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直播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5-694,共10页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 大田直播粳稻品种扬粳9538,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结果表明,SSNM的氮肥施用量较FFP减少30.0%~31.3%,产量较FFP平均增加7.61%,施氮区秸秆还田的产量较秸秆未还田的平均增加2.65%。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叶片中有机酸含量,增大了田间昼夜温湿度差;秸秆还田和SSNM处理提高了茎蘖成穗率与ATP酶活性,增加了结实期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根系活力,有利于直播水稻生育后期群体的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和生育特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FFP) 实地氮肥管理(ssnm) 产量 生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111
2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3 位作者 桑大志 刘翠莲 周家麟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7-994,共8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kg稻谷,kgN、33.7%~34.7%和8.4~18.6kg稻谷/kg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立军 杨立年 +2 位作者 孙小淋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72-1680,共9页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143.6%~166.0%。水稻氮吸收高峰出现在穗分化期至抽穗期,此阶段SSNM处理氮的吸收量和其占最终总吸收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FFP。抽穗后SSNM水稻的吸氮量也明显高于FFP。自幼穗分化期开始,SSNM水稻根系重量和根系活力(尤其是单茎占有的根系活性)逐步超过FFP。SSNM明显提高了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水稻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Fd-谷氨酸合酶的活性。抽穗后SSNM处理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高于FFP,上述结果表明SSNM有利于促进水稻中后期根系生长,提高物质生产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徐国伟 杨立年 +2 位作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24-1434,共11页
粳稻品种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管理条件下,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植株中N含量及N、P、K积累量在生育前期较低,P、K含量在整个生育期... 粳稻品种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管理条件下,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植株中N含量及N、P、K积累量在生育前期较低,P、K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秸秆还田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了N、P、K的收获指数。在秸秆还田量相同条件下,与FFP相比,SSNM降低了N、P的吸收量,提高了抽穗至成熟N、P、K的转运率,增加了N和P收获指数。表明秸秆还田和SSNM可以提高水稻N、P、K的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葛立立 马义虎 +3 位作者 卞金龙 王志琴 杨建昌 刘立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了18.9%~32.0%;3)在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施氮量下降了7.4%~16.7%,但产量提高了0.5%~11.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0%~31.7%;4)在不施氮或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无显著影响。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水稻施氮量,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 实地氮肥管理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下的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54
6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1 位作者 吴长付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分化前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质量低于农民习惯施肥法,抽穗后结果则相反。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抽穗期水稻的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的比率、抽穗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根冠比和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齐穗期群体透光率。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穗分化至抽穗期,此阶段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最终总吸收量的45.6%~46.2%、39.6%~43.6%和44.2%~45.2%,均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对实地氮肥管理产量提高原因及养分吸收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立军 吴长付 +2 位作者 张耗 杨建昌 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5-630,共6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透明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实地氮肥管理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明显提高了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农户示范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对实地氮肥管理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节氮效果及其机理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2 位作者 徐国伟 周家麟 杨建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5-161,共7页
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进行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试验.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采用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3.7%和34.7%;氮肥生产力1 kg氮分别为2.8 kg稻谷和6.7 kg稻谷;氮素转化力1 kg氮分别为8.4 k... 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进行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SSNM)试验.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采用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3.7%和34.7%;氮肥生产力1 kg氮分别为2.8 kg稻谷和6.7 kg稻谷;氮素转化力1 kg氮分别为8.4 kg稻谷和18.6 kg稻谷.获得相同水稻产量,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施氮量可比农民习惯施肥法降低38.7%和41.3%;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13.3个百分点和11.8个百分点;氮素转化力分别提高60.7%和46.8%;氮肥生产力提高117.9%和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节氮效果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新红 叶玉秀 +1 位作者 周青 浦祝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0,共4页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8%(汕优63)、40.48%(淮稻9号)和172.61%(汕优63)、154.50%(淮稻9号),SSNM的氮素转运率显著高于FFP。说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地氮肥管理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旭华 黄农荣 +1 位作者 欧杰文 郑海波 《中国稻米》 2006年第6期34-36,共3页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 2004~2005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晚稻,与农民习惯施肥和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相比,稻谷产量2004年持平,2005年增产4.7%(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和肥料成本降低20%以上,产投比提高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氯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30%以上,纹枯病显著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地养分管理(ssnm) 双季晚稻 氨肥利用率 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科 何爱斌 +2 位作者 龙继锐 田小海 张运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5.7%和11.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比FFP提高153.0%,SSNM处理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2)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SNM处理比FFP模式分别提高9.6%、9.3%和7.9%。结论:SSNM处理较FFP模式能提高灌浆期根系活力、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齐穗期剑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从而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稻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陈培峰 乔中英 +2 位作者 顾俊荣 韩立宇 董明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17-18,共2页
以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为材料,大田种植,麦秸全量还田,设置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当地高产栽培(LFP)2种肥料管理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苏10-100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S... 以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为材料,大田种植,麦秸全量还田,设置实地氮肥管理(SSNM)与当地高产栽培(LFP)2种肥料管理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管理对优质水稻新品系苏10-100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苏10-100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SSNM处理使苏10-100的有效穗数比常规高产栽培显著降低,降幅达到3.24%,但增加了后期促花肥和保花肥的用量,使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显著提高,最终产量前者却比后者增加了13.97%。同时,SSNM处理降低了苏10-100的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但差异不显著,显著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增加了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降低了消碱值和糊化温度,改善了蒸煮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10-100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剧成欣 陈尧杰 +3 位作者 赵步洪 刘立军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 【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氮响应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方法】以4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连粳7号、宁粳1号和扬粳4308)为材料,设置了氮空白、农民常规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3个氮肥处理,观察了不同氮肥处理下产量构成、氮肥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实地氮肥管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整精米率、胶稠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显著增加了稻米中清蛋白和谷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了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依据不同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响应,将供试品种分为A型(淮稻5号和连粳7号)和B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与氮响应B型品种相比,氮响应A型品种的整精米率、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崩解值较高,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较低。【结论】实地氮肥管理可以提高不同粳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氮响应A型品种的效果更为明显,其米质对氮肥的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响应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及对水稻生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广星 隋国民 +4 位作者 彭少兵 侯守贵 陈盈 李海波 王友芬 《辽宁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通过对常规品种辽星1和杂交粳稻辽优5218进行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实地氮肥管理方式(SSNM),辽星1和辽优5218的农学氮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都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这两个品种的AE分别达到了30.... 通过对常规品种辽星1和杂交粳稻辽优5218进行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处理,结果表明通过实地氮肥管理方式(SSNM),辽星1和辽优5218的农学氮利用率(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都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这两个品种的AE分别达到了30.7kg/kgN和26.0kg/kgN,并超过了热带稻区的AE(15~25kg!kgN)。这两个品种的PFP分别为72.6kg/kgN和73.8kg/kgN,已接近日本的PFP水平(73kg/kgN)。SSNM明显降低了氮肥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同时产量并未降低,反而有所增加,减少了投入,增加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辽星1 辽优52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2 位作者 黄宪成 周琴 胡德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2-1136,共5页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龙 《北方水稻》 CAS 2010年第5期13-18,共6页
以牡丹江地区代表性品种牡丹江28和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54.2%~61.5%,产量提高了1.6%~8.6%。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 以牡丹江地区代表性品种牡丹江28和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54.2%~61.5%,产量提高了1.6%~8.6%。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42.7%~72.9%和132.1%~242.5%。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超高产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学红 黄国兵 +1 位作者 高云 杜永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36-39,共4页
研究并建立了水稻超高产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为:应用Stanford公式(依据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量、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稻株对养分的吸收量、当季的氮肥利用率)确定氮、磷、钾总施肥量,依据叶色或叶片含氮量与SPAD值或LCC读数... 研究并建立了水稻超高产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为:应用Stanford公式(依据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量、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稻株对养分的吸收量、当季的氮肥利用率)确定氮、磷、钾总施肥量,依据叶色或叶片含氮量与SPAD值或LCC读数的对应关系,确定主要生育期(分蘖期、穗分化始期和雌雄蕊形成期)水稻需氮供氮的SPAD和LCC指标值,并结合品种的源库特征,对氮肥追肥的施用期和施用量进行调节;穗数型品种或库限制型品种,注重施用促花肥或促(花肥)、保(花肥)结合,大穗型品种或源限制型品种,注重施用粒肥或保(花肥)、粒(肥)结合。建立的实地氮肥管理模式可以显著增加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
18
作者 付东波 王乐宝 潘红雨 《现代化农业》 2012年第1期26-27,共2页
简要地介绍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寒地水稻上的应用,以作为施肥指导技术的一种参考,让水稻生产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施肥指导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秸还田及氮肥管理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9
作者 徐国伟 吴长付 +3 位作者 刘辉 王志琴 张敏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4-291,共8页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 以水稻武香粳14和扬粳9538为材料,大田设麦秸还田与不还田、不施氮肥、习惯施肥法(FFP)和基于叶绿素仪(SPAD)测定值的氮肥管理(SSNM)等处理。结果表明,SSNM较FFP氮肥施用量减少40.0%~41.7%,而产量平均增加3.81%。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未还田的产量平均增加2.4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吸收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以秸秆还田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与秸秆未还田或FFP相比,秸秆还田和SSNM降低了生育前期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但抽穗及以后差异较小);提高了茎蘖成穗率、结实期叶片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说明秸秆还田和SSNM有利于生育后期群体光合生产和提高物质生产效率。秸秆还田和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效率。对秸秆还田和SSNM的产量、生育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麦秸还田 习惯施肥法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育特性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的新途径—SSNM 被引量:117
20
作者 王光火 张奇春 黄昌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我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大量N素从稻田流失进入环境,对环境生态构成潜在威胁。经与IRRI协作,为金华双季稻区创立了适地养分管理新技术(SSNM)。SSNM的施肥综合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潜在产量和养分需求,土壤固... 我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大量N素从稻田流失进入环境,对环境生态构成潜在威胁。经与IRRI协作,为金华双季稻区创立了适地养分管理新技术(SSNM)。SSNM的施肥综合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潜在产量和养分需求,土壤固有养分的供应能力,养分利用效率和平衡养分供应,以及社会经济效应等。同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在产量略有增加的同时,SSNM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平均减少氮肥用量约30%,从源头上遏制了氮肥引起的面源污染。多年的田间试验表明,SS-NM具有在广大稻区推广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适地养分管理技术 肥料利用率 肥料污染 面源污染 ssn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