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 被引量:1
2
作者 关慧臻 杨桂梅 +3 位作者 薛承岩 朱长林 来锦 白海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06年第6期38-38,30,共2页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 目的评估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象包括脑膜炎组104例和对照组39例,检测脑脊液中肠道小RNA病毒应用RT-PCR方法。结果脑膜炎组的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1.3%(43/104),对照组未测出肠道小RNA病毒阳性结果。结论肠道小RNA病毒是导致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体,RT-PCR方法诊断肠道小RNA病毒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肠道小RNA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探针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研究的概述 被引量:4
3
作者 谢芝勋 刘加波 +6 位作者 廖敏 庞耀珊 谢志勤 邓显文 李康然 唐小飞 何竞铭 《广西畜牧兽医》 2003年第5期195-198,共4页
根据禽呼肠孤病毒 (ARV )参考毒株S1 1 3 3S1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4对引物而分别建立了RT -PCR、半套式PCR和一步法PCR三种用于检测ARV的方法。它们能检测到的最近ARVRNA量分别为 1pg、1fg和 0 1 6ngRNA ;研制出禽呼肠孤病毒地高辛核酸... 根据禽呼肠孤病毒 (ARV )参考毒株S1 1 3 3S1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4对引物而分别建立了RT -PCR、半套式PCR和一步法PCR三种用于检测ARV的方法。它们能检测到的最近ARVRNA量分别为 1pg、1fg和 0 1 6ngRNA ;研制出禽呼肠孤病毒地高辛核酸探针 ,并建立了地高辛核酸探针检测ARV的方法 ,该核酸探针最低能检测到 0 45ng的ARVRNA ;对广西部分鸡场血清学调查表明 ,ARV平均阳性率为 2 7% ;对广西ARV野毒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并对获得的 2个地方分离株的S1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及分析 ,两分离株与标准株S1 1 3 3的同源性分别为98 5 %和 98 3 % ;用所建立的RT -PCR和地高辛核酸探针方法对用ARV人工感染鸡采集的各种样品的检测 ,并和传统病原分离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RT -PCR检出率为 92 5 % ( 2 2 2 /2 40 ) ,地高辛核酸探针检出率为 74 2 % ( 1 78/2 40 ) ,病原分离鉴定方法检出率为 5 5 % ( 1 3 2 /2 40 )。用ARV强毒分别对免疫种鸡后代和无母源抗体或SPF的雏鸡进行攻毒试验 ,结果油苗免疫的种鸡后代对本病有很强的抵抗力 ,能抵抗ARV强毒的攻击 ,其平均保护率 90 8% ( 1 0 9/1 2 0 )。而无母源抗体或SPF的雏鸡攻毒后均 1 0 0 % ( 2 40 /2 40 )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反应 核酸探针 检测 禽呼肠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在毒死蜱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演替
4
作者 李艳丽 陈列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1-386,共6页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 为评价毒死蜱施用后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将农田土壤用终质量分数5mg/kg毒死蜱处理,同时以不施用毒死蜱为对照,定期采集土样进行毒死蜱残留测定并提取土壤DNA,采用基于染色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s,ITS)ITS1f-GC/ITS2和28SrDNA U1-GC/U2引物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获得的指纹图谱利用Quantity One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计算样品的多样性指数(H),并用Matlab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ITS1f-GC/ITS2和U1-GC/U2扩增区域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施用后第7~60天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发生很大改变,且毒死蜱处理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保持基本稳定,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主成分分析显示,毒死蜱处理样品与对照明显分在2个不同的区域,充分表明毒死蜱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迅速且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聚合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真菌群落结构 转录间隔区 28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上皮细胞mRNA定量分析中内部参照标准β-肌动蛋白RT-PCR反应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新春 苗娟 +3 位作者 席祖莲 张海江 胡义珍 魏厚仁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mRNA定量分析中内部参照标准β-肌动蛋白RT-PC反应条件。方法 从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提取mRNA,应用设计的引物RT-PCR检测β-肌动蛋白,电泳分析53.2℃、53.9℃、55℃、56.2℃、57.4℃、58.6℃、59.8℃、6... 目的 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mRNA定量分析中内部参照标准β-肌动蛋白RT-PC反应条件。方法 从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提取mRNA,应用设计的引物RT-PCR检测β-肌动蛋白,电泳分析53.2℃、53.9℃、55℃、56.2℃、57.4℃、58.6℃、59.8℃、60℃、62℃、62.7℃不同的退火温度的扩增产物。结果 各退火温度条件下,β-actin扩增产物均形成长度为302bp片段,且未见非特异性扩增产物条带。退火温度为58.6℃时,β-actin扩增产物的条带最清晰。结论 采用本实验中所设计的引物联合58.6℃退火温度等实验条件所扩增的长度为302bp片段,清晰稳定,是晶状体上皮细胞mRNA定量分析中良好的内部参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 MRNA Β-肌动蛋白 转录-聚合反应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PCR检测 参照标准 定量分析 反应条件 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动脉炎病毒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松 梁成珠 +2 位作者 高宏伟 刘永华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 选取马动脉炎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开放阅读框7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利用一步法的实时定量RT-PCR来定量检测马动脉炎病毒。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做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1,证明两者的扩增效率相同,可用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对马动脉炎病毒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敏感,快速,准确,且无交叉污染,能满足海关及检疫部门对马动脉炎病毒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定量检测 马动脉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表达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恒方 杨期东 +2 位作者 苗旺 朱晓岩 黄晓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COX-2)及Ⅰ型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1组),另24只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环氧化物酶-2(COX-2)及Ⅰ型膜相关前列腺素E合成酶(mPGES-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8只为正常对照组(1组),另24只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2组)、塞来昔布治疗组(3组)、通心络治疗组(4组),每组各8只。药物干预2周后取狭窄段颈动脉及对侧相应段的颈动脉,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记(Westernblot)检测颈动脉斑块药物干预后COX-2及mPGES-1表达。结果2、3、4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斑块的COX-2mRNA、mPGES-1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与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4组较2组下调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较4组下调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有益于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动脉疾病 环氧化物-2 通心络胶囊 转录聚合反应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肖跃强 谢金文 +2 位作者 徐二丹 沈志强 丁壮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9-73,共5页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RHDV全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引物,筛选了其中1对建立并优化了PCR条件,扩增产物为331bp,并基于此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 为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简便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RHDV全基因组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2对引物,筛选了其中1对建立并优化了PCR条件,扩增产物为331bp,并基于此建立了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通过敏感性、特异性、标准曲线建立等表明,该方法可检出101以上拷贝数的模板,只在RHDV有特异性扩增,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好。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疑似RHDV病料检测的阳性率为74.8%,而普通RT-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65.5%。该方法的建立为开展该病的诊断、疫苗制备质控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活化受体-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琳 王峰 +3 位作者 吴月平 陆仁飞 邵建国 王惠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RNA法检测28份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AR-4表达,并采用2-ΔΔC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AR-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增高,平均高出癌旁组织4.03倍... 目的探讨蛋白酶活化受体-4(PAR-4)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RNA法检测28份结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AR-4表达,并采用2-ΔΔC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PAR-4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增高,平均高出癌旁组织4.03倍;两者ΔCt比较,P<0.05;低分化结肠癌组织PAR-4表达量明显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组织(P<0.05);高分化与中分化组织PAR-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PAR-4在结肠癌组织中尤其是低分化组织中呈高表达;PAR-4可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活化受体-4 结肠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晓斌 武雪亮 +4 位作者 赵轶峰 聂双发 梁峰 刘小飞 张迎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组)和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各5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两组DNMT1 mRNA和NHERF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两组DNMT1和NHERF1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结果qRT-PCR法结果显示:癌组中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癌组中NHERF1 mRNA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IHC法结果显示:癌组中DNMT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癌组中NHER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中DNMT1和NHERF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病变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癌组织中DNMT1与NHERF1呈负相关(r=-0.491,P<0.01)。结论DNMT1高表达和NHERF1低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均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1 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 结直肠癌 转录聚合反应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海军 赵桂秋 +2 位作者 陆晓和 白浪 钟彦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560-1562,共3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探讨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4份真菌性角膜溃疡标本(溃疡组)及12份人正常角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其中1...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正常角膜及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基因表达,探讨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搜集24份真菌性角膜溃疡标本(溃疡组)及12份人正常角膜组织标本(对照组),其中12份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分别抽提组织总的RNA,以Primer5.0软件设计MMP-9的特异引物,并对标本RNA进行RT-PCR扩增,以MMP-9目的电泳条带与β-actin内参照条带灰度值比值代表相对表达量。分12份角膜溃疡组织和6份正常的角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MP-9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角膜,且主要位于角膜上皮层、基底膜以及基质层。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织中MMP-9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发生、发展及角膜穿孔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MMP-9在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有望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基质金属蛋白-9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的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内环氧酶-2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娜娜 吴曙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90-592,597,共4页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L02、QSG7701细胞以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diclofenac)对上述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双...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系L02、QSG7701细胞以及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diclofenac)对上述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双氯芬酸抗增殖作用与细胞内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种细胞系COX-2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cellcounting kit-8(CCK-8)细胞计数法测定药物作用72h后的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均高表达COX-2mRNA,正常肝细胞QSG7701微弱表达COX-2mRNA,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不表达COX-2mRNA。双氯芬酸在10~200μmol·L^-1内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epG2、Hep3B和L02细胞的增殖,作用72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76.41、35.21和87.44μmol·L^-1。双氯芬酸对QSG7701的抑制作用较弱,半数抑制浓度为170.23μmol-L^-1,对Fb细胞仅在浓度超过200μmol·L^-1时才表现出细胞毒性。结论环氧酶抑制剂双氯芬酸特异性地抑制COX-2mRNA高表达的肝细胞癌HepG2、Hep3B细胞和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提示双氯芬酸通过COX-2途径起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环氧-2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磁珠分选联用实时FQ RT-PCR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默 陶志华 +3 位作者 何晶晶 吴伟 邓哲宪 陈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联用免疫磁珠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PSA mRNA,诊断微转移,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53例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事先已与鼠抗人... 目的联用免疫磁珠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 RT-PCR)检测前列腺癌(PCa)患者外周血PSA mRNA,诊断微转移,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53例PCa患者、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5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与事先已与鼠抗人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单抗预孵育的包被人抗鼠IgG抗体的磁珠作用,富集PSMA阳性细胞。实时FQ RT-PCR检测富集细胞的PSA mRNA。结果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30例BPH患者中1例阳性;53例PCa患者中有23例(43.4%)阳性,其中ECT证实的27例骨转移癌患者中,有17例(63%)阳性。结论免疫磁珠法联合实时FQ RT-PCR方法检测PSA mRNA判断PCa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有助于转移PCa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分选 前列腺癌 微转移 前列腺特异抗原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翼状胬肉组织HMG-CoA还原酶和LDL受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喻谦 柳林 王永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84-285,共2页
目的:研究LDL-R基因和HMG-CoA-R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各10例,正常结膜组织1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膜中HMG-CoA-R和LDL-R的相对mRNA含量。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HMG-... 目的:研究LDL-R基因和HMG-CoA-R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各10例,正常结膜组织10眼。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结膜中HMG-CoA-R和LDL-R的相对mRNA含量。结果: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HMG-CoA-R及LDL-R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球结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G-CoA-R和LDL-R基因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羟甲基戊二酰辅A还原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RT-n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小甫 吴旭锦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22-24,共3页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RT-nPCR检测方法,试验依据GenBank公开的PPRV基因序列,针对F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过反应成分与条件的优化等方法对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RT-n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临床快速诊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RT-nPCR检测方法,试验依据GenBank公开的PPRV基因序列,针对F基因设计了2对引物,经过反应成分与条件的优化等方法对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RT-nPCR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极限为4.362×10^-5 ng·μL^-1,羊口疮病毒、山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和蓝舌病病毒检测为阴性,临床28份样品检测结果有4份样品为阳性,阳性率14.3%。说明成功建立了一种高度特异、灵敏的检测PPRV的RT-n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刍兽疫 刍兽疫病毒 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 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因表达与门静脉血和腹腔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项和平 张长乐 《安徽医学》 200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表达与胃癌门静脉血转移和腹腔转移及胃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30例胃癌患...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因表达与胃癌门静脉血转移和腹腔转移及胃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3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黏膜MMP-7 m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胃癌患者和10例腹腔良性疾病患者门静脉血和腹水中细胞角蛋白20的mRNA(CK20 mRNA)。结果胃癌组织MMP-7 mRNA阳性率60%(18/30),明显高于远端正常组织的11%(4/30),(P<0.001);胃癌组有MMP-7基因表达的门静脉血CK20 mRNA检出率达83.3%(15/18),显著高于无MMP-7基因表达的8.3%(1/12),(P<0.001);胃癌组有MMP-7基因表达的腹水CK20 mRNA的检出率为66.7(12/18),虽高于无MMP-7基因表达的41.7%(5/12),但(P>0.05);MMP-7基因表达与组织分化、TNM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相关(P<0.05);对照组门静脉血和腹腔冲洗液中CK20 mRN均为阴性。结论MMP-7基因表达与胃癌血行转移有关,参与了胃癌的浸润、转移过程,有助于判断预后,MMP-7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患者应尽早行全身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细胞 转录聚合反应 细胞角蛋白-20 基质金属蛋白-7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实时RT-PCR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职建军 侯自员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37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咽拭子(305份)、脑脊液(36份)、疱疹液(37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 目的探讨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37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咽拭子(305份)、脑脊液(36份)、疱疹液(37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EV71、CoxA16阳性率,比较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CoxA16及EV71+CoxA16阳性率。结果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CoxA16阳性率率显著高于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0.05)。EV71、CoxA16及EV71+CoxA16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能提高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检测准确性,优于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检测 一步法实时转录聚合反应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hTR反义RNA及锤头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8
作者 靳斌 姜希宏 +6 位作者 刘贤锡 刘博 刘师莲 王伟 胡海燕 卢翌 耿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3-5,共3页
用反转录PCR法 ,调取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 ,并针对其序列设计反义RNA封闭基因及锤头状核酶切割基因序列 ,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 4内。根据hTRcDNA序列设计引物 ,经RT 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肝内胆管癌细胞内调取hT... 用反转录PCR法 ,调取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 ,并针对其序列设计反义RNA封闭基因及锤头状核酶切割基因序列 ,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 4内。根据hTRcDNA序列设计引物 ,经RT 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肝内胆管癌细胞内调取hTR模板区基因 ,根据其测序结果 ,合成反义RNA基因及核酶基因 ,与经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连接 ,酶切鉴定重组体的正确性。经RT PCR从细胞内调出 68bp序列 ,与hTRcDNA比较 ,与模板区域碱基序列一致 ,反义RNA与核酶基因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序列正确。肝内胆管癌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明显增高 ,RT PCR法可调出其hTR基因有效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肝管癌 锤头状核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真核表达 转录聚合反应 端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洪志 王新杰 +6 位作者 高姗姗 孙晓明 邓飞 石艳萍 陈弟诗 陈昌英 李平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与其同源性较近的致病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1 copies/μL,常规荧光RT-qPCR检测限为10 copies/μL。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表明,Ct值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可对PEDV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囊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环氧化酶-2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广理 王俊周 +1 位作者 郭晓民 杨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5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的增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在26例鼻咽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部黏膜组织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环氧化酶-2 mRNA的表达。结果在鼻咽癌组织中环氧...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的增生、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在26例鼻咽癌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部黏膜组织中,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环氧化酶-2 mRNA的表达。结果在鼻咽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 mRNA高表达,在正常鼻咽部黏膜环氧化酶-2 mRNA中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氧化酶-2与鼻咽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环氧化-2 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