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变黏压裂液在宁武盆地煤层气井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坤 赵倩云 黄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91,共4页
宁武盆地石炭系上统太原组9号煤层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含气量较高,是该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前期改造过程中多采用活性水压裂液体系,但由于煤层的松散、弱胶结、高滤失性等特点,存在地面施工压力高、波动大、易砂堵等问题,施工... 宁武盆地石炭系上统太原组9号煤层在区域内分布稳定,含气量较高,是该区块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层位。前期改造过程中多采用活性水压裂液体系,但由于煤层的松散、弱胶结、高滤失性等特点,存在地面施工压力高、波动大、易砂堵等问题,施工成功率仅55.6%,严重影响改造效果。室内研究形成了一种适用于煤层气井压裂的可实时变黏压裂液体系稠化剂HT-1,其具有施工全程黏度可控、在线混配、连续施工、低温破胶、破胶液残渣含量低等特点,提高了压裂液效率和携砂性能,降低了压裂液破胶液对煤层的伤害。现场应用表明,这种可实时变黏压裂液体系在施工过程中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为该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武盆地 煤层气 压裂液 实时变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变黏度共聚物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
2
作者 马收 邸士莹 +3 位作者 魏玉华 程时清 刘明明 缪立南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为解决深层页岩气开发时常规压裂液携砂能力差、造缝能力低、变黏度工序复杂等技术难题,结合川南丁山区块深层页岩储层特点及施工需求,研制出单体S1、T1。将一定量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单体S1和T1共聚形成共聚物溶... 为解决深层页岩气开发时常规压裂液携砂能力差、造缝能力低、变黏度工序复杂等技术难题,结合川南丁山区块深层页岩储层特点及施工需求,研制出单体S1、T1。将一定量的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单体S1和T1共聚形成共聚物溶液,并对共聚物溶液进行室内性能评价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共聚物溶液具有较强的变黏作用,在低质量分数(0.005%)时分子呈现单分散性,黏度低,高质量分数(0.500%)时分子通过分子间力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弹性强;中高质量分数共聚物溶液具有较强的携砂能力,60℃下,在质量分数为1.500%的矿化水溶液中的沉降速度为0.17 cm/min;此外,该共聚物溶液还具有良好的破胶能力和抗盐性能。现场应用表明,新型可实时变黏度共聚物压裂液可实现低黏、中黏、高黏压裂液的实时转换,能够有效提高造缝和携砂能力。该研究可为改善深层页岩气压裂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实时变黏压裂液 共聚物 携砂性 破胶性 抗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型悬浮分散聚合物体系的制备及在盐水基变黏滑溜水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福建 王立祥 +3 位作者 杜良军 刘挺 张磊 刘斌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4-509,共6页
通过水溶液聚合体系研制出含双尾疏水单体的两性离子型聚合物分子P-DHZ,黏均分子量达到1000万以上,其具有极佳的耐盐型、减阻性与成胶性,可作为页岩气水力压裂液减阻剂或稠化剂利用高矿化返排液直接配液,耐盐能力可达6×10^(4) mg/... 通过水溶液聚合体系研制出含双尾疏水单体的两性离子型聚合物分子P-DHZ,黏均分子量达到1000万以上,其具有极佳的耐盐型、减阻性与成胶性,可作为页岩气水力压裂液减阻剂或稠化剂利用高矿化返排液直接配液,耐盐能力可达6×10^(4) mg/L。为满足页岩气压裂现场连续混配的工艺需求,将研制出的P-DHZ制成粉剂,分散于烃类连续相中形成稳定的悬浮体系,并优选出最佳的粉剂粒径、分散剂、转向剂及烃类连续相,制备出可用于现场连续混配的悬浮体系,粉剂比例占体系的45%,在高矿化度返排液中的溶解时间低于30 s,其最高减阻率达到75%以上,并可通过调整浓度实现实时变黏,迅速由滑溜水体系转变为胶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悬浮体系 快速配液 实时变黏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