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颠倒色觉的逻辑可能性澄清实指定义
1
作者 鲁晨光 齐修远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9-51,59,共4页
石里克在《意义和证实》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显然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的可能性’。”“通过实指定义,可证实性就同第一种意义的经验(指感觉材料——笔者注)联系起来了。”什么... 石里克在《意义和证实》一文中写道:“没有一种理解意义的办法不需要最终涉及实指定义,这就是说,显然全都要涉及‘经验’或‘证实的可能性’。”“通过实指定义,可证实性就同第一种意义的经验(指感觉材料——笔者注)联系起来了。”什么是实指定义?实指定义就是用指明某些词的实际用法的行动解释这些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经验 实指定义 心理状态 心理哲学 一致性 感觉材料 逻辑可能性 客观存在 物体 色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克的语言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义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在从古典哲学走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进程中,洛克的语言哲学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洛克在服务于知识确实性的前提下对于语言问题的探讨作一历史钩玄。洛克对语言的批判揭开了现代语言批判的序幕;他的话言意义理论提出了语言的... 在从古典哲学走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进程中,洛克的语言哲学思想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洛克在服务于知识确实性的前提下对于语言问题的探讨作一历史钩玄。洛克对语言的批判揭开了现代语言批判的序幕;他的话言意义理论提出了语言的指称、公共规则、实指定义、逻辑功能等意义问题,给予现代语言意义理论以深刻而广泛的启迪;他的真理契合论开创了真理在于语言分析的先河,并试图解答了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如何说明语言的问题与真理和存在等非语言问题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位 语言哲学思想 洛克 意义理论 语言现象 语词 真理 知识确 语言批判 实指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字词意义都是字词使用吗?——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锦青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77,共9页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43节的第一句中指出,"对于某一大类使用语词‘意义’的事例,虽然并非所有的事例,这个语词能够如此说明:一个字词的意义就是它在有关语言中的使用"。他的意思是,对于某一大类使用语词"字词意义...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43节的第一句中指出,"对于某一大类使用语词‘意义’的事例,虽然并非所有的事例,这个语词能够如此说明:一个字词的意义就是它在有关语言中的使用"。他的意思是,对于某一大类使用语词"字词意义"的事例而言,一个字词的意义就是它在有关语言中的使用。因此,字词意义不是字词使用的情况是有可能的。事情上,维特根斯坦认为存在着字词意义是字词使用这种看法的例外情况。第43节的第二句("而有些时候,一个名字的意义可藉指向它的负载者来说明")便提示了,实指定义和实指说明都是这些例外情况的例子。有关字词在相关的实指定义或实指说明中有意义,但并非正在使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字词意义 字词使用 实指定义 说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a=b”图式——“范畴”与“概念”之辨
4
作者 石玮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实指定义的正确理解之所以是以掌握一门语言为前提的,是因为实指定义产生的是"符号概念",而"符号概念"却已内含了"实体概念"。对基本层次的考察发现了两种认知倾向:求同和寻异,用图式表示为"a=b&qu... 实指定义的正确理解之所以是以掌握一门语言为前提的,是因为实指定义产生的是"符号概念",而"符号概念"却已内含了"实体概念"。对基本层次的考察发现了两种认知倾向:求同和寻异,用图式表示为"a=b"。借助于"a=b","实体概念"便能够得以形成。这一切说明"a=b"可能是人类认知的一种基本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概念 体概念 实指定义 “a=b”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