,共3页
目的探讨Notch 1在GES-1、AGS、SGC-7901和BGC-823中的表达差异性。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Notch 1在GES-1、AGS、SGC-7901和BGC-823细胞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与GES-1相比较,Notch 1 mRNA和NOTC... 目的探讨Notch 1在GES-1、AGS、SGC-7901和BGC-823中的表达差异性。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方法研究Notch 1在GES-1、AGS、SGC-7901和BGC-823细胞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结果与GES-1相比较,Notch 1 mRNA和NOTCH 1蛋白在AGS,SGC-7901和BGC-823中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Notch 1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作为抑癌基因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实时定量-pcr 蛋白免疫印迹法 NOTC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激活因子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子彦 张敏 王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68-2870,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 目的:探讨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4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BAFFmRNA表达水平。计量资料血清BAFF水平和BAFFmRNA呈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应用Kruskal-Wallis法比较3组间BAFF水平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作两两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者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分别r=0.456,P<0.05和r=0.523,P<0.05)。结论:血清BAFF水平和PBMCs BAFF mRNA表达水平在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明显增高,其动态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B细胞激活因子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四膜虫两类不同金属硫蛋白的功能补偿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剑功 许静 +1 位作者 张鹏幸 王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6,共8页
为了分析嗜热四膜虫两类金属硫蛋白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别构建了MTT1-MTT3和MTT2-MTT4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敲除大核MTT1-MTT3和MTT2-MTT4的两种嗜热四膜虫突变体细胞株△MTT1-MTT3和△MTT2-MTT4。两种突变体细胞株暴露在Cd2+... 为了分析嗜热四膜虫两类金属硫蛋白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别构建了MTT1-MTT3和MTT2-MTT4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敲除大核MTT1-MTT3和MTT2-MTT4的两种嗜热四膜虫突变体细胞株△MTT1-MTT3和△MTT2-MTT4。两种突变体细胞株暴露在Cd2+、Cu2+和H2O2的生长表现出显著不同,△MTT1-MTT3突变体细胞对Cd2+的耐受性显著下降,而△MTT2-MTT4突变体细胞对Cu2+和H2O2的耐受性均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突变体中其他MTT基因的表达变化,在△MTT2-MTT4突变体细胞株中,MTT5的表达水平下调,在500μmol/L Cu2+处理后,△MTT2-MTT4突变体细胞中MTT1、MTT3和MTT5表达相对野生型分别上调6.1、9.5和8.5倍。在△MTT1-MTT3突变体细胞中,MTT2、MTT4和MTT5的表达水平下调,当5μmol/L Cd2+处理后,△MTT1-MTT3突变体细胞株MTT5表达水平相对野生型上调2.9倍,而MTT2和MTT4表达水平相对野生型分别下降了4.9倍和2.5倍。结果表明嗜热四膜虫中的金属硫蛋白MTT1、MTT3和MTT5主要参与细胞的重金属解毒功能;而MTT2和MTT4主要参与细胞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不同的金属硫蛋白基因之间的表达存在相互调控和功能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四膜虫 金属硫蛋白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猪骨骼肌中3种microRNAs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畅 罗志宇 +1 位作者 冉雪琴 王嘉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探明miR-1、miR-133、miR-206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能间的关系,以6月龄大白猪、糯谷猪、关岭猪及黔南黑猪的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3种microRNAs(miRNAs)在贵州地方猪种和大白猪背最... 为探明miR-1、miR-133、miR-206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能间的关系,以6月龄大白猪、糯谷猪、关岭猪及黔南黑猪的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3种microRNAs(miRNAs)在贵州地方猪种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成年期miR-133的表达量高于另外2种miRNA分子。miR-133在糯谷猪中的表达量是大白猪的1.58倍(P<0.05),与其眼肌面积、花油重高度负相关,与屠宰率高度正相关。miR-206在糯谷猪中的表达量是大白猪的2.23倍(P<0.05),与其瘦肉率高度负相关,与板油重中度正相关。在关岭猪背最长肌中miR-133的表达量最高,是大白猪的2.67倍(P<0.05),miR-133和miR-206的表达量与眼肌面积、胴体重高度正相关,与花油重、板油重和脂肪比负相关;但miR-20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猪种。不同品种猪中miR-133和miR-206存在差异表达,对地方猪品种的骨骼肌生长和脂肪沉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 miR-133 miR-206 贵州地方猪种 MIR-1 miR-133 miR-2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转录因子GATA4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薇薇 高长富 +2 位作者 仇雪梅 姜志强 王秀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成鱼的肾脏、肌肉、脑、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GATA4基因的表达分析,并对幼鱼不同发育时间的个体水平上的GATA4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成鱼的肾脏、肌肉、脑、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GATA4基因的表达分析,并对幼鱼不同发育时间的个体水平上的GATA4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脾脏、肾脏和脑等4个组织中的GATA4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精巢、卵巢和肝脏的GATA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GATA4在精巢、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中(P<0.05)。在雄性幼鱼5个发育时期中(23、30、40、60和80日龄),GATA4的表达量从23日龄到30日龄逐渐升高,30日龄最高且明显高于同时期雌鱼GATA4的表达量(P<0.01),随后到40日龄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从60日龄到80日龄又有上升的趋势。在雌性幼鱼5个发育时期中,GATA4表达量从23日龄到40日龄逐渐升高,40日龄最高且明显高于同时期雄鱼GATA4的表达量(P<0.01),到60日龄期间表达量降低,从80日龄后又有上升趋势。各时期雌雄幼鱼,除40日龄外,其他各个时期在雄性中GATA4的表达量均高于在雌性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实时定量PCR 转录因子GATA4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鳠IgL2型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涛 蒋自立 +1 位作者 曾伯平 张其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58,共7页
应用RT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免疫球蛋白轻链(IgL)2型基因cDNA序列,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该基因cDNA全长为929 bp,包含5'非编码区43 bp,3'非编码区159 bp,开放阅读框720 bp,编码239个... 应用RT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免疫球蛋白轻链(IgL)2型基因cDNA序列,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该基因cDNA全长为929 bp,包含5'非编码区43 bp,3'非编码区159 bp,开放阅读框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为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鳍鳠IgL蛋白质序列与斑点叉尾IgL 2型(G型)合为一支,与其它硬骨鱼类IgL2型聚为一簇。组织分布研究表明,大鳍鳠IgL2基因表达量在脾脏最高,其次是鳃和头肾,这明显与大鳍鳠IgL3型基因表达方式不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大鳍鳠IgL2基因转录表达量在脾脏、鳃和头肾都随时间发生变化。IgL2基因转录表达量在脾脏4 d就到达高峰,在鳃1 d就达到峰值。这些应答规律与IgL3基因差异显著,推测,IgL2的表达主要参与鳃、肠和皮肤主导的粘膜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Mystus macropterus)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平 燕志宏 +1 位作者 张芸 陈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为有效提高宗地花猪的肉品质,合理评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参照GenBank中猪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猪18SRNA为内参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FABP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FABP... 为有效提高宗地花猪的肉品质,合理评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参照GenBank中猪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猪18SRNA为内参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FABP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FABP基因在肺脏、心脏、肾脏、小肠、脾脏、肝脏、背最长肌、腰大肌中均有表达,但不同饲养条件下其表达水平各异,放养型背最长肌>腰大肌>肾脏>心脏>小肠>肺脏>脾脏>肝脏,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圈养型腰大肌>脾脏>心脏>肺脏>小肠>肝脏>背最长肌>肾脏,腰大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肝脏中表达量高于背最长肌(P>0.05)。两种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肺脏、肝脏中表达量相当,而在心脏、肾脏、小肠、脾脏、背最长肌中表达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ABP基因 宗地花猪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和高脂妊娠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的表达
13
作者 王莉 曹宏伟 +2 位作者 张静 汤朝武 姬秋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生理妊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病理妊娠状态下胰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特点,同时观察2种妊娠状态葡萄糖耐量试验各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变化。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妊娠组和高脂妊娠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 目的:探讨在生理妊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病理妊娠状态下胰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特点,同时观察2种妊娠状态葡萄糖耐量试验各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变化。方法: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妊娠组和高脂妊娠组,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妊娠组大鼠进行配对受精,妊娠第14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原mRNA和胰高血糖素蛋白表达。结果: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的血糖最高点均在服糖后30min。对照组胰岛素分泌最高点在15min,而高脂组、妊娠组和高脂妊娠组胰岛素分泌高峰为30min。妊娠组空腹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妊娠组空腹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胰岛素AUC也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组胰腺胰高血糖素原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46倍(P<0.05),高脂妊娠组胰腺胰高血糖素原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1.77倍(P<0.01),高于高脂组1.54倍(P=0.01)。妊娠组胰高血糖素高于对照组2.57倍(P<0.01),高脂妊娠组胰高血糖素高于对照组3.44倍(P<0.01),高于高脂组2.9倍(P<0.01)。结论:高脂和妊娠两种状态均导致胰岛素高峰分泌延迟,生理妊娠中期胰岛素抵抗以基础胰岛素增高为主,而高脂妊娠中期同时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妊娠中期胰腺胰高血糖素增高可能是妊娠胰岛素抵抗增加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胰岛素抵抗 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耐量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eillance of CMV Infection in allo-HSCT Recipients and Guidance on Preemptive Therapy by RQ-PCR
14
作者 LI Yan GAO Li +9 位作者 WANG Li-Li DING Yi XU Yuan-Yuan LI Hong-Hua JING Yu BO Jian HUANG Wen-Rong WANG Quan-Shun GAO Chun-Ji YU Li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1-168,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ytomegalovirus(CMV)infection in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recipients by means of plasma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 In order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ytomegalovirus(CMV)infection in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recipients by means of plasma 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Q-PCR),141 adult patients undergoing allo-HSCT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0 were seriallymonitored by RQ-PCR for detecting CMV and guiding the preemptive therapy followed up to 180 days post-HSCT.Th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MV infection and CMV pneumonia was 81.5%and 2.9%respectively,whichmainly occurred within 2 months post-HSCT.Single-therapy with ganciclovir(GCV)for 63 patients or foscarnet 6patients was performed for preemptive therapy.The total efficacy was 87.8%,and the response patterns were different.CMV infection was more frequent in female patients(P=0.044),and those with aGVHD(P=0.043),using ATG orbasiliximab in conditioning regimens(P=0.049),as well as earlier in patients using ATG or basiliximab or those withaGVHD(P=0.007;P=0.000).The aGVHD,maximum load,positive times of CMV-DNA detection and therapyduration all correlated with the efficacy(P<0.05).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CMV infection is still high afterHSCT.Plasma RQ-PCR assay for CMV-DNA show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CMV infection,which is useful and suitable for management of CMV infection in HS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real-time quantitativePCR preemptive thera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荞麦品种落粒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雪 黄志强 +1 位作者 姜君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获得荞麦落粒性相关基因,分别选取甜荞、苦荞和金荞的不同品种不同组织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数据库比对、功能分析与功能注释获取与落粒性相关的Unigene。设计引物通过RACE方法扩增候选基因,测序后将候选基因全长序列提交到NCB... 为获得荞麦落粒性相关基因,分别选取甜荞、苦荞和金荞的不同品种不同组织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数据库比对、功能分析与功能注释获取与落粒性相关的Unigene。设计引物通过RACE方法扩增候选基因,测序后将候选基因全长序列提交到NCBI数据库中,通过blast寻找候选基因的命名,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测候选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得到6个候选基因,其中,根向光性蛋白基因、SOBIR1-like蛋白基因、NPR5-like蛋白基因主要在花器官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而SRG1-like蛋白基因、过氧化物酶基因和AGL蛋白基因主要在植物离区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起调控作用。NPR5-like蛋白基因在落粒品种与不落粒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最大。结论:NPR5-like蛋白基因在荞麦落粒过程中起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落粒性 转录组 实时定量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琰明 朱家颖 +2 位作者 泽桑梓 赵宁 杨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8,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各组织,在机体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了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该基因 cDNA 序列全长768 bp,开放阅读框为462 bp,...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各组织,在机体抗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抗氧化酶。采用 RACE 技术,克隆获得了云南切梢小蠹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该基因 cDNA 序列全长768 bp,开放阅读框为462 bp,编码15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5.8 ku,等电点为5.68。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云南切梢小蠹 SOD 与中欧山松大小蠹 SOD 在氨基酸水平上相似性高达93%,与赤拟谷盗、点蜂缘蝽、侵扰锥猎蝽、丽蝇蛹集金小蜂、佛罗里达弓背蚁、柑橘凤蝶、棉铃虫、黑果蝇、家蝇的相似性也都在67%~71%之间。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2个 Cu/Zn-SOD 的特异序列(GFHIHEFGDNT4252和 GNAGGRLACAVI136147),Cu 原子分别与 His44、His46、His61和 His118配位,Zn 原子分别与 His61、His69、His78和 Asp81配位,半胱氨酸 Cys55和Cys144基之间形成 Cu/Zn-SOD 链内二硫键。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克隆获得的云南切梢小蠹 SOD 隶属于铜锌SOD 家族(icCu/Zn-SOD)。实时荧光定量 PCR 表明,icCu/Zn-SOD 基因在云南切梢小蠹各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超氧化物歧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