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considered train positioning optimization method with RTK
1
作者 YUCHI Zhen-xin LI Wei +3 位作者 GAO Shi-juan CHEN Chun-yang HUANG Su-su JIANG Ji-xi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548-1568,共21页
In this paper,a novel train positioning method considering satellite raw observation data was proposed,which aims to promote train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from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train satellite-based po... In this paper,a novel train positioning method considering satellite raw observation data was proposed,which aims to promote train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from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train satellite-based positioning error sources.The method focused on overcoming the abnormal observations in satellite observation data caused by railway environment rather than the positioning results.Specifically,the relative position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 and the zero-baseline method was firstly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carrier phase data quality,and then,GNSS combined observation models were adopted to construct the detection values,which were applied to judge abnormal-data through the dual-frequency observations.Further,ambiguity fixing optim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observation data selection in partly-blocked environ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tect and address abnormal observations and improve positioning stability.Cycle slips and gross errors can be detected and identified based on dual-frequency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data.After adopting the data selection strategy,the ambiguity fixing percentage was improved by 29.2%,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 the East,North,and Up components was enhanced by 12.7%,7.4%,and 12.5%,respectively.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in positioning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in railway environ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oning error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train positioning satellite positioning abnormal-data detection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益概念的刑事政策机能之批判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良芳 武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3,46,157,共10页
法益,简言之,是指法律所保护之利益。故将法益的预设机能设定为解释论领域,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但法益理论的发展,却向立法论领域渗透和扩张,以便发挥刑事政策上的批判立法、检视立法的机能。然而脱离了实定法制约的法益,却存在内容的空... 法益,简言之,是指法律所保护之利益。故将法益的预设机能设定为解释论领域,是相对明智的选择。但法益理论的发展,却向立法论领域渗透和扩张,以便发挥刑事政策上的批判立法、检视立法的机能。然而脱离了实定法制约的法益,却存在内容的空洞化和抽象化,不能为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提供任何智识上的指导。只有宪法的权利理论,才可资为刑事立法提供相应的标准。具体而言,宪法的价值秩序理论,可以为刑罚制裁的对象设定初步的范围和边界;合比例原则,则可以为刑罚制裁的发动及其强度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 实定法的法益 实定法的法益 解释论机能 刑事政策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作为法的渊源及其法治价值 被引量:33
3
作者 史际春 胡丽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高度分化整合的社会政经条件下,政策作为一种由国家推动和保障实现的行为规范已与法相互融合乃至密不可分,由此决定了"去政策化"之不可能。追求体系的形式理性法应友好、适当地接纳对社会实在更具时效性... 在社会高度分工合作、高度分化整合的社会政经条件下,政策作为一种由国家推动和保障实现的行为规范已与法相互融合乃至密不可分,由此决定了"去政策化"之不可能。追求体系的形式理性法应友好、适当地接纳对社会实在更具时效性及亲和力的政策性规范,释放一定的入口,防止成文法体系成为封闭、僵化的存在。政策对于"法律"的适用具有补充、梳理、纠错、协调和主导的功能,将其定位为法的实质性渊源,可使之成为沟通、弥合"形式法治"与"实质正义"之区隔的桥梁;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政策法规在一定情形下、相当程度上也具有法的渊源功能。在法治的问责制条件下,政策能够被合理"规训"并发挥其对法治的构建作用,而成为法治的内在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去政策化” 法的渊源 实定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行为公定力质疑 被引量:36
4
作者 柳砚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153,共3页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现代行政法理念相悖,对我国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制度的设立构成了障碍,影响了法治状态下权利与权力新型关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行政行为公定力缺乏实定法支持,有悖于公平正义理念,其理论依据缺乏合理性,其理论构建缺乏...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现代行政法理念相悖,对我国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制度的设立构成了障碍,影响了法治状态下权利与权力新型关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行政行为公定力缺乏实定法支持,有悖于公平正义理念,其理论依据缺乏合理性,其理论构建缺乏逻辑上的周延性。因此,行政行为公定力应退出行政行为效力领域,并确立以权利直接制约权力的独立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行为公定力 实定法依据 理论依据 公平正义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产权利分离模式下财产罪法益的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童德华 胡亚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0-95,共6页
财产罪的法益概念是研究财产犯罪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在受日本刑法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问题形成了本权说、占有说和所有权说聚讼的局面,对于实定法上财产罪规范进行文理解释和体系性解释的结论也截然对立。这些争鸣产生的... 财产罪的法益概念是研究财产犯罪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在受日本刑法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刑法理论界对此问题形成了本权说、占有说和所有权说聚讼的局面,对于实定法上财产罪规范进行文理解释和体系性解释的结论也截然对立。这些争鸣产生的根源在于不同财产权利分离模式下法益保护的差异性。基于法益衡量的原理,刑法对财产权利保护的侧重有所不同,因而应当根据财产权利分离的不同方式分别构建财产罪法益的内涵:在财产权利未发生分离的场合,应以保护占有为财产罪法益的基底;在财产权利平和式分离的场合,应以侧重保护占有人的占有权属利益为必要;在财产权利冲突式分离的场合,应以侧重保护本权人的所有权权属利益为必要;在财产权利因无效而冲突的场合,应当侧重保护占有者的事实性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罪法益 理论争议 实定法规范 财产权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Phenotypes to Molecules: Revolutionizing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Methods
6
作者 WANG Xuan LV Chang-Long ZHAI Jing-Bo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5-1077,共13页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 The gut microbiota is a complex ecosystem composed of many bacteria and their metabolites.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human digestion,nutrient absorption,energy supply,fat metabolism,immune regulation,and many other aspects.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as well as their key genes and metabolites,will enable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uxiliary diagnosis of diseases,new treatment methods,better effects of drug treatments,and better guidance in the use of antibiotics.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as well as in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is rapidly evolving topic.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annot comprehensively capture the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Currentl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for gut microbiota have evolved from the initial phenotypic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to identific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This review integrates the main methods of gut microbiota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es their application.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olecular biological methods and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ota.This revolutionary method for intestinal flora identification heralds a new chapter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al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microbiota 16S r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qPCR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ass spect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ox mechanism of geobattery and related electrical signals using a novel real-time self-potential monitoring experimental platform 被引量:2
7
作者 XIE Jing CUI Yi-an +4 位作者 ZHANG Li-juan GUO You-jun CHEN Hang ZHANG Peng-fei LIU Jian-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1期4155-4173,共19页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investigating changes in undergrou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ed response of surface geophysical signals.The self-potential(SP)method is w... Controll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 proved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investigating changes in undergrou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lated response of surface geophysical signals.The self-potential(SP)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due to its direct correlation with underground electrochemical gradients.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experimental platform based on a multi-channel SP monitoring system.The proposed platform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anodizing corros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metal blocks from a laboratory perspective,record the real-time SP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redox reaction,as well as investigate the geobattery mechanism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al polarization process of metal mineral resourc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structed SP monitoring platform effectively captures time-series SP signals and provides direct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the geobattery model.The measured SP data were quantitatively interpreted using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and the inversion results closely match the real model.This finding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the SP method as a promising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polarizers.The study holds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both terrestrial and marin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POTENTIAL real-time monitor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 geobattery mechanism quantitative inve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逻辑推演的正当性基础及界限——从行政正当程序原则在一起案件中的适用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庆珠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法官在法律原则的价值指引下确立某些行为模式规则以对案件进行裁判,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法官“造法”的问题。我国现实语境下,法官“造法”应为法官用法,是在立法机关授权下的自由裁量。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应该以实定的法律原则为基... 法官在法律原则的价值指引下确立某些行为模式规则以对案件进行裁判,这就涉及到所谓的法官“造法”的问题。我国现实语境下,法官“造法”应为法官用法,是在立法机关授权下的自由裁量。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应该以实定的法律原则为基础,以“实践理性的标准和牢固的共同体的普遍正义观”为逻辑中介,才能保证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逻辑推演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找法 法官“造法” 实定的法律原则 逻辑基础 逻辑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共有人的权利行使——评齐良芷、齐良末等诉江苏文艺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被引量:2
9
作者 解亘 《交大法学》 201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围绕通常的著作权共有情形的权利行使,以往下级法院的立场并不统一。本案确立了如下两条先例性规范:(1)通常的著作权共有中的作品利用纠纷,(类推)适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2)在全体共有人客观上难以协商的情形,部分共有人可以不... 围绕通常的著作权共有情形的权利行使,以往下级法院的立场并不统一。本案确立了如下两条先例性规范:(1)通常的著作权共有中的作品利用纠纷,(类推)适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2)在全体共有人客观上难以协商的情形,部分共有人可以不经与其他共有人的协商独自利用或者许可他人利用共有作品。不过,《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不能成为共有人权利救济的实定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共有 权利行使 实定法依据 协商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
10
作者 高惠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马克思曾就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主要段落《国内法》第261~313节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家制度批判了黑格尔的自然法即他的法哲学。在《法哲学原理》中的《导论》第3节、《作为法律的法》第211~214节中,黑格尔集中论述了法的实定性、... 马克思曾就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主要段落《国内法》第261~313节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家制度批判了黑格尔的自然法即他的法哲学。在《法哲学原理》中的《导论》第3节、《作为法律的法》第211~214节中,黑格尔集中论述了法的实定性、法的理念向实定状态的过渡、法的体系等内容,集中表达了他的抽象的思辨的唯心主义思想,尤其在现实的历史直观面前,黑格尔的经验观再一次屈服于概念的逻辑,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开创了科学的历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原理》 实定 概念的逻辑 马克思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转录因子GATA4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薇薇 高长富 +2 位作者 仇雪梅 姜志强 王秀利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160,共6页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成鱼的肾脏、肌肉、脑、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GATA4基因的表达分析,并对幼鱼不同发育时间的个体水平上的GATA4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 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成鱼的肾脏、肌肉、脑、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GATA4基因的表达分析,并对幼鱼不同发育时间的个体水平上的GATA4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脾脏、肾脏和脑等4个组织中的GATA4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精巢、卵巢和肝脏的GATA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GATA4在精巢、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中(P<0.05)。在雄性幼鱼5个发育时期中(23、30、40、60和80日龄),GATA4的表达量从23日龄到30日龄逐渐升高,30日龄最高且明显高于同时期雌鱼GATA4的表达量(P<0.01),随后到40日龄之间表达量逐渐降低,从60日龄到80日龄又有上升的趋势。在雌性幼鱼5个发育时期中,GATA4表达量从23日龄到40日龄逐渐升高,40日龄最高且明显高于同时期雄鱼GATA4的表达量(P<0.01),到60日龄期间表达量降低,从80日龄后又有上升趋势。各时期雌雄幼鱼,除40日龄外,其他各个时期在雄性中GATA4的表达量均高于在雌性中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实时定量PCR 转录因子GATA4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四膜虫两类不同金属硫蛋白的功能补偿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剑功 许静 +1 位作者 张鹏幸 王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9-256,共8页
为了分析嗜热四膜虫两类金属硫蛋白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别构建了MTT1-MTT3和MTT2-MTT4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敲除大核MTT1-MTT3和MTT2-MTT4的两种嗜热四膜虫突变体细胞株△MTT1-MTT3和△MTT2-MTT4。两种突变体细胞株暴露在Cd2+... 为了分析嗜热四膜虫两类金属硫蛋白之间的关系,研究分别构建了MTT1-MTT3和MTT2-MTT4的基因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获得敲除大核MTT1-MTT3和MTT2-MTT4的两种嗜热四膜虫突变体细胞株△MTT1-MTT3和△MTT2-MTT4。两种突变体细胞株暴露在Cd2+、Cu2+和H2O2的生长表现出显著不同,△MTT1-MTT3突变体细胞对Cd2+的耐受性显著下降,而△MTT2-MTT4突变体细胞对Cu2+和H2O2的耐受性均显著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突变体中其他MTT基因的表达变化,在△MTT2-MTT4突变体细胞株中,MTT5的表达水平下调,在500μmol/L Cu2+处理后,△MTT2-MTT4突变体细胞中MTT1、MTT3和MTT5表达相对野生型分别上调6.1、9.5和8.5倍。在△MTT1-MTT3突变体细胞中,MTT2、MTT4和MTT5的表达水平下调,当5μmol/L Cd2+处理后,△MTT1-MTT3突变体细胞株MTT5表达水平相对野生型上调2.9倍,而MTT2和MTT4表达水平相对野生型分别下降了4.9倍和2.5倍。结果表明嗜热四膜虫中的金属硫蛋白MTT1、MTT3和MTT5主要参与细胞的重金属解毒功能;而MTT2和MTT4主要参与细胞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不同的金属硫蛋白基因之间的表达存在相互调控和功能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四膜虫 金属硫蛋白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方猪骨骼肌中3种microRNAs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畅 罗志宇 +1 位作者 冉雪琴 王嘉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为探明miR-1、miR-133、miR-206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能间的关系,以6月龄大白猪、糯谷猪、关岭猪及黔南黑猪的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3种microRNAs(miRNAs)在贵州地方猪种和大白猪背最... 为探明miR-1、miR-133、miR-206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能间的关系,以6月龄大白猪、糯谷猪、关岭猪及黔南黑猪的背最长肌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了3种microRNAs(miRNAs)在贵州地方猪种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成年期miR-133的表达量高于另外2种miRNA分子。miR-133在糯谷猪中的表达量是大白猪的1.58倍(P<0.05),与其眼肌面积、花油重高度负相关,与屠宰率高度正相关。miR-206在糯谷猪中的表达量是大白猪的2.23倍(P<0.05),与其瘦肉率高度负相关,与板油重中度正相关。在关岭猪背最长肌中miR-133的表达量最高,是大白猪的2.67倍(P<0.05),miR-133和miR-206的表达量与眼肌面积、胴体重高度正相关,与花油重、板油重和脂肪比负相关;但miR-20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猪种。不同品种猪中miR-133和miR-206存在差异表达,对地方猪品种的骨骼肌生长和脂肪沉积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 miR-133 miR-206 贵州地方猪种 MIR-1 miR-133 miR-2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布鲁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俊伟 张云 +6 位作者 杨宇航 刘红娜 王文玉 张秀丽 时坤 李建明 杜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研究依据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Omp25c的部分片段作为靶基因,设计探针引物,且优化了反应体系,筛选出引物、探针的最优浓度配比。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及标准曲线,建立鹿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 本研究依据布鲁氏菌的特异性基因Omp25c的部分片段作为靶基因,设计探针引物,且优化了反应体系,筛选出引物、探针的最优浓度配比。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上,制备标准品及标准曲线,建立鹿布鲁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稳定性、敏感性进行评价。由标准曲线可知该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可达到36拷贝/μL,比常规PCR灵敏度高出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布鲁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皱纹盘鲍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明珠 麦康森 +3 位作者 何艮 艾庆辉 徐玮 张文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34,共7页
研究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体内存在的2条Δ5 Fad(Hdhfad1和Hdhfad2)为目的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和核糖体蛋白S9(Ribosomal protein S9,RPS9)为内参基因,应用2–ΔΔCt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 研究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体内存在的2条Δ5 Fad(Hdhfad1和Hdhfad2)为目的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和核糖体蛋白S9(Ribosomal protein S9,RPS9)为内参基因,应用2–ΔΔCt方法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体系,并应用此体系分析了鲍鱼肌肉组织Δ5 Fad在不同饲料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实验饲料含有不同的脂肪源,分别是棕榈酸甘油酯(Tripalmitin,TP饲料)、富含二十碳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的油脂(AO饲料)和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的油脂(EO饲料)。结果表明:针对Hdhfad1、Hdhfad2、β-actin和RPS9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强。各引物对的PCR扩增效率(Efficiency,E)分别为1.05、0.99、0.97和0.98,满足2–ΔΔCt方法对E的要求。当退火温度为52℃,反应体积为25μL时,RT-qPCR的扩增效果最好。所建立的体系能够准确定量Δ5 Fad的基因表达。利用该方法分析Δ5 Fad在不同饲料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与TP对照组相比,EO和AO饲料显著降低了鲍鱼肌肉组织Δ5 Fad(Hdhfad1和Hdhfad2)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去饱和酶 鲍鱼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平 燕志宏 +1 位作者 张芸 陈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46-149,共4页
为有效提高宗地花猪的肉品质,合理评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参照GenBank中猪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猪18SRNA为内参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FABP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FABP... 为有效提高宗地花猪的肉品质,合理评价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参照GenBank中猪H-FA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猪18SRNA为内参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FABP基因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H-FABP基因在肺脏、心脏、肾脏、小肠、脾脏、肝脏、背最长肌、腰大肌中均有表达,但不同饲养条件下其表达水平各异,放养型背最长肌>腰大肌>肾脏>心脏>小肠>肺脏>脾脏>肝脏,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圈养型腰大肌>脾脏>心脏>肺脏>小肠>肝脏>背最长肌>肾脏,腰大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肝脏中表达量高于背最长肌(P>0.05)。两种饲养条件下宗地花猪肺脏、肝脏中表达量相当,而在心脏、肾脏、小肠、脾脏、背最长肌中表达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ABP基因 宗地花猪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鳍鳠IgL2型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涛 蒋自立 +1 位作者 曾伯平 张其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58,共7页
应用RT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免疫球蛋白轻链(IgL)2型基因cDNA序列,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该基因cDNA全长为929 bp,包含5'非编码区43 bp,3'非编码区159 bp,开放阅读框720 bp,编码239个... 应用RT和RACE-PCR方法获得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 Bleeker)免疫球蛋白轻链(IgL)2型基因cDNA序列,分析了该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该基因cDNA全长为929 bp,包含5'非编码区43 bp,3'非编码区159 bp,开放阅读框720 bp,编码239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为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大鳍鳠IgL蛋白质序列与斑点叉尾IgL 2型(G型)合为一支,与其它硬骨鱼类IgL2型聚为一簇。组织分布研究表明,大鳍鳠IgL2基因表达量在脾脏最高,其次是鳃和头肾,这明显与大鳍鳠IgL3型基因表达方式不同。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大鳍鳠IgL2基因转录表达量在脾脏、鳃和头肾都随时间发生变化。IgL2基因转录表达量在脾脏4 d就到达高峰,在鳃1 d就达到峰值。这些应答规律与IgL3基因差异显著,推测,IgL2的表达主要参与鳃、肠和皮肤主导的粘膜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鳠( Mystus macropterus)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务,超越实务,任重道远——简评《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
18
作者 黄海涛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是将法教义学引入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突出体现了法教义学的特点,以实定法规范为出发点,以司法实务为基础,高屋建瓴地运用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思路。这一方面... 《中国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是将法教义学引入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突出体现了法教义学的特点,以实定法规范为出发点,以司法实务为基础,高屋建瓴地运用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思路。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巨大空间,如请求权基础理论的诉讼法衔接、基于法律规范的法律要件分解与诉讼结构安排等。对于司法者而言,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各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两个效果统一"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义学 实定法规范 司法实务 社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荀子的逻辑思想
19
作者 彭晓刚 吕伟见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3期56-59,共4页
荀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虽然,西方的逻辑学是在荀子之后上千年才传入我国的,但荀子已经在他的著作中对逻辑学所涉及的概念、判断、推理和其它一些逻辑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论述。这里,我们拟就荀子的逻辑思想作一... 荀子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逻辑学家。虽然,西方的逻辑学是在荀子之后上千年才传入我国的,但荀子已经在他的著作中对逻辑学所涉及的概念、判断、推理和其它一些逻辑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论述。这里,我们拟就荀子的逻辑思想作一个较系统的探讨。荀子的逻辑思想,主要是以古代儒家学派正名的'名言'观点为其体系的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综合了老子、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思想 逻辑学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 大共名 儒家学派 实定 制名以指实 推理形式 推而别之 见侮不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子实时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评价与验证(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成龙平 胡海涛 +3 位作者 郭卫东 杨莉 王长春 杨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目的】实时定量PCR结果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通过评估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用于牛奶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从牛奶子中克隆12个潜在的内参基因片段,包括14-3-3、18S核... 【目的】实时定量PCR结果的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通过评估候选管家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用于牛奶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从牛奶子中克隆12个潜在的内参基因片段,包括14-3-3、18S核糖体RNA(18SrRNA)、β-actin(Actin)、延长因子1-α(EF1-α)、真核起始因子4A(e IF4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RNA聚合酶-Ⅱ(RPⅡ)、60S核糖体蛋白(RPL7)、翻译延长因子2(TEF2)、泛素连接酶E2(UBCE)、泛素(UBQ)和泛素延伸蛋白5(UBQ5)。采集牛奶子5个不同器官(根、茎、叶、花和红果)、4个成熟期的果实(绿果、黄果、深粉果和完全成熟的红果)、2种激素(脱落酸、赤霉素)处理4个时间点的绿果、热处理4个时间点的离体叶片、幼苗盐胁迫2个时间点的根茎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2个内参基因在各样品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基于CT值的ge Norm、Normfinder和Best Keeper及CT比较4种算法评价这些内参基因的稳定性,最终的排名则由Ref Finder算法产生。【结果】器官组稳定性好的前2位内参基因为UBCE和RPL7,果实成熟期组排名前2的为e IF4A和UBCE,激素处理组排名前2的为e IF4A和UBCE,非生物胁迫组排名前2的则为Actin和EF1-α,综合分析所有样品排名前3位的是e IF4A、RPL7和UBCE。分别用筛选出的稳定的e IF4A、RPL7、UBCE和不稳定的RPⅡ作为内参基因评价目的基因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Eut Psy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分别以3个稳定的内参基因为单内参基因与以e IF4A同UBCE组合做内参基因所得到的结论一致,而RPⅡ给出的则不同。【结论】在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牛奶子基因转录表达时,通常情况下e IF4A、RPL7和UBCE相对于其他9个候选内参基因更为可靠。研究结果为牛奶子及胡颓子属其他物种的基因表达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子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PCR 标准化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