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原文化实学精神 被引量:3
1
作者 杨翰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实学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中的实学精神是在先秦孕育,汉唐酝酿,宋元形成和发展,有明一代达到鼎盛并加以丰富的。至现代,中原实学精神产生了新的转进,被融创到了新的时代精神之中。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实学精神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气学的实学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向世陵 《河北学刊》 2000年第2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张载 宋明理 实学精神 太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弃传统实学精神的光辉榜样——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实学精神的现代性转换和革命性升华
3
作者 黄南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9-34,102-103,共8页
中国传统实学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精神是毛泽东对实学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和革命性升华的前提。毛泽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将传统实学的学用一致、行而兼知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新高度,将致... 中国传统实学的历史演变和基本精神是毛泽东对实学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和革命性升华的前提。毛泽东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将传统实学的学用一致、行而兼知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新高度,将致知的儒学学理转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个人道德践履转换为群众性革命实践,特别是吸收传统实学的思想精华而创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辉煌业绩的深层基因和成功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实学精神 毛泽东 事求是 理论与践相统一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心学功夫的时代意识与实学精神——以邹元标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陆永胜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中晚明学风日益弊陋,邹元标在晚明"救世"思潮语境中建构起富有实学精神和时代意识的心学功夫体系。它以心为体,以知行合一为致思维度,以修悟合一为实践向度,直指清谈务虚、不事践履的晚明学风,具有对治时弊的时代内涵和实践... 中晚明学风日益弊陋,邹元标在晚明"救世"思潮语境中建构起富有实学精神和时代意识的心学功夫体系。它以心为体,以知行合一为致思维度,以修悟合一为实践向度,直指清谈务虚、不事践履的晚明学风,具有对治时弊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邹氏功夫论是对王学末流的拨乱反正和阳明学精神的回归,对于理解晚明心学衍化及后世对其不当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元标 功夫论 实学精神 时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欲把金针度于人——读葛荣晋教授新著《中国实学文化导论》
5
作者 黄长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葛荣晋 《中国文化导论》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术价值 实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文化同在——论钱钟书对中国现代学术之启示兼及钱氏文化性格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向东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3,共6页
钱钟书在 2 0世纪出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的形象 ,其学术之路是循着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的“实学”精神与“学隐”方式发展而来 ,钱氏的“实学”与学术建树实现了古今罕见的文化大对话 ,其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最杰出的贡献 ,在... 钱钟书在 2 0世纪出演的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的形象 ,其学术之路是循着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的“实学”精神与“学隐”方式发展而来 ,钱氏的“实学”与学术建树实现了古今罕见的文化大对话 ,其对 2 0世纪中国学术最杰出的贡献 ,在于以“全球化”的视野为 2 0世纪现代型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个双向互动的学术语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文化性格 隐方式 实学精神 术道路 文化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